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制造,具体涉及一种无模组入箱保压一体式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池包的模组结构形式一直是新能源动力电池创新发展的着力点。ctp技术(无模组技术),是在mip传统电池包结构上提出跳过相应的箱外成形模组形式;之所以能够撇开传统的箱外成形模组形式,是因为ctp技术能够减少了电池包庞大的体积重量,其中内部线束和结构件对应的减少,能够让电芯的使用效率大幅提高,从而使整个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既能够减少相应的成本,也能够提高电池包的空间使用率,同时对电池包的安全性也有所提升。
2、由于ctp该技术最大的难点在于模组入箱会导致模组的自由掉落风险,是传统ctp无模组入箱时无法避免的关键点,模组自由掉落至箱体风险不单单在于其本身,还会影响后续焊接效果,模组地自由掉落在传统设计上入箱至一半断开吸盘负吸力模组长度方向的挤压力与模组保压板向下的挤压力无法保证模组缓慢下落至箱体;另一种方案则是箱体结构模态无法满足开梁的凹槽设计来让机械爪手一同随模组入箱,该方案适用性差。
3、现阶段技术,没有可靠的入箱方式能够避免模组在入箱一半之后松开相应的吸盘吸力,在下压板的作用下发生的模组掉落的情况;且该现象的发生意味着该套包处于报废风险,增加了相当大的返修成本,影响了ctp无模组技术的应用实施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目前电池无模组在入箱安装时存在易掉落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无模组入箱保压一体式装置,包括外框架,以及设在外框架上方的上顶板,所述上顶板通过下压机构连接到上压板,所述上压板的内侧设有真空海绵吸盘;所述外框架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侧定位件,所述外框架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侧定位件;所述真空海绵吸盘位于两组第一侧定位件和两组第二侧定位件的内侧。
4、本申请通过在外框架的前后两侧设置第二侧定位件,左右两侧设置第一侧定位件,通过四个侧定位件能够实现对电池无模组实现四个方向的定位保压,同时在四个侧定位件之间还设有真空海绵吸盘,真空海绵吸盘能够对电池无模组的顶部进行负压吸附,不仅能够实现对电池无模组的全方面定位,且上压板的设置能够使得入箱后极柱平面度保持在一个高度范围,实现保压的效果,使得模组入箱时保证模组不会发生自由掉落以及入箱后完成相应的极柱保压。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压机构包括有第一螺杆、摇杆和上连接板,所述摇杆安装在第一螺杆的上方,第一螺杆的底部活动连接到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底部连接到上压板和真空海绵吸盘。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顶板的顶部设有限位架,所述第一螺杆能够贯穿限位架与上连接板连接,其中第一螺杆与限位架螺纹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连接板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左右两端连接到上压板上,前后两端连接到真空海绵吸盘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顶板的顶部滑动贯穿有导向轴,其中导向轴的底部连接到上压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压板的下方设置电木压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侧定位件包括有侧定位板、第一侧定位架和第二螺杆,其中第一侧定位架安装在外框架的左右两侧,第一侧定位架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内侧连接侧定位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侧定位件包括有设在外框架底部前后两侧的底板,其中底板上安装有第二侧定位架和侧定位杆,所述第二侧定位架上安装有第三螺杆,其中第三螺杆的内侧端连接到侧定位杆。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定位杆的顶部安装有滑动板,其中滑动板的顶部滑动连接到安装在底板上的导轨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框架的底部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安装有导向销。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首先,本申请通过在外框架的前后两侧设置第二侧定位件,左右两侧设置第一侧定位件,通过四个侧定位件能够实现对电池无模组实现四个方向的定位保压,同时在四个侧定位件之间还设有真空海绵吸盘,真空海绵吸盘能够对电池无模组的顶部进行负压吸附,不仅能够实现对电池无模组的全方面定位,且上压板的设置能够使得入箱后极柱平面度保持在一个高度范围,实现保压的效果,使得模组入箱时保证模组不会发生自由掉落以及入箱后完成相应的极柱保压;
16、其次,本申请通过设置左右两组第一侧定位件,以及前后设置两组第二侧定位件,两组第一侧定位件实现对电池无模组y轴方向的定位,两组第二侧定位件实现对电池无模组x轴方向的定位,进而使得电池无模组在抓取和入箱时更加稳定。
1.一种无模组入箱保压一体式装置,包括外框架(1),以及设在外框架(1)上方的上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2)通过下压机构连接到上压板(4),所述上压板(4)的内侧设有真空海绵吸盘(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模组入箱保压一体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包括有第一螺杆(6)、摇杆(7)和上连接板(8),所述摇杆(7)安装在第一螺杆(6)的上方,第一螺杆(6)的底部活动连接到上连接板(8),所述上连接板(8)的底部连接到上压板(4)和真空海绵吸盘(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模组入箱保压一体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2)的顶部设有限位架(5),所述第一螺杆(6)能够贯穿限位架(5)与上连接板(8)连接,其中第一螺杆(6)与限位架(5)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模组入箱保压一体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8)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支架(13),所述连接支架(13)的左右两端连接到上压板(4)上,前后两端连接到真空海绵吸盘(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模组入箱保压一体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2)的顶部滑动贯穿有导向轴(3),其中导向轴(3)的底部连接到上压板(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模组入箱保压一体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4)的下方设置电木压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模组入箱保压一体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定位件(9)包括有侧定位板(91)、第一侧定位架(92)和第二螺杆(93),其中第一侧定位架(92)安装在外框架(1)的左右两侧,第一侧定位架(92)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93),所述第二螺杆(93)内侧连接侧定位板(9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模组入箱保压一体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定位件(11)包括有设在外框架(1)底部前后两侧的底板(113),其中底板(113)上安装有第二侧定位架(112)和侧定位杆(115),所述第二侧定位架(112)上安装有第三螺杆(111),其中第三螺杆(111)的内侧端连接到侧定位杆(1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模组入箱保压一体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定位杆(115)的顶部安装有滑动板(114),其中滑动板(114)的顶部滑动连接到安装在底板(113)上的导轨(116)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模组入箱保压一体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的底部四个拐角位置处均安装有导向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