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涡轮增压器,具体为一种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涡轮增压器用于与发动机连接,其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
2、但现有的涡轮增压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弊端:存在涡轮迟滞现象、发动机动力输出非线性、低转速时增压效果不明显,同时废气中含有的杂质颗粒容易进入到涡轮内,造成叶轮损坏,因此,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包括:主体模块,所述主体模块包括涡轮增压器主体、安装在蜗轮增压器主体上的进气管道、固定在进气管道一侧的壳体、转动安装在壳体内腔的转盘、固定在壳体一侧且与壳体连通的主管体、安装在主管体上且轴与转盘固定连接的电机、设置在主管体一侧且伸入主管体内腔的废气管道、一体固定在主管体上且与主管体连通的支管体以及设置在支管体内腔且一端连通废气管道另一端固定在支管体底端的滤网。
3、所述转盘上呈环形阵列开有多个气流道,且气流道的截面按顺时针方向逐渐缩小。
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气管道与主管体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管体的底端开有通孔,通孔与滤网的内腔连通,在通孔内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有密封塞。
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废气管道为单向设置。
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流道设置为四个。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9、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蜗轮增压器进气管的一侧安装壳体,并在壳体的一侧安装主管体,主管体与进气管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同时在壳体内腔转动设置转盘,在转盘上呈环形阵列开有四个气流道,每个气流道的截面逐渐缩小,并在主管体上安装电机,电机的轴与转盘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可通过电机驱动转盘进行转动,通过转盘的转动在进气管处更换不同截面的气流道,随着气流道截面的缩小,废气在进入进气管时压力就会增大,加压的废气就会高速吹动涡轮转动,实现废气压力的改变,进而避免了涡轮增压器迟滞现象以及低转速时增压效果不明显等情况的出现。
10、2.本实用新型中,在主管体一侧设置伸入主管体的废气管道,同时在主管体上一体连通支管体,在支管体内设置滤网,滤网顶端与废气管道连通,底端与支管体的底端固定,使废气通过废气管道送入时,会先通过滤网进行过滤,将废气中含有的杂质进行滤出,避免了废气中杂质颗粒进入到涡轮增压器内腔的情况出现,保证了涡轮增压器的稳定运行,另外,在支管体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密封塞,当滤网内杂质堆积过多时,可通过拧动密封塞,将密封塞拆卸下来,此时滤网内的杂质颗粒便会在重力的作用落出,方便了杂质颗粒的清理,进一步的增加了实用性能。
1.一种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包括:主体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模块(100)包括涡轮增压器主体(110)、安装在蜗轮增压器主体上的进气管道(120)、固定在进气管道(120)一侧的壳体(130)、转动安装在壳体(130)内腔的转盘(140)、固定在壳体(130)一侧且与壳体(130)连通的主管体(150)、安装在主管体(150)上且轴与转盘(140)固定连接的电机(160)、设置在主管体(150)一侧且伸入主管体(150)内腔的废气管道(170)、一体固定在主管体(150)上且与主管体(150)连通的支管体(180)以及设置在支管体(180)内腔且一端连通废气管道(170)另一端固定在支管体(180)底端的滤网(1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120)与主管体(150)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体(180)的底端开有通孔,通孔与滤网(190)的内腔连通,在通孔内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有密封塞(18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管道(170)为单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道(141)设置为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