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智慧交通,具体地说,是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1、公路为一种交通道路,在其上主要用于车辆和人流通行,边坡(side slope)指的是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公路上的边坡一般由土体层11、覆盖在土体层11上的混浇层10、设置在坡底处的挡土墙8及覆盖在混浇层10上的堆叠层9所组成。
2、影响边坡工程稳定性因素有很多,具体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组成边坡的岩土体类型及性质、边坡地质构造、边坡形态、地下水等;外部因素包括:振动作用、气候条件、风化作用、坡体植被、人类工程活动等。
3、而边坡的稳定也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行的安全,为此能够智能化的进行边坡稳定性监测的方案实为交通安全监测之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能够智能化的对公路的边坡稳定性进行监测,避免由于无法随时监测,而当出现突发情况时给公路运力带来不稳定因素,导致交通安全失控的情况发生。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后台处理系统、设置在边坡上的前端监测系统及无线传输系统,所述前端监测系统所监测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系统交互到后台处理系统内,所述后台处理系统根据监测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
3、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前端监测系统设置有雨量计、锚索计、北斗监测站、导轮式固定测斜仪、孔隙水压计、拉线位移传感器及压力计,所述雨量计、锚索计、北斗监测站、导轮式固定测斜仪、孔隙水压计、拉线位移传感器及压力计皆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无线传输系统通信连接。
4、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雨量计设置在边坡顶部的堆叠层上。
5、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边坡的一个纵截面段沿坡度方向自上而下设置有3个锚索计,且上部的锚索计贯穿堆叠层和混浇层设置,中部的锚索计贯穿堆叠层,边坡底部的锚索计贯穿设置该锚索计处堆叠层的2/3~4/5厚度。
6、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边坡的一个纵截面段沿坡度方向自上而下设置有3个导轮式固定测斜仪,且上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贯穿堆叠层、混浇层和土体层,中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贯穿堆叠层和混浇层,边坡底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贯穿堆叠层。
7、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边坡的一个纵截面段沿坡度方向自上而下设置有3个北斗监测站,且上部的北斗监测站位于锚索计和导轮式固定测斜仪之间的堆叠层上,中部的北斗监测站位于中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下方的堆叠层上,中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上方为中部的锚索计,边坡底部的北斗监测站位于边坡底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下方的堆叠层上,边坡底部的锚索计位于边坡底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上方。
8、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边坡的一个纵截面段沿坡度方向自上而下设置有两个拉线位移传感器,且其中一个拉线位移传感器设置在边坡底部的锚索计上方;另一个拉线位移传感器设置在边坡底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下方,且位于边坡底部的北斗监测站上方。
9、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每一个导轮式固定测斜仪的底部皆设置有一个孔隙水压计。
10、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压力计设置在边坡底部的堆叠层与挡土墙之间。
11、进一步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后台处理系统上设置有报警器。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能够智能化的对公路的边坡稳定性进行监测,避免由于无法随时监测,而当出现突发情况时给公路运力带来不稳定因素,导致交通安全失控的情况发生。
14、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监测分析多种边坡数据,从而判断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后台处理系统根据所监测的数据分析确定边坡那些参数处于稳定性范围值内,那些参数处于稳定性范围值之外,从而当某些参数处于稳定性范围值之外时,能够形成相应数据,道路维护人员根据数据及位置信息对边坡进行维护或采取安全措施,从而避免公路上的车辆或行人遇见突发状况而导致公路运力急剧下降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的保证交通安全。
15、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所监测的雨量信息、倾斜数据、位移数据、应力数据、压力数据、水压数据,来综合判断边坡是否存在移位、裂缝、下沉、上翘、垮塌、中空等风险,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16、本实用新型能够定位存在隐患的边坡位置,从而为维护人员能够及时知晓具体位置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17、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报警器,能够采用声光模式及时的通知后台监测人员,使得能动反映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18、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1.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台处理系统、设置在边坡上的前端监测系统及无线传输系统,所述前端监测系统所监测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系统交互到后台处理系统内,所述后台处理系统根据监测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所述前端监测系统设置有雨量计(1)、锚索计(2)、北斗监测站(3)、导轮式固定测斜仪(4)、孔隙水压计(5)、拉线位移传感器(6)及压力计(7),所述雨量计(1)、锚索计(2)、北斗监测站(3)、导轮式固定测斜仪(4)、孔隙水压计(5)、拉线位移传感器(6)及压力计(7)皆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无线传输系统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量计(1)设置在边坡顶部的堆叠层(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边坡的一个纵截面段自上而下设置有3个锚索计(2),且上部的锚索计(2)贯穿堆叠层(9)和混浇层(10)设置,中部的锚索计(2)贯穿堆叠层(9),边坡底部的锚索计(2)贯穿设置该锚索计(2)处堆叠层(9)的2/3~4/5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边坡的一个纵截面段自上而下设置有3个导轮式固定测斜仪(4),且上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4)贯穿堆叠层(9)、混浇层(10)和土体层(11),中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4)贯穿堆叠层(9)和混浇层(10),边坡底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4)贯穿堆叠层(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边坡的一个纵截面段自上而下设置有3个北斗监测站(3),且上部的北斗监测站(3)位于锚索计(2)和导轮式固定测斜仪(4)之间的堆叠层(9)上,中部的北斗监测站(3)位于中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4)下方的堆叠层(9)上,中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4)上方为中部的锚索计(2),边坡底部的北斗监测站(3)位于边坡底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4)下方的堆叠层(9)上,边坡底部的锚索计(2)位于边坡底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4)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边坡的一个纵截面段自上而下设置有两个拉线位移传感器(6),且其中一个拉线位移传感器(6)设置在边坡底部的锚索计(2)上方;另一个拉线位移传感器(6)设置在边坡底部的导轮式固定测斜仪(4)下方,且位于边坡底部的北斗监测站(3)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导轮式固定测斜仪(4)的底部皆设置有一个孔隙水压计(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计(7)设置在边坡底部的堆叠层(9)与挡土墙(8)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安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台处理系统上设置有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