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氟泵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1、氟泵制冷是一种利用氟侧自然冷源技术的新型高效节能冷却技术,传统的氟泵制冷系统如图1所示,氟泵串联于冷凝器及储液罐的下游,与压缩机制冷系统共用蒸发器、冷凝器及冷媒管道系统,压缩机及氟泵均设有旁通阀。压缩机制冷模式时,开启氟泵旁通阀并关闭氟泵;氟泵自然冷却时,开启压缩机旁通阀并关闭压缩机;混合供冷模式时,关闭压缩机及氟泵旁通阀并开启压缩机及氟泵。
2、传统氟泵制冷系统有以下几点不足:
3、1、氟泵自然冷却是利用室外温度低于冷却设备室内回风温度的温差,通过冷媒制冷剂将室外自然冷源运输到数据机房内对设备进行冷却的空调系统。当室外温度较低时,氟泵机组可投入远小于压缩机的功率,而将不小于压缩机制冷系统制冷量的室外自然冷冷量运输到室内。但室外温度高于室内回风或者室外温度与室内回风温差较小时,氟泵系统无法提供冷量或提供的冷量及能效都较低。
4、2、压缩机制冷模式时,与普通空调系统基本一致,能效相对较低。尤其当室外高温时,能效会有进一步衰减。
5、3、氟泵自然冷却时,系统启动时间较长且运行不够稳定。首先,氟泵启动时,由于泵入口压力突然降低,容易使冷媒气化,使氟泵产生汽蚀或者断流。目前的解决方法通常是氟泵启动时,提前开启室外冷凝器风机,使冷凝器中的压力降低,储液罐中的冷媒将会在压差驱动下倒流回冷凝器,导致储液罐中的压力降低,同时罐内液态冷媒发生闪发形成气体,剩余液体被冷却,从而减少泵启动时冷媒的气化。该方法一般要到冷凝器与蒸发器中压力平衡后,氟泵才能正常建立扬程启动成功,等待时间较长。另外当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时,氟泵自然冷却运行过程中,氟泵入口也可能有气态冷媒产生,致使氟泵制冷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氟泵制冷系统。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氟泵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氟泵、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中间换热器、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
3、所述压缩机的一端与蒸发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与氟泵的一端连接;所述氟泵的另一端与第一储液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另一端通过中间换热器与冷凝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另一端连接;
4、所述压缩机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以及第二储液罐后与氟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一端依次通过第二控制阀以及中间换热器后与氟泵的一端连接。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控制阀以及第二控制阀均为电磁阀。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与氟泵的一端之间设有第一电子膨胀阀。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氟泵的一端与中间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缩机两端并联设有第一单向阀。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氟泵两端并联设有第二单向阀。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容积大于第一储液罐的容积。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利用中间换热器对主路冷媒进行过冷的原理,提高氟泵制冷系统各运行模式下的冷量和能效。
12、2、通过中间换热器提高氟泵自然冷却下的冷量,从而提高氟泵制冷系统使用氟泵自然冷却时的环境温度,增加利用自然冷源的时长。
13、3、利用中间换热器及第二电子膨胀阀,实现自然冷却模式下启动氟泵时,快速提高并维持氟泵入口的过冷度,缩短制冷等待时长及提高氟泵自然冷却的运行稳定性。
1.一种氟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1)、压缩机(2)、蒸发器(3)、氟泵(4)、第一储液罐(51)、第二储液罐(52)、中间换热器(6)、第一控制阀(71)与第二控制阀(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71)以及第二控制阀(72)均为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3)的另一端与氟泵(4)的一端之间设有第一电子膨胀阀(8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泵(4)的一端与中间换热器(6)之间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8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2)两端并联设有第一单向阀(9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泵(4)两端并联设有第二单向阀(9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罐(52)的容积大于第一储液罐(51)的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