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发动机及其进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4-12-24  36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进气,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及其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加气门的数量来加大发动机工作循环中的进气量,以提高摩托车的动力性能。

2、然而,现有的四气门发动机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取得较好的燃烧效果,原因是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形成的滚流效应不理想,不能在火花塞周围形成宽域的高湍动能气体分布。因此,如何设计出一款能够改善上述技术问题的发动机是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的四气门发动机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取得较好的燃烧效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改善上述技术问题的摩托车、发动机及其进气结构。

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包括:

3、进气道,用于与发动机的燃烧室连通;以及

4、分流件,设于进气道并用于对流经进气道的气体进行分流,分流件的横截面轮廓包括圆弧段和分别连接于圆弧段两端的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第一分流段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圆弧段连接并位于第一参考线的内侧和/或与第一参考线重合,第二部分用于与第一进气阀座的第一外轮廓连接并位于第一参考线的内侧,第二分流段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三部分与圆弧段连接并位于第二参考线的内侧和/或与第二参考线重合,第四部分用于与第二进气阀座的第二外轮廓连接并位于第二参考线的内侧,第一参考线为圆弧段与第一外轮廓的公切线,第二参考线为圆弧段与第二外轮廓的公切线。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流段包括曲线段和/或直线段。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部分位于第一参考线的内侧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形成为弧形段;

7、沿气流方向,第一部分各点的切线与第三参考线的夹角逐渐减小,第二部分各点的切线与第三参考线的夹角逐渐增大,第三参考线与发动机的缸盖的水平中心线平行。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分流段包括曲线段和/或直线段。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三部分位于第二参考线的内侧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形成为弧形段;

10、沿气流方向,第三部分各点的切线与第三参考线的夹角逐渐减小,第四部分各点的切线与第三参考线的夹角逐渐增大,第三参考线与发动机的缸盖的水平中心线平行。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圆弧段关于第三参考线对称,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关于第三参考线对称设置,第三参考线与发动机的缸盖的水平中心线平行。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动机进气结构还包括第一进气阀座和第二进气阀座,第一进气阀座和第二进气阀座关于第三参考线对称设置,第三参考线为发动机的缸盖的水平中心线。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动机进气结构还包括穿设于进气道的进气导管,进气导管能够将进气道的内顶壁分割成上游段和下游段,分流件位于上游段。

14、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燃烧室、缸盖、缸体、活塞和以上任一实施例中的发动机进气结构,进气道与燃烧室连通,缸盖、缸体和活塞能够共同围设出燃烧室。

15、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中的发动机。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分流件能够对进气道的气体进行分流,第一部分位于第一参考线的内侧和/或与第一参考线重合,第二部分位于第一参考线的内侧,第三部分位于第二参考线的内侧和/或与第二参考线重合,第四部分位于第二参考线的内侧,从而能够增大靠近分流件的气道的截面面积,靠近分流件的气道可以称为气道中部,从气道中部流向燃烧室的混合气体能够形成较为剧烈的滚流。本申请通过对分流件进行设计,能够增大从进气道的气道中部流向燃烧室的进气量占比,从而能够提高发动机缸内的滚流效应,有利于在火花塞周围形成宽域的高湍动能气体分布,有利于提高混合气体的燃烧效果,有利于环保排放。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段包括曲线段和/或直线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参考线的内侧时,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形成为弧形段;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段包括曲线段和/或直线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参考线的内侧时,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分别形成为弧形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关于第三参考线对称,所述第一分流段和所述第二分流段关于所述第三参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参考线与发动机的缸盖的水平中心线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结构还包括第一进气阀座和第二进气阀座,所述第一进气阀座和所述第二进气阀座关于所述第三参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参考线为发动机的缸盖的水平中心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结构还包括穿设于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导管,所述进气导管能够将所述进气道的内顶壁分割成上游段和下游段,所述分流件位于所述上游段。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室、缸盖、缸体、活塞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所述进气道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缸盖、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能够共同围设出所述燃烧室。

10.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及其进气结构。该发动机进气结构包括进气道和设于进气道的分流件,分流件的横截面轮廓包括圆弧段和分别连接于圆弧段两端的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第一分流段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第一参考线的内侧和/或与第一参考线重合,第二部分用于与第一外轮廓连接并位于第一参考线的内侧,第二分流段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三部分位于第二参考线的内侧和/或与第二参考线重合,第四部分用于与第二外轮廓连接并位于第二参考线的内侧。上述的发动机进气结构能够增大从进气道的气道中部流向燃烧室的进气量占比,能够提高发动机缸内的滚流效应,有利于提高混合气体的燃烧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杜小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78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