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送机构和混凝土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4-12-08  34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泵送输送,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泵送机构及具有该混凝土泵送机构的混凝土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1、泵送系统是混凝土输送设备中最核心的部件,高层建筑、超远距离混凝土的输送都是靠泵送系统完成。随着施工方对工程质量、进度等要求的提高,对泵送系统性能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2、现有技术中对混凝土泵送系统的创新,如增大整机功率、提高泵送压力、加长活塞运动行程、提高密封效果等,以获得大排量、高压、高吸料率、冲击小的泵送系统。泵送系统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较大发展:

3、1、大排量泵送技术:采用大口径、长行程的输送缸,并将高低压自动切换技术和主换向回路融为一体,创造大排量泵送液压回路;

4、2、超高压泵送技术:开发超高压混凝土泵,提高泵的出口压力高达50mpa,输送高度可达1000米以上;

5、3、分配阀技术:具有良好吸排料性、密封性、耐磨性和换向灵活可靠性的分配阀;

6、4、高低压切换技术:在泵送过程中无需停机,无需拆管、没有任何泄漏,泵送过程中随意切换,节省时间和液压油;

7、5、自动退混凝土活塞技术:利用液压系统直接将混凝土活塞退回至泵送机构的水箱内这过程,不仅方便拆卸、安装混凝土活塞,且可随时查看混凝土活塞磨损和润滑情况,延长寿命;

8、6、智能缓冲换线技术:利用高灵敏传感器采集信号,计算机拟合混凝土运送状况,采用控制器快速调节泵送油缸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最大程度使混凝土在输送管道内流动接近理想状况。

9、综上,当前的泵送系统各大技术的发展都基于液压泵送系统展开,均存在以下缺点:

10、1、泵送均由发动机驱动液压泵,再驱动液压缸进行泵送,此过程中化学能转换成液压能,经液压系统再二次转换成机械能,且部分能量随液压系统发热耗散掉,能量利用率低,总体能量效率低;

11、2、液压泵送系统油封困难,容易造成漏油和污染;

12、3、泵送系统的泵送能力主要由整机功率和出口压力决定,随着泵送能力需求提高,对发动机功率需求增加,造成发动机尺寸加大且能耗增加,动力源的性能关系到泵送总体性能。且发动机尺寸加大对整车布置空间和重量都有所劣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泵送机构,其能适应多种动力源,为电驱动提供了解决方案,带来节能的同时避免了原液压系统存在的漏油和污染等问题;还可利于泵送需求功率的增加、整车空间布置、轻量化及系统可靠性提升。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泵送机构,包括动力传输装置和与所述动力传输装置相连的输料装置,所述输料装置包括第一输料缸、第二输料缸和摆动活塞组件,所述摆动活塞组件的两端均设有活塞,所述第一输料缸和所述第二输料缸分别套设在所述摆动活塞组件两端的所述活塞上,所述摆动活塞组件可相对所述第一输料缸和所述第二输料缸往复摆动,所述摆动活塞组件还连接至所述动力传输装置;所述动力传输装置用于接收动力源驱动装置输出的动力,所述摆动活塞组件将所述动力传输装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摆动直线运动以使所述输料装置吸入和泵送混凝土。

3、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驱动盘和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盘上的旋转轴和凸轴,所述旋转轴用于与所述动力源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盘可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摆动活塞组件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凸轴插设在所述导向槽内并可沿所述导向槽来回移动。

4、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凸轴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盘相背离的两侧。

5、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呈直线延伸,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摆动活塞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交叉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凸轴的位置偏离所述旋转轴的轴心线。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料缸上设有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一输料缸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的异步开闭以实现混凝土的吸入和泵送;所述第二输料缸上设有第三开关阀和第四开关阀,所述第二输料缸通过所述第三开关阀和所述第四开关阀的异步开闭以实现混凝土的吸入和泵送。

8、进一步地,当所述摆动活塞组件向所述第一输料缸移动时,所述第二开关阀打开、所述第一开关阀关闭,所述第一输料缸泵送混凝土;同时,所述第三开关阀打开、所述第四开关阀关闭,所述第二输料缸吸入混凝土;当所述摆动活塞组件向所述第二输料缸移动时,所述第四开关阀打开、所述第三开关阀关闭,所述第二输料缸泵送混凝土;同时,所述第一开关阀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阀关闭,所述第一输料缸吸入混凝土。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料缸远离所述第二输料缸的端部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输料缸的径向的两侧;所述第三开关阀和所述第四开关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料缸远离所述第一输料缸的端部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输料缸的径向的两侧。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泵送机构。

11、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混凝土泵送机构连接的动力源驱动装置,所述动力源驱动装置为电机。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泵送机构,通过动力传输装置接收动力源驱动装置输出的动力并与摆动活塞组件配合将动力传输装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摆动活塞组件的往复摆动直线运动,实现了对液压泵送系统的液压缸的替代,且动力源驱动装置的动力来源不受限制,为电驱动提供了解决方案,针对搅拌和分配均采用电机直驱方案替代原有液压驱动。同时,机械传动提升了原液压传动的能量传递效率,带来节能的同时避免了原液压系统存在的漏油和污染等问题。并采用电机替代原有发动机为动力源,利于泵送需求功率的增加、整车空间布置、轻量化及系统可靠性提升。

13、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传输装置(10)和与所述动力传输装置(10)相连的输料装置(20),所述输料装置(20)包括第一输料缸(21)、第二输料缸(22)和摆动活塞组件(24),所述摆动活塞组件(24)的两端均设有活塞(241),所述第一输料缸(21)和所述第二输料缸(22)分别套设在所述摆动活塞组件(24)两端的所述活塞(241)上,所述摆动活塞组件(24)可相对所述第一输料缸(21)和所述第二输料缸(22)往复摆动,所述摆动活塞组件(24)还连接至所述动力传输装置(10);所述动力传输装置(10)用于接收动力源驱动装置输出的动力,所述摆动活塞组件(24)将所述动力传输装置(1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摆动直线运动以使所述输料装置(20)吸入和泵送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输装置(10)包括驱动盘(1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盘(11)上的旋转轴(12)和凸轴(13),所述旋转轴(12)用于与所述动力源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盘(11)可绕所述旋转轴(12)转动;所述摆动活塞组件(24)上设有导向槽(242),所述凸轴(13)插设在所述导向槽(242)内并可沿所述导向槽(242)来回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2)与所述凸轴(13)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盘(11)相背离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242)呈直线延伸,所述导向槽(24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摆动活塞组件(24)的长度延伸方向交叉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轴(13)的位置偏离所述旋转轴(12)的轴心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料缸(21)上设有第一开关阀(211)和第二开关阀(212),所述第一输料缸(21)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211)和所述第二开关阀(212)的异步开闭以实现混凝土的吸入和泵送;所述第二输料缸(22)上设有第三开关阀(221)和第四开关阀(222),所述第二输料缸(22)通过所述第三开关阀(221)和所述第四开关阀(222)的异步开闭以实现混凝土的吸入和泵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摆动活塞组件(24)向所述第一输料缸(21)移动时,所述第二开关阀(212)打开、所述第一开关阀(211)关闭,所述第一输料缸(21)泵送混凝土;同时,所述第三开关阀(221)打开、所述第四开关阀(222)关闭,所述第二输料缸(22)吸入混凝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泵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阀(211)和所述第二开关阀(212)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料缸(21)远离所述第二输料缸(22)的端部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输料缸(21)的径向的两侧;所述第三开关阀(221)和所述第四开关阀(222)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料缸(22)远离所述第一输料缸(21)的端部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输料缸(22)的径向的两侧。

9.一种混凝土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泵送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凝土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混凝土泵送机构连接的动力源驱动装置,所述动力源驱动装置为电机。


技术总结
一种混凝土泵送机构,包括动力传输装置和与所述动力传输装置相连的输料装置,所述输料装置包括第一输料缸、第二输料缸和摆动活塞组件,所述摆动活塞组件的两端均设有活塞,所述第一输料缸和所述第二输料缸分别套设在所述摆动活塞组件两端的所述活塞上,所述摆动活塞组件可相对所述第一输料缸和所述第二输料缸往复摆动,所述摆动活塞组件还连接至所述动力传输装置;所述动力传输装置用于接收动力源驱动装置输出的动力,所述摆动活塞组件将所述动力传输装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摆动直线运动以使所述输料装置吸入和泵送混凝土。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混凝土泵送机构的混凝土输送设备。

技术研发人员:胡颖,李伟,陆海涵,李刚,李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2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70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