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O型密封圈径向密封的试验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4-12-06  30


本申请涉及可靠性试验,特别是涉及一种o型密封圈径向密封的试验工装。


背景技术:

1、在密封圈的老化试验中,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对密封圈的老化造成影响。

2、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夹具对密封圈的两个侧面进行夹紧压缩,并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测得密封圈的形变量以完成老化试验。

3、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试验方法难以模拟密封圈处于径向密封情况的封闭环境条件时的实际工况。因此相关技术中的试验方法存在试验效果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的试验方法存在试验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o型密封圈径向密封的试验工装。

2、一种适用于o型密封圈径向密封的试验工装,所述试验工装包括第一密封座与第二密封座,所述第一密封座具有第一安装槽与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密封座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装设所述o型密封圈,且所述安装部可插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使得所述o型密封圈抵持于所述安装部外壁及所述第一密封座的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壁,所述注液孔用于注入液体或通入压缩气体。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沿其周向外壁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收容所述o型密封圈。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验工装还包括安装盖,所述安装部的端面的边缘位置设有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环绕所述安装部的中心轴线设置并用于套设所述o型密封圈,所述安装盖用于盖设在所述安装部的端面以限制所述o型密封圈的轴向移动。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盖包括盖体与锁紧轴,所述安装部的中心开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轴与所述锁紧孔相配合,以锁紧所述安装盖与所述第二密封座,使得所述o型密封圈夹设于所述阶梯结构与所述盖体之间。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锁紧轴与所述锁紧孔相配合时,所述盖体与所述阶梯结构之间形成o型槽,所述锁紧轴能够锁紧于所述锁紧孔内的不同深度,以改变所述o型槽的轴向高度。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轴向长度,当所述安装部插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时,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座沿中心轴线方向形成第一密封空腔。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液孔包括第二密封空腔及连通通道,所述第二密封空腔通过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密封空腔相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座还包括抵接结构,所述安装部沿所述抵接结构的中心轴线方向凸设于所述抵接结构的表面,所述抵接结构具有抵接面,当所述安装部插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时,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一密封座的端面相互抵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座绕其中心轴线间隔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所述抵接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位的第二固定孔。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封装件,所述封装件用于覆盖并密封所述注液孔。

12、上述试验工装,安装部用于插设在第一安装槽内,使得o型密封圈抵持于安装部外壁及第一密封座的第一安装槽内壁,模拟了o型密封圈的径向密封的效果,并通过注液孔的设置,使得试验工装能够注入液体或通入压缩气体(可加热),以模拟o型密封圈的在一定温度、湿度或压强条件下的实际工况,从而保证试验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o型密封圈径向密封的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工装包括第一密封座与第二密封座,所述第一密封座具有第一安装槽与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密封座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装设所述o型密封圈,且所述安装部可插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使得所述o型密封圈抵持于所述安装部外壁及所述第一密封座的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壁,所述注液孔用于注入液体或通入压缩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沿其周向外壁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收容所述o型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工装还包括安装盖,所述安装部的端面的边缘位置设有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环绕所述安装部的中心轴线设置并用于套设所述o型密封圈,所述安装盖用于盖设在所述安装部的端面以限制所述o型密封圈的轴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盖包括盖体与锁紧轴,所述安装部的中心开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轴与所述锁紧孔相配合,以锁紧所述安装盖与所述第二密封座,使得所述o型密封圈夹设于所述阶梯结构与所述盖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紧轴与所述锁紧孔相配合时,所述盖体与所述阶梯结构之间形成o型槽,所述锁紧轴能够锁紧于所述锁紧孔内的不同深度,以改变所述o型槽的轴向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轴向长度,当所述安装部插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时,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座沿中心轴线方向形成第一密封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包括第二密封空腔及连通通道,所述第二密封空腔通过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密封空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座还包括抵接结构,所述安装部沿所述抵接结构的中心轴线方向凸设于所述抵接结构的表面,所述抵接结构具有抵接面,当所述安装部插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时,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一密封座的端面相互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座绕其中心轴线间隔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所述抵接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位的第二固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件,所述封装件用于覆盖并密封所述注液孔。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O型密封圈径向密封的试验工装,包括第一密封座与第二密封座,第一密封座具有第一安装槽与注液孔,注液孔与第一安装槽相连通,第二密封座设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装设O型密封圈,且安装部可插设在第一安装槽内,使得O型密封圈抵持于安装部外壁及第一密封座的第一安装槽内壁,注液孔用于注入液体或通入压缩气体。上述试验工装,安装部用于插设在第一安装槽内,使得O型密封圈抵持于安装部外壁及第一密封座的第一安装槽内壁,模拟了O型密封圈的径向密封的效果,并通过注液孔的设置,使得试验工装能够注入液体或通入压缩气体(可加热),以模拟O型密封圈的在一定温度、湿度或压强条件下的实际工况,从而保证试验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邦,唐庆云,张少锋,张洪彬,陈荻云,王才菀,陈逢荣,于宏飞,郑南飞,龚雨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技术研发日:20230926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69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