一种装配式叠合隔音减震楼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4-12-24  36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隔音减震楼板。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品质及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宾馆、会议室、教室和实验室等建筑往往需要具有很强的隔音减震性能,因此装配式隔音减震楼板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量大。

2、不断增强楼板的隔音减震性能一直是相关企业致力于投入人力物力研究的项目,此方面还有很大的升级改善空间,同时便于运输也是优质建筑材料需要具备的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隔音减震楼板,提供更强的减震隔音性能。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是:

3、一种装配式叠合隔音减震楼板,包括基底层,所述基底层的上方设置有相连的立柱层,所述立柱层内填充有隔音颗粒,所述立柱层的上方设置有相连的找平层,所述找平层的上方设置有相连的减震层,所述减震层的上方设置有相连的表面层,所述基底层和表面层的外围设置有侧边包裹层,所述基底层的底面设置有凹点而表面层的上面设置有凸点。

4、优选的,所述立柱层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嵌入找平层和基底层内,所述基底层的厚度大于找平层的厚度,两者材质相同,所述隔音颗粒为球形,颗粒直径为5mm~20mm。

5、优选的,所述减震层的厚度为10mm~30mm。

6、优选的,所述侧边包裹层包括相连的束缚网层和软垫层,所述软垫层位于束缚网层内。

7、优选的,所述隔音颗粒为可压缩的海绵、泡沫或橡胶制成。

8、优选的,所述凹点和凸点的位置对应,所述凹点的深度大于凸点的高度,所述凹点的内径大于凸点的外径。

9、优选的,所述基底层的底部设置有凹凸条纹。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主要有益效果如下: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叠合隔音减震楼板采用隔音颗粒填充方案,自动化填充方便,隔音效果佳且填充物易于选择更换;横向和纵向一样均能减震,因此也降低了水平相邻设置的楼板与楼板之间震动传播,减震效果好;此外,上下凹凸点的配合,极大便利了存储及运输楼板时的叠加摆放,提供很好的水平限位防滑功能,不易发生码放倾倒滑落事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叠合隔音减震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1),所述基底层(1)的上方设置有相连的立柱层(2),所述立柱层(2)内填充有隔音颗粒(2a),所述立柱层(2)的上方设置有相连的找平层(3),所述找平层(3)的上方设置有相连的减震层(4),所述减震层(4)的上方设置有相连的表面层(5),所述基底层(1)和表面层(5)的外围设置有侧边包裹层(6),所述基底层(1)的底面设置有凹点而表面层(5)的上面设置有凸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隔音减震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层(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嵌入找平层(3)和基底层(1)内,所述基底层(1)的厚度大于找平层(3)的厚度,两者材质相同,所述隔音颗粒(2a)为球形,颗粒直径为5mm~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隔音减震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层(4)的厚度为10mm~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隔音减震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包裹层(6)包括相连的束缚网层(6a)和软垫层(6b),所述软垫层(6b)位于束缚网层(6a)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隔音减震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颗粒(2a)为可压缩的海绵、泡沫或橡胶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隔音减震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点和凸点的位置对应,所述凹点的深度大于凸点的高度,所述凹点的内径大于凸点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隔音减震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的底部设置有凹凸条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隔音减震楼板,包括基底层,所述基底层的上方设置有相连的立柱层,所述立柱层内填充有隔音颗粒,所述立柱层的上方设置有相连的找平层,所述找平层的上方设置有相连的减震层,所述减震层的上方设置有相连的表面层,所述基底层和表面层的外围设置有侧边包裹层,所述基底层的底面设置有凹点而表面层的上面设置有凸点;所述立柱层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嵌入找平层和基底层内,所述基底层的厚度大于找平层的厚度,所述隔音颗粒为球形;本技术采用隔音颗粒填充方案,自动化填充方便,隔音效果佳且填充物易于选择更换;横向和纵向一样均能减震,减震效果好;此外也不易发生码放倾倒滑落事故。

技术研发人员:于春,仲跻军,张涛,诸国政,于广甜,杨浩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大地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1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78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