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内饰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4-12-03  34


本技术属于车辆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立柱内饰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1、侧滑门是一种重要的车门类型,开门时占用车身侧面空间少,能适应狭窄空间的开关门需求。侧滑门主要分为有轨侧滑门和无轨侧滑门,有轨侧滑门在侧围上布置导轨,车门上设置带有导向轮的铰链总成,使导向轮在导轨上沿着轨迹滑动,从而实现车门的前后滑动,但导轨的设置受到车身造型的影响较大,侧围顶部曲线不平直的车型(例如溜背式车型)难以设置导轨,故有轨侧滑门的应用场景受限较多。无轨侧滑门通过铰链摆臂和导向机构配合实现车门的侧移滑动动作,不受导轨的限制,适用场景更加广泛。

2、现有的无轨侧滑门中,铰链摆臂一般设于车门的中下部,一端连接于侧围钣金上,另一端与车门钣金连接,虽然侧围内饰能自车门关闭的时候遮挡住铰链端部与侧围连接的转轴及合页等端部连接结构,但是车门打开且铰链摆臂外摆到一定角度后,该端部连接结构会暴露出来,影响侧围内饰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立柱内饰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立柱内饰板对铰链摆臂车身端的转轴难以做到有效遮挡,影响内饰整体性和美观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立柱内饰结构,包括:

4、立柱饰板,朝向门洞的一侧边缘向外弯折形成门洞遮挡边,所述门洞遮挡边具有铰链避位缺口,铰链的铰链臂穿设于所述铰链避位缺口;以及

5、伸缩遮挡机构,设于所述立柱饰板与所述铰链臂的侧围连接端之间,并从内侧遮挡所述侧围连接端,所述伸缩遮挡机构的伸缩端与所述铰链臂的内侧面连接,并能随所述铰链臂的旋转伸出或回缩于所述铰链避位缺口。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伸缩遮挡机构包括遮挡帘,所述遮挡帘与所述立柱饰板沿所述铰链避位缺口的开口方向滑动适配,所述遮挡帘形成所述伸缩端,所述遮挡帘上与所述伸缩端相对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饰板。

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遮挡机构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形成有导向空间,所述遮挡帘滑动穿设于与所述导向空间,所述导向件能在垂直于所述遮挡帘的伸缩方向的方向上限制所述遮挡帘的位移。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包括设于所述遮挡帘上侧或下侧的导轨,所述导轨形成与所述遮挡帘对应边缘滑动适配的所述导向空间。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遮挡机构还包括回缩部,所述回缩部连接于所述遮挡帘与所述立柱饰板之间,并能带动所述遮挡帘回缩于所述铰链避位缺口。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缩部包括卷轴和驱动件;所述卷轴与所述立柱饰板转动配合,所述遮挡帘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卷轴;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立柱饰板和所述卷轴之间,并能使所述卷轴收卷所述遮挡帘。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弹性复位件,或者,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遮挡帘为可弹性伸缩的挡帘构件,所述遮挡帘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立柱饰板。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门洞遮挡边从下至上逐渐沿前后方向向背离门洞的方向倾斜,所述铰链避位缺口的上侧凸出设有上遮挡部,所述上遮挡部遮盖所述侧围连接端的上部,所述上遮挡部的上表面形成搭放面。

14、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立柱饰板从内侧遮挡住铰链臂与侧围钣金连接的侧围连接端(例如侧围连接转轴、连接合页等结构),门洞遮挡边则在门洞边缘的边缘形成遮挡,合理设置铰链避位缺口的开口面积能满足铰链臂的安装避位,避免铰链臂在摆动的过程中与立柱饰板和门洞遮挡边产生干涉。基于此,在立柱饰板的内侧设置伸缩遮挡机构,伸缩遮挡机构的伸缩端能随着铰链臂的摆动而伸缩,具体来说:在关门状态下,铰链臂与铰链避位缺口的内侧边缘较为接近,伸缩遮挡机构相处于收缩状态,由于铰链臂与铰链避位缺口之间的缝隙较小,且侧围连接端受到伸缩遮挡机构的遮挡,驾乘人员难以从铰链避缺口处看到侧围连接端等结构;在开门状态下,铰链臂外摆到一定角度后,铰链臂与铰链避位缺口的内侧边缘之间产生较大的缝隙,但伸缩遮挡机构的伸缩端伸出铰链避位缺口,伸缩遮挡机构仍能遮挡住铰链臂的侧围连接端,避免侧围连接端直接暴露在外,通过合理设置伸缩遮挡机构的颜色、花纹等,使其与整车内饰适配,进而有效避免内饰整体性和美观性受到影响的问题。

1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立柱内饰结构。

16、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立柱内饰结构,在铰链臂外摆后,伸缩遮挡机构仍能遮挡住铰链臂的侧围连接端,避免侧围连接端直接暴露在外,内饰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得到保障,有利于提升车辆的品质感。



技术特征:

1.一种立柱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遮挡机构(200)包括遮挡帘(210),所述遮挡帘(210)与所述立柱饰板(100)沿所述铰链避位缺口(1101)的开口方向滑动适配,所述遮挡帘(210)形成所述伸缩端,所述遮挡帘(210)上与所述伸缩端相对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饰板(10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遮挡机构(200)还包括导向件(220),所述导向件(220)形成有导向空间(2201),所述遮挡帘(210)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空间(2201),所述导向件(220)能在垂直于所述遮挡帘(210)的伸缩方向的方向上限制所述遮挡帘(210)的位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220)包括设于所述遮挡帘(210)上侧或下侧的导轨(221),所述导轨(221)形成与所述遮挡帘(210)对应边缘滑动适配的所述导向空间(220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遮挡机构(200)还包括回缩部(230),所述回缩部(230)连接于所述遮挡帘(210)与所述立柱饰板(100)之间,并能带动所述遮挡帘(210)回缩于所述铰链避位缺口(110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缩部(230)包括卷轴(231)和驱动件;所述卷轴(231)与所述立柱饰板(100)转动配合,所述遮挡帘(21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卷轴(231);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立柱饰板(100)和所述卷轴(231)之间,并能使所述卷轴(231)收卷所述遮挡帘(21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弹性复位件,或者,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帘(210)为可弹性伸缩的挡帘构件,所述遮挡帘(210)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立柱饰板(10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洞遮挡边(110)从下至上逐渐沿前后方向向背离门洞的方向倾斜,所述铰链避位缺口(1101)的上侧凸出设有上遮挡部(120),所述上遮挡部(120)遮盖所述侧围连接端的上部,所述上遮挡部(120)的上表面形成搭放面(120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立柱内饰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柱内饰结构及车辆,属于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包括立柱饰板和伸缩遮挡机构;立柱饰板朝向门洞的一侧边缘向外弯折形成门洞遮挡边,门洞遮挡边具有铰链避位缺口,铰链臂穿设于铰链避位缺口;伸缩遮挡机构设于立柱饰板与铰链臂的侧围连接端之间,并从内侧遮挡侧围连接端,伸缩遮挡机构的伸缩端与铰链臂的内侧面连接,并能随铰链臂的旋转伸出或回缩于铰链避位缺口。本技术提供的立柱内饰结构及车辆,在开门状态下伸缩遮挡机构仍能遮挡住铰链臂的侧围连接端,避免侧围连接端直接暴露在外,有效避免内饰整体性和美观性受到影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俞箭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8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68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