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压铸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支架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1、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这是一种水冷设备所使用的水冷支架8,其主要包括支架主体81和设置于支架主体81下端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臂82和第二支撑臂83,支架主体81的上端具有装配腔84,在装配腔84的底部中央具有贯穿支架主体81上下端的装配孔85,目前,工业上对于水冷支架8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沙模浇筑加工,该种方式虽然单次生产成本较低,但每次生产都需要制作沙漠,制作过程较为繁琐,因此在批量加工时,效率低下,另外此种加工方式精度较差,为满足使用精度还需要对毛料进行复杂加工,整体生产效益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支架生产模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3、一种支架生产模具,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拼合的底模、中模以及上模,所述底模上端开设有下模腔,所述中模下端开设有上模腔,所述下模腔与所述上模腔拼合形成主体模腔,所述中模上端开设有与所述上模腔相通的以用于供所述上模插入所述主体模腔的上模插槽,所述下模腔底部中央具有与上模下端抵接的第一轴模,所述底模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上模腔相通的第一支撑臂模腔和第二支撑臂模腔,所述下模腔与所述上模腔共同开设有与所述主体模腔相通的进料口。
4、所述下模腔包括下主体模腔和下板体模腔,所述下板体模腔位于所述下主体模腔上侧,所述第一轴模设于所述下主体模腔底部中央,所述上模腔包括上主体模腔和上板体模腔,所述上板体模腔位于所述上主体模腔下侧,所述上主体模腔与所述下板体模腔拼合形成板体模腔,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板体模腔相通,所述上板体模腔顶壁设有多个与所述下板体模腔底壁抵接的第二轴模。
5、所述中模左右侧均开设有贯穿中模下端且与所述上模腔相通的第一内模滑槽,两个所述第一内模滑槽内均纵向滑动装配有第一内模,两个所述第一内模均设有与所述上主体模腔相通的第一感应件模腔。
6、两个所述第一内模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内模设有与所述上板体模腔相通的第二感应件模腔。
7、所述底模开设有左右分布的且与所述下主体模腔相通的第二内模滑槽和第三内模滑槽,所述第二内模滑槽和所述第三内模滑槽内分别纵向滑动装配有第二内模和第三内模,所述第二内模伸入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内且不与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左壁和前后壁接触,所述第三内模伸入所述第二支撑臂模腔内且不与所述第二支撑臂模腔右壁和前后壁接触。
8、所述第二内模滑槽包括第二内模滑槽上槽和第二内模滑槽下槽,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下槽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上槽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下槽底壁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底壁下侧,所述第二内模包括滑动装配于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上槽内的第二内模成型模以及滑动装配于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下槽内的第二内模限位模;
9、所述第三内模滑槽包括第三内模滑槽上槽和第三内模滑槽下槽,所述第三内模滑槽下槽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内模滑槽上槽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内模滑槽下槽底壁位于所述第二支撑臂模腔底壁下侧,所述第三内模包括滑动装配于所述第三内模滑槽上槽内的第三内模成型模以及滑动装配于所述第三内模滑槽下槽内的第三内模限位模。
10、所述底模下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下槽和所述第三内模滑槽下槽相通。
11、所述底模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拼合的底模下段、底模中段以及底模上段,所述下模腔开设于所述底模上段上端,所述底模上段下端开设有与下模腔相通的第一支撑臂模腔上段和第二支撑臂模腔上段,所述底模中段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贯穿所述底模中段上端的第一支撑臂模腔中段和第二支撑臂模腔中段,所述底模上段上端开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支撑臂模腔下段和第二支撑臂模腔下段,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上段、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中段与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下段拼合形成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所述第二支撑臂模腔上段、所述第二支撑臂模腔中段以及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下段拼合形成所述第二支撑臂模腔;
12、所述底模上段下端开设有与下模腔相通的第二内模滑槽上槽上段和第三内模滑槽上槽上段,所述底模中段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贯穿所述底模中段上端的第二内模滑槽上槽中段和第三内模滑槽上槽中段,所述底模上段上端开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第二内模滑槽上槽下段和第三内模滑槽上槽下段,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上槽上段、第二内模滑槽上槽中段与第二内模滑槽上槽下段拼合形成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上槽,所述第三内模滑槽上槽上段、所述第三内模滑槽上槽中段以及所述第三内模滑槽上槽下段拼合形成所述第三内模滑槽上槽;
13、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下槽和第三内模滑槽下槽均设于所述底模上段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上槽下段下侧和所述第三内模滑槽上槽下段下侧,两个所述通孔均开设于所述底模上段下端。
14、所述上模下端开设有多个第一导向槽,所述底模上段上端开设有贯穿所述底模上段下端且与多个第一导向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导向槽,所述底模中段上端开设有与多个第二导向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导向槽。
15、所述底模上段上端开设有多个第四导向槽,所述底模中段上端开设有贯穿所述底模中段下端且与多个所述第四导向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五导向槽,所述底模下段上端开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五导向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第六导向槽。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生产模具,通过该模具生产水冷支架与现有的沙模浇筑生产相比,该模能直接成型高精度水冷支架,因此后续无需进行复杂加工,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缩短了水冷支架的生产周期,提升了生产效率,另外该模具通过简单的合模操作后便可快速投入下次生产,整体具有较高生产效益,利于市场推广使用。
1.一种支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拼合的底模、中模以及上模,所述底模上端开设有下模腔,所述中模下端开设有上模腔,所述下模腔与所述上模腔拼合形成主体模腔,所述中模上端开设有与所述上模腔相通的以用于供所述上模插入所述主体模腔的上模插槽,所述下模腔底部中央具有与上模下端抵接的第一轴模,所述底模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上模腔相通的第一支撑臂模腔和第二支撑臂模腔,所述下模腔与所述上模腔共同开设有与所述主体模腔相通的进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腔包括下主体模腔和下板体模腔,所述下板体模腔位于所述下主体模腔上侧,所述第一轴模设于所述下主体模腔底部中央,所述上模腔包括上主体模腔和上板体模腔,所述上板体模腔位于所述上主体模腔下侧,所述上主体模腔与所述下板体模腔拼合形成板体模腔,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板体模腔相通,所述上板体模腔顶壁设有多个与所述下板体模腔底壁抵接的第二轴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左右侧均开设有贯穿中模下端且与所述上模腔相通的第一内模滑槽,两个所述第一内模滑槽内均纵向滑动装配有第一内模,两个所述第一内模均设有与所述上主体模腔相通的第一感应件模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内模中,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内模设有与所述上板体模腔相通的第二感应件模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开设有左右分布的且与所述下主体模腔相通的第二内模滑槽和第三内模滑槽,所述第二内模滑槽和所述第三内模滑槽内分别纵向滑动装配有第二内模和第三内模,所述第二内模伸入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内且不与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左壁和前后壁接触,所述第三内模伸入所述第二支撑臂模腔内且不与所述第二支撑臂模腔右壁和前后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模滑槽包括第二内模滑槽上槽和第二内模滑槽下槽,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下槽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上槽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下槽底壁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底壁下侧,所述第二内模包括滑动装配于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上槽内的第二内模成型模以及滑动装配于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下槽内的第二内模限位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支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下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内模滑槽下槽和所述第三内模滑槽下槽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支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拼合的底模下段、底模中段以及底模上段,所述下模腔开设于所述底模上段上端,所述底模上段下端开设有与下模腔相通的第一支撑臂模腔上段和第二支撑臂模腔上段,所述底模中段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贯穿所述底模中段上端的第一支撑臂模腔中段和第二支撑臂模腔中段,所述底模上段上端开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支撑臂模腔下段和第二支撑臂模腔下段,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上段、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中段与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下段拼合形成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所述第二支撑臂模腔上段、所述第二支撑臂模腔中段以及所述第一支撑臂模腔下段拼合形成所述第二支撑臂模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支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下端开设有多个第一导向槽,所述底模上段上端开设有贯穿所述底模上段下端且与多个第一导向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导向槽,所述底模中段上端开设有与多个第二导向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导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支架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上段上端开设有多个第四导向槽,所述底模中段上端开设有贯穿所述底模中段下端且与多个所述第四导向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五导向槽,所述底模下段上端开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五导向槽一一对应的多个第六导向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