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药食同源配方及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益气清心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1、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压力随之增加,思虑过重、熬夜晚睡、刺激性饮食等不良习惯使得现代人脾胃受损、免疫力低下,容易患气血不足之症,即中医中的“气虚”和“血虚”。具体表现为抗病能力差,出现畏寒肢冷、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萎黄或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心情烦躁等症状。目前市面上针对此类症状的药品/保健品主要有茶饮、口服液等,配方简单,功效不明显,且同质化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益气清心作用的药食同源产品不足或疗效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益气清心药食同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为临床上改善气虚、血虚提供一种新思路。
2、具体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内容实现本发明: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益气清心药食同源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山药50~60份,大枣20~40份,阿胶10~20份,麦芽15~30份,薏苡仁5~20份,芡实5~20份,茯苓8~20份,干姜4~12份,肉桂8~20份,佛手2~10份,香橼2~10份,薄荷2~10份,甘草30~50份,白芷8~20份,栀子8~20份,蒲公英4~12份,桔梗5~15份,炒苦杏仁5~15份。
4、上述益气清心药食同源组合物,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山药52~58份,大枣25~35份,阿胶12~17份,麦芽18~23份,薏苡仁8~13份,芡实8~13份,茯苓10~16份,干姜4~8份,肉桂10~16份,佛手2~10份,香橼2~10份,薄荷2~10份,甘草37~45份,白芷8~14份,栀子8~14份,蒲公英3~8份,桔梗6~12份,炒苦杏仁6~12份。
5、上述益气清心药食同源组合物,最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山药56份,大枣30份,阿胶14份,麦芽20份,薏苡仁10份,芡实10份,茯苓12份,干姜6份,肉桂14份,佛手4份,香橼4份,薄荷4份,甘草40份,白芷12份,栀子12份,蒲公英6份,桔梗9份,炒苦杏仁9份。
6、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益气清心药食同源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7、步骤1:提取:取山药、大枣、阿胶、麦芽、薏苡仁、芡实、茯苓、干姜、肉桂、佛手、香橼、薄荷、甘草、白芷、栀子、蒲公英、桔梗、炒苦杏仁,十八味药材加水6~10倍量水,室温浸泡10~60min,加热至沸腾,提取2~3次,提取时间0.5~2h,过滤,合并得到提取液;
8、步骤2:浓缩:提取液常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0~1.25,20℃,得到浸膏;
9、步骤3:干燥:浸膏减压干燥,真空度为0.08~0.095mpa,温度为50~80℃,干燥时间20~30h,直至水分低于5%,粉碎,过200目筛,得到干膏粉;
10、步骤4:制粒:加入赋形剂和润湿剂适量,湿法制粒,50~60℃干燥1h,整粒,即得;
11、所述赋形剂包括但不限于可溶性淀粉、糊精等。
12、所述润湿剂包括但不限于70~90%乙醇。
13、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益气清心药食同源组合物制剂,所述制剂由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组合物或采用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组合物单独制成,或者由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组合物或采用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组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合制备所得。
14、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药物制剂领域常规的药物载体,选自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润湿剂、色素、矫味剂、溶剂、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15、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组合物或者采用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组合物或者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组合物制剂在制备改善气虚、血虚的产品中的用途。
16、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用途是用于改善免疫力低下。
17、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产品是药物、保健品或功能性食品。
18、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产品的剂型包括传统剂型(例如,丸、散、膏、丹)和现代制剂(例如,颗粒剂、片剂、口服液或胶囊剂)。
19、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产品的剂型为颗粒剂。
20、本发明所用中药原料的药性及功效如下:
21、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22、大枣:甘,温。归脾、胃、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23、阿胶:甘,温。归脾、胃、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24、麦芽:甘,平。归脾、胃经。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生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
25、薏苡仁: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26、芡实:甘、涩,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27、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28、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29、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30、佛手: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
31、香橼: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疏肝理气,宽中,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呕吐噫气,痰多咳嗽。
32、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33、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34、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
35、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36、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37、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38、炒苦杏仁: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
39、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0、本发明益气清心药食同源组合物具有益气、健脾、清心的作用,清补兼施可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此外,本发明在传统医学组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制剂工艺并进设计与优化,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稳定。
1.一种益气清心药食同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山药50~60份,大枣20~40份,阿胶10~20份,麦芽15~30份,薏苡仁5~20份,芡实5~20份,茯苓8~20份,干姜4~12份,肉桂8~20份,佛手2~10份,香橼2~10份,薄荷2~10份,甘草30~50份,白芷8~20份,栀子8~20份,蒲公英4~12份,桔梗5~15份,炒苦杏仁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山药52~58份,大枣25~35份,阿胶12~17份,麦芽18~23份,薏苡仁8~13份,芡实8~13份,茯苓10~16份,干姜4~8份,肉桂10~16份,佛手2~10份,香橼2~10份,薄荷2~10份,甘草37~45份,白芷8~14份,栀子8~14份,蒲公英3~8份,桔梗6~12份,炒苦杏仁6~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山药56份,大枣30份,阿胶14份,麦芽20份,薏苡仁10份,芡实10份,茯苓12份,干姜6份,肉桂14份,佛手4份,香橼4份,薄荷4份,甘草40份,白芷12份,栀子12份,蒲公英6份,桔梗9份,炒苦杏仁9份。
4.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一种益气清心药食同源组合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由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或采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组合物单独制成,或者由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或采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组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合制备所得。
6.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或者采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组合物或者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制剂在制备改善气虚、血虚的产品中的用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途是用于改善免疫力低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是药物、保健品或功能性食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的剂型包括传统剂型(例如,丸、散、膏、丹)和现代制剂(例如,颗粒剂、片剂、口服液或胶囊剂)。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的剂型为颗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