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外壳底部冷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4-11-09  2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为一种电池包外壳底部冷板结构。


背景技术:

1、车用动力电池的充电功率、放电功率和发热功率都与电池内部的温度直接相关。当温度过低时电池无法充、放电;当温度过高时,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存在热失控的风险,因此有必要采取冷板进行冷却。

2、经检索公告号为cn21354641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冷板、电池包及流量控制方法,液冷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两端分别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口琴管组,第一集流管设有进水口,第二集流管设有出水口,口琴管组包括依次间隔且并排设置的多个子口琴管,各子口琴管具有连通于第一集流管的第一端以及连通于第二集流管的第二端,各子口琴管均具有若干流道;各子口琴管的第一端的各流道的截面面积沿背离进水口方向呈递增趋势;各子口琴管的第二端的各流道的截面面积沿背离出水口方向呈递增趋势。本申请的液冷板的各子口琴管的流阻趋于均衡,即各子口琴管的流量趋于理论流量,这样整个液冷板的热交换能均衡。

3、但是该一种液冷板是一块整体的板,板中间有一些流道,由于挤压技术的局限性冷却的散热齿与流道必须非常的稀疏,无法做出密集的齿去散热。因为挤压的模具公头如果太小在挤压的过程中很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外壳底部冷板结构。其优点在于采用分体式上下结构,把冷板分成了两个部分,这样材料的模具就不需要公头去把型材做成带有空腔的型材,且可以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液的吸热效率,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板对电芯的降温效果。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包外壳底部冷板结构,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所述上底板设置于所述下底板的上方,所述下底板内固定安装有液体流道,所述液体流道内设置有扰流组件。

5、优选的,所述扰流组件包括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液体流道内腔的顶部,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扰流块,所述扰流块上开设有第一扰流槽,所述扰流块上开设有第二扰流槽,所述扰流块上开设有第三扰流槽。

6、优选的,所述上底板的底部下面固定连接有齿牙。

7、这样设置增加了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上底板的散热效果。

8、优选的,所述扰流块上开设有过渡槽。

9、这样设置相邻的两个扰流槽可以通过过渡槽相连通。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扰流槽的深度为第一扰流槽的1.5倍,所述第三扰流槽的深度为第二扰流槽的1.5倍。

11、这样设置可以增强扰流组件对冷却液的扰流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冷却液的吸热效率,并且还能一定程度上确保液体流道的结构强度。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扰流槽、第二扰流槽和第三扰流槽的截面积为梯形。

13、这样设置可以增大对冷却液扰流的效果。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外壳底部冷板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一种电池包外壳底部冷板结构,采用分体式上下结构,把冷板分成了两个部分,这样材料的模具就不需要公头去把型材做成带有空腔的型材,且冷板上部分与电池接触的面为平面,下面做了许多密集的齿。众所周知散热的接触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增加了齿的密度就可以大大增加散热效果。

17、2、该一种电池包外壳底部冷板结构,通过设置扰动组件,扰流组件为沿液体流道延伸的方向延伸且与液体流道同轴的螺旋状凹槽,冷却液不仅能够与液体流道内壁相接触,还能够与凹槽的槽底和侧壁相接触,有效扩大了冷却液的吸热面积,达到了提高冷却液吸热效率的效果,同时螺旋状的凹槽对冷却液形成了扰流效果,使得冷却液能够在液体流道内形成湍流,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液的吸热效率,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板对电芯的降温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外壳底部冷板结构,包括上底板(1)和下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1)设置于所述下底板(2)的上方,所述下底板(2)内固定安装有液体流道(3),所述液体流道(3)内设置有扰流组件(4),所述扰流组件(4)包括有安装块(41),所述安装块(41)固定连接在液体流道(3)内腔的顶部,所述安装块(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扰流块(42),所述扰流块(42)上开设有第一扰流槽(43),所述扰流块(42)上开设有第二扰流槽(44),所述扰流块(42)上开设有第三扰流槽(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外壳底部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1)的底部下面固定连接有齿牙(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外壳底部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块(42)上开设有过渡槽(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外壳底部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流槽(44)的深度为第一扰流槽(43)的1.5倍,所述第三扰流槽(45)的深度为第二扰流槽(44)的1.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外壳底部冷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槽(43)、第二扰流槽(44)和第三扰流槽(45)的截面积为梯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外壳底部冷板结构,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所述上底板设置于所述下底板的上方,所述下底板内固定安装有液体流道,所述液体流道内设置有扰流组件,所述扰流组件包括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液体流道内腔的顶部,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扰流块,所述扰流块上开设有第一扰流槽,所述扰流块上开设有第二扰流槽。该一种电池包外壳底部冷板结构,采用分体式上下结构,把冷板分成了两个部分,这样材料的模具就不需要公头去把型材做成带有空腔的型材,通过扰动组件,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液的吸热效率,进而提高了本技术提供的冷却板对电芯的降温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吉崇凯,姚云超,甘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锦铝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1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57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