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白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专利检索2024-11-15  5


本发明涉及茶饮,尤其涉及藏红花白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白茶,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故名白茶,为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为福建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干(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茶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

2、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白茶以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为划分标准,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白毫银针;白茶一般多采摘自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及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为白牡丹或新白茶;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采用抽针后的鲜叶制成的白茶称寿眉。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工序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需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干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3、藏红花,中药材名。本品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9-10月选晴天早晨采收花朵,摘下柱头,烘干,即为干红花。若再加工,使油润光亮,则为湿红花。以干红花品质较佳。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功能主治为: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①《饮膳正要》: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②《品汇精要》: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③《纲目》:活血,又治惊悸。花含藏红花素约2%,系藏红花酸与二分子龙胆二糖结合而成的酯,又含藏红花酸二甲酯、藏红花苦素约2%、挥发油0.4-1.3%(主要为藏红花醛。藏红花醛系藏红花苦素水解生成的。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可能结合为原藏红花素而存于生药中,又含丰富的维生素b2,球茎含葡萄糖、氨基酸、皂甙。

4、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白茶与其他物质搭配的茶叶,例:茉莉花白茶、淫羊藿白茶、陈皮白茶、菊花白茶等,所搭配的物质跟白茶混合后经热水冲泡后,所加入物质的味道会影响白茶原本的味道,而且白茶难以保持着原本的汤色。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藏红花白茶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是白茶制备领域的首创,开创了藏红花白茶制备领域的先河,本发明大大改善白茶的青草味、陈味等不易让大众接受、喜欢的风味,融入了藏红花淡淡的花香,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容易接受白茶的味道;另外原味白茶略显寡淡,藏红花与白茶搭配后,藏红花进一步优化茶叶的品质,使得汤色更加明亮,香气风味层次愈加丰富,,花香纯正持久,藏红花使其口感更细腻绵柔,滋味更醇厚,回甜持久。茶叶更加耐泡,色香味俱全,具有良好的品质。

2、实现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3、藏红花白茶,其特征在于,由白茶与藏红花通过压型而成,其中,白茶与藏红花的重量比为500:(5-6)。

4、作为优选,白茶与藏红花的重量比为500:6。

5、作为优选,所述白茶为寿眉白茶。

6、实现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7、藏红花白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分拣步骤:将白茶茶叶里的杂质、厚片、老叶、粗大的梗进行挑拣并去除;

9、去沫步骤:将白茶中的碎末进行剔除;

10、称重步骤:称白茶500克,称藏红花5-6克;

11、均分步骤:把藏红花、白茶按照克重均分成若干小份;

12、蒸软步骤:将白茶放置于蒸汽机上进行熏蒸,使茶叶软化;

13、压型步骤:将软化后的白茶、藏红花按照每小份的量放置在模具对应的孔洞中,压制成型,得到茶饼;

14、摊放步骤:将压制好的茶饼放置于晾晒架上,用无纺布袋包裹住,防尘吸潮;

15、干燥步骤:将摊放后的茶饼放到烘烤箱里进行干燥,干燥完成后,进行包装。

16、作为优选,蒸软步骤中,控制温度为100℃,时间为3-5分钟。

17、作为优选,压型步骤中,先将分好的白茶逐一置于模具的对应孔洞中,每个孔洞内先放入蒸软的白茶的一半量作为基础层,进行第一次压制,以确保基础层的稳固与紧实;接着,将预先分好的藏红花小份逐一放入模具中,确保其分布均匀;随后,再次取用剩余的蒸软白茶,轻轻覆盖在已压制的白茶与藏红花上,进行第二次压制,严格把控适当力度和压制时间,使茶饼达到理想的紧密度和形状。

18、作为优选,压型步骤中,压制得到方形或圆形的茶饼。

19、作为优选,压型步骤中,每片方形的茶饼重5克,模具为长5厘米、宽4厘米。

20、作为优选,压型步骤中,每片圆形的茶饼重6克,模具为直径3.5厘米的圆形。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2、本发明的藏红花白茶是由一定比例的白茶与藏红花通过压型而成,是白茶制备领域的首创,开创了藏红花白茶制备领域的先河,本发明可大大改善白茶的青草味、陈味等不易让大众接受、喜欢的风味,融入了藏红花淡淡的花香,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容易接受白茶的味道;另外原味白茶略显寡淡,藏红花与白茶搭配后,藏红花进一步优化茶叶的品质,使得汤色更加明亮,香气风味层次愈加丰富,花香纯正持久,藏红花使其口感更细腻绵柔,滋味更醇厚,回甜持久。茶叶更加耐泡,色香味俱全,具有良好的品质。经过大量实验数据显示,500克白茶混合5-6克藏红花压制口感最佳。

23、本发明的压型步骤采用二次压制,这一创新步骤极大地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和美观程度。通过二次压制,能够确保藏红花在茶饼中的均匀分布。如果只采用一次压制,藏红花很可能分布不均匀,这不仅会影响茶叶的整体品质,还会降低其美观度。其次,考虑到白茶和藏红花在耐高温熏蒸方面的不同特性,我们采取分次压制的方法。白茶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和水汽的能力,而藏红花在高温熏蒸下容易褪色,导致花蕊的色素蔓延,并对周边的白茶造成染色的情况出现。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将白茶进行压制,然后在第二次压制过程中将藏红花置于茶饼中间。这样,藏红花就不会经历高温熏蒸,使其不受到破坏,从而能够更好地保存其原本的藏红花素。这种分次压制的工艺还确保了藏红花在后期热水冲泡时能够展现出明亮的橙黄汤色。

24、本发明的蒸软步骤中,控制温度为100℃,时间为3-5分钟。若温度不达标使白茶蒸不够软,强行压制会使茶叶压碎,导致后期冲泡茶叶碎增多,影响口感和美观。3-5分钟能够更好的使白茶软化,使压制时破损率降到最低,碎末最少。若超过5分钟则会使茶叶内水分含量增大,导致后期晾晒时间增长,水分增大会使白茶的内含物质流失,影响后期冲泡的口感且降低其功效。白茶内水分含量过大时,在第一次压制藏红花的时候也会导致藏红花素溶于水渗出,进而影响后期热水冲泡的口感。若少于3分钟,则没蒸透的茶叶制成茶饼容易破碎,影响美观和口感。蒸久又会造成白茶的内质、香气流失,难烘干,从而影响所压制成型的茶饼品质。


技术特征:

1.藏红花白茶,其特征在于,由一定比例的白茶与藏红花通过压型而成,其中,白茶与藏红花的重量比为500:(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藏红花白茶,其特征在于,白茶与藏红花的重量比为50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藏红花白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茶为寿眉白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藏红花白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藏红花白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蒸软步骤中,控制温度为100℃,时间为3-5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藏红花白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型步骤中,先将分好的白茶逐一置于模具的对应孔洞中,每个孔洞内先放入蒸软的白茶的一半量作为基础层,进行第一次压制,以确保基础层的稳固与紧实;接着,将预先分好的藏红花小份逐一放入模具中,确保其分布均匀;随后,再次取用剩余的蒸软白茶,轻轻覆盖在已压制的白茶与藏红花之上,进行第二次压制,严格把控适当力度和压制时间,使茶饼达到理想的紧密度和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藏红花白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型步骤中,压制得到方形或圆形的茶饼。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藏红花白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型步骤中,每片方形的茶饼重5克,模具为长5厘米、宽4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藏红花白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型步骤中,每片圆形的茶饼重6克,模具为直径3.5厘米的圆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藏红花白茶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分拣步骤;去沫步骤;称重步骤:称白茶500克,称藏红花5‑6克;把藏红花、白茶按照克重均分成若干小份;蒸软步骤:将白茶置于蒸汽机上进行熏蒸,使茶叶软化;控制温度为100℃,时间为3‑5分钟;压型步骤:进行二次压制;摊放步骤;干燥步骤。本发明大大改善了白茶的青草味、陈味等不易让大众接受、喜欢的风味,融入了藏红花的淡淡的花香,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容易接受白茶的味道;另外白茶原味略显寡淡,藏红花与白茶搭配后,藏红花进一步优化茶叶的品质,使得汤色更加明亮,香气风味层次愈加丰富,花香纯正持久,藏红花使其口感更细腻绵柔,滋味更醇厚,回甜持久。茶叶更加耐泡,色香味俱全,具有良好的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郑泉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志正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59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