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4-12-06  24


本技术涉及消防设备,具体来说是一种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泡沫灭火剂是消防队伍扑救易燃液体火灾的关键,特别是在大型石化火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泡倍数和25%析液时间是反映泡沫灭火剂质量的关键指标,常用于对泡沫灭火剂进行自主检测,发泡倍数是指灭火泡沫的体积与构成该泡沫的泡沫溶液体积的比值,用于衡量泡沫灭火剂的发泡能力;25%析液时间是指从灭火泡沫中析出其质量25%的液体所需要的时间,是以灭火泡沫液膜的析液速度来衡量灭火泡沫稳定性的一个指标。目前检测泡沫灭火剂发泡倍数和25%析液时间的方式人工干预较多,检测精准度和检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针对该问题做出了相应的改进。

2、公布号为cn115754163a的专利文件公布了一种便携式泡沫灭火剂检测装置,在天平上设置了归零键、重量记录按键、25%析液质量计算按键、计时按键等,但仍需通过手动操作各个按键,完成记录、计算、显示功能等,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检测。

3、公布号为cn113376051a的专利文件公布了一种自动测量泡沫析液时间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但无法实现对泡沫发泡倍数的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可同时实现对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25%析液时间等参数的自动检测,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升检测效率和精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其包括用于接入泡沫的泡沫接受罐、与泡沫接受罐的出液口连接的导流管,泡沫接受罐固定于称重平台上,称重平台与泡沫接受罐之间设有用于计算泡沫重量的称重传感器,泡沫接受罐外部设有壳体,壳体顶端覆盖有可转动的自动刮平器,自动刮平器与驱动件连接,导流管上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出的控制阀,壳体顶端设有用于检测泡沫的红外感应器,壳体上固定有计时器,红外感应器、称重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驱动件、计时器、控制阀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泡沫接受罐包括上部的桶状结构和连接于桶状结构底部的漏斗状结构,漏斗状结构的底端为出液口,出液口内设有滤网,滤网直径例如可以为0.125mm,出液口与导流管连接,桶状结构的底缘设有向下的延伸部分,延伸部分用于将泡沫接受罐固定于称重平台上。

5、进一步地,称重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其顶端与桶状结构的延伸部分连接,底端固定于称重平台上,称重传感器例如可以为四个,称重传感器将获得的泡沫重量的数据及时传输至控制系统,当泡沫接收罐上方的自动刮平器闭合时测得最终泡沫重量,控制系统根据泡沫的最终重量结合预设的程序自动计算泡沫倍数。

6、进一步地,称重平台的中间部分开有供泡沫接收罐的漏斗状结构穿出的第一孔,第一孔例如可以为圆形或方形等任意形状,第一孔使得漏斗状结构穿出,称重平台的外缘与壳体的内表面连接。

7、进一步地,壳体为立方体,包括顶面和与顶面的边缘连接的四个侧面,顶面开有第二孔,第二孔例如可以为圆形,第二孔的尺寸大于桶状结构的开口,例如大5-8mm,桶状结构的顶端开口与第二孔齐平,壳体底端与支撑腿连接,优选地,壳体的四角各自与一个支撑腿连接,支撑腿例如可以为伸缩腿或可折叠支撑腿。

8、进一步地,自动刮平器为薄板,厚度例如可以为1-2mm,材质例如可以为亚克力,自动刮平器的形状能够覆盖桶状结构的顶端开口,自动刮平器紧贴壳体的顶面,自动刮平器在泡沫接收罐接收的泡沫溢出时自动进行旋转闭合刮平泡沫。

9、进一步地,壳体内部设有用于固定驱动件的支撑板,支撑板同时与壳体的相邻的两个侧面连接,支撑板设置于泡沫接受罐与壳体之间。

10、进一步地,驱动件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自动刮平器垂直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桶状结构的中心轴平行,顶面上开有供电机的输出轴穿出的第三孔,当泡沫接收罐接满泡沫后,控制系统传输信号至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自动刮平器旋转,直到自动刮平器旋转闭合于桶状结构的顶端开口。

11、进一步地,红外感应器固定于壳体的侧面或顶面上,当红外传感器固定于顶面时,其固定于自动刮平器未覆盖顶面的区域,避免红外传感器影响自动刮平器的旋转,红外感应器用于检测所接收泡沫的高度。

12、进一步地,控制阀例如可以为电磁阀,当泡沫接收罐上端的自动刮平器闭合时,控制系统输出信号至控制阀,控制阀自动打开,析出的液体开始流出快速检测装置外。

13、进一步地,控制系统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例如可以为plc或dcs中的任意一种。

14、进一步地,所述的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一体成型。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当称重传感器开始有连续增长的数值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当泡沫接收罐上端的自动刮平器闭合时,控制系统此时得到的泡沫重量作为最终泡沫重量。当称重传感器的数值显示为最终泡沫重量数值的75%时,控制系统控制计时器自动停止计时,所示时间即为泡沫的析液时间。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的工作过程包括:

17、当检测泡沫性能时,将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带到检测现场,展开支撑腿7,当有泡沫接入泡沫接收罐时,称重传感器5自动开始称重计数并传输数据至控制系统,同时计时器6开始计时,当红外感应器2检测到泡沫接收罐接满泡沫时,控制系统控制打开驱动件,驱动件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自动刮平器3自动进行旋转刮平,称重传感器5记录此时的最终泡沫重量并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最终泡沫重量结合预设的程序自动计算泡沫倍数,同时控制导流管上的控制阀4开启,析出液体直接析出,当称重传感器2的数值降为最终泡沫重量的75%时,计时器6停止计时即为泡沫的析液时间,最终直接读取发泡倍数和析液时间。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通过红外感应器自动检测泡沫接收罐接受的泡沫,当泡沫接收罐接满泡沫后,控制系统传输信号至驱动件,驱动件带动自动刮平器自动刮平所测泡沫,同时开启导流管上的控制阀,减少人工操作。称重传感器将数据及时传输至控制系统,称重传感器与计时器配合工作,对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25%析液时间等参数可实现全自动的检测。



技术特征:

1.一种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接入泡沫的泡沫接受罐(1)、与泡沫接受罐(1)的出液口连接的导流管(2),泡沫接受罐(1)固定于称重平台(3)上,称重平台(3)与泡沫接受罐(1)之间设有用于计算泡沫重量的称重传感器(4),泡沫接受罐(1)外部设有壳体(5),壳体(5)顶端覆盖有可转动的自动刮平器(6),自动刮平器(6)与驱动件(11)连接,导流管(2)上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出的控制阀(7),壳体(5)顶端设有用于检测泡沫的红外感应器(8),壳体(5)上固定有计时器(9),红外感应器(8)、称重传感器(4)与控制系统(10)的输入端连接,驱动件(11)、计时器(9)、控制阀(7)与控制系统(10)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接受罐(1)包括上部的桶状结构(101)和连接于桶状结构(101)底部的漏斗状结构(102),漏斗状结构(102)的底端为出液口,出液口内设有滤网,出液口与导流管(2)连接,桶状结构(101)的底缘设有向下的延伸部分(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称重传感器(4)为压力传感器,其顶端与桶状结构的延伸部分连接,底端固定于称重平台(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称重平台(3)的中间部分开有供泡沫接收罐的漏斗状结构穿出的第一孔(31),称重平台(3)的外缘与壳体(5)的内表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5)为立方体,包括顶面(51)和与顶面(51)的边缘连接的四个侧面(52),顶面(51)开有第二孔(14),桶状结构(101)的顶端开口与第二孔齐平,壳体底端与支撑腿(1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动刮平器(6)为薄板,自动刮平器(6)紧贴壳体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5)内部设有用于固定驱动件的支撑板(13),支撑板(13)同时与壳体的相邻的两个侧面连接,支撑板(13)设置于泡沫接受罐与壳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件(11)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自动刮平器(6)垂直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桶状结构(101)的中心轴平行,顶面上开有供电机的输出轴穿出的第三孔(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10)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接入泡沫的泡沫接受罐、与泡沫接受罐的出液口连接的导流管,泡沫接受罐固定于称重平台上,称重平台与泡沫接受罐之间设有用于计算泡沫重量的称重传感器,泡沫接受罐外部设有壳体,壳体顶端覆盖有可转动的自动刮平器,自动刮平器与驱动件连接,导流管上固定有控制液体流出的控制阀,壳体顶端设有用于检测泡沫的红外感应器,壳体上固定有计时器,红外感应器、称重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驱动件、计时器、控制阀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泡沫性能快速检测装置,可同时实现对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25%析液时间等参数的自动检测,提升检测效率和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包志明,胡成,张宪忠,郝天姿,靖立帅,李冠男,赵婷婷,柯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927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69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