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绿色环保建筑,特别涉及适用于小型建筑的光伏并蓄水的倒坡屋面结构。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落实更为重视,建筑的节能减排设计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而在建筑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水资源、电能源等资源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在考虑到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也必须要考虑一下能源的有效采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自然资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得以最大化的储存与利用。
3、因此,在保证建筑外立面美观且满足其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如何将建筑屋面的空间加以充分利用,在不影响建筑外立面美观的前提下,使建筑更加实用、美观,更加人性化,将资源得以做大程度的利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适用于小型建筑的光伏并蓄水的倒坡屋面结构,实现的目的是将建筑屋面的空间更加充分的进行利用,使建筑更加实用、美观,更加人性化,将资源得以做大程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适用于小型建筑的光伏并蓄水的倒坡屋面结构,设置在建筑的屋面,包括设置在屋面上方的两块斜板。
3、其中,每一所述斜板均与所述屋面之间均倾斜呈a角度,且每一所述斜板靠近所述屋面中部位置的一边的高度均低于相应的所述斜板远离所述屋面中部位置的另一边的高度,使两块所述斜板在所述屋面上形成一个中间低两侧高的槽结构;
4、所述槽结构的上方设有太阳能光伏板;
5、每一所述斜板与所述屋面之间的空间均作为设备夹层;
6、每一所述设备夹层均用于放置设备;
7、所述槽结构作为收集并积蓄雨水的蓄水池,位于底部最低点设有一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沟;
8、所述矩形沟的底部设有取水口。
9、优选的,所述屋面的女儿墙的顶部设有若干预埋件;
10、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通过若干所述预埋件固定在所述女儿墙。
11、优选的,每一所述斜板均与所述屋面之间的倾斜角度a均为20°±10%;每一所述斜板的厚度均为100毫米±5%。
12、优选的,每一所述斜板高度较高的另一边均与所述屋面的女儿墙相交。
13、更优选的,每一所述女儿墙的高度均高出与相应的所述斜板相交处至少600毫米。
14、优选的,每一所述设备夹层的外立面均设多个防飘雨型百叶。
15、更优选的,每一所述防飘雨型百叶的宽度均为1200毫米。
16、优选的,所述取水口通过接水管将所述蓄水池内的水接至浇灌绿化和/或厕所冲水。
17、优选的,所述矩形沟的尺寸为宽400毫米,深400毫米。
18、优选的,所述女儿墙在位于所有所述斜板最高点上方,并位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最低点下方的位置设有溢流口。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能够将建筑屋面的空间更加充分的进行利用,使建筑更加实用、美观,更加人性化,将资源得以做大程度。
2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1.适用于小型建筑的光伏并蓄水的倒坡屋面结构,设置在建筑的屋面(1);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屋面(1)上方的两块斜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小型建筑的光伏并蓄水的倒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1)的女儿墙(7)的顶部设有若干预埋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小型建筑的光伏并蓄水的倒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斜板(2)均与所述屋面(1)之间的倾斜角度a均为20°±10%;每一所述斜板(2)的厚度均为100毫米±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小型建筑的光伏并蓄水的倒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斜板(2)高度较高的另一边均与所述屋面(1)的女儿墙(7)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小型建筑的光伏并蓄水的倒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女儿墙(7)的高度均高出与相应的所述斜板(2)相交处至少60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小型建筑的光伏并蓄水的倒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女儿墙(7)在位于所有所述斜板(2)最高点上方,并位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3)最低点下方的位置设有溢流口(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小型建筑的光伏并蓄水的倒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设备夹层(4)的外立面均设多个防飘雨型百叶(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小型建筑的光伏并蓄水的倒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防飘雨型百叶(8)的宽度均为1200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小型建筑的光伏并蓄水的倒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口(6)通过接水管将所述蓄水池内的水接至浇灌绿化和/或厕所冲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小型建筑的光伏并蓄水的倒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沟(5)的尺寸为宽400毫米,深4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