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拣车运行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4-11-08  3


本技术涉及快递分拣的,尤其涉及一种分拣车运行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1、分拣车是一种物流分拣设备,分拣车包括车架,分拣车执行装置为转辊平台,转辊平台设置在车架上,转辊平台包括至少两个转辊和用于联动转辊的皮带,皮带上形成分拣区域;

2、可利用分拣车的运行动作,通过轮体驱动装置带动转辊运转,轮体驱动装置的转矩输入端为驱动轮,分拣车沿线体上的轨道运行时,驱动轮支撑于轨道以支撑分拣车,驱动轮能够运转,进而向轮体驱动装置输入驱动转矩,使轮体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转辊运行。

3、由于转辊平台的只在线体的特定部分有运行的需求,如上包和下包部分,驱动轮作为分拣车的唯一支撑轮,其需要始终支撑于轨道,因此,在转辊平台没有运行需求的时,驱动轮存在不必要的磨损,降低了驱动轮的使用寿命的同时,也使得驱动轮更容易在轨道上打滑,不利于转辊平台运行精度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拣车运行驱动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驱动轮存在不必要的磨损,降低了驱动轮的使用寿命的同时,也使得驱动轮更容易在轨道上打滑,不利于转辊平台运行精度的提升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拣车运行驱动装置,包括分拣车、轮体驱动装置、转辊平台和轨道,轮体驱动装置和转辊平台均连接于分拣车,轮体驱动装置的转矩输出端与转辊平台的转矩输入端驱动连接,轨道包括驱动段和支撑段,支撑段为首尾相连的闭环;轮体驱动装置包括作为轮体驱动装置的转矩输入端的驱动轮;分拣车沿轨道运行时能够使转辊平台在运转区间和停滞区间切换;在转辊平台的运转区间和停滞区间内,支撑轮均保持支撑于支撑段以支撑分拣车;在转辊平台的运转区间内;驱动轮保持与驱动段摩擦接触以使驱动轮运转;在转辊平台的停滞区间内,驱动轮保持脱离驱动段以使驱动轮悬空。

6、在该技术方案中,转辊平台通过轮体驱动装置带动运行,轮体驱动装置的转矩输入端为驱动轮,驱动轮转动时,能够驱动转辊平台运行。

7、转辊平台存在运转需求时,为转辊平台的运转区间;转辊平台不存在运转需求时,为转辊平台的停滞区间,只有在转辊平台的运转区间内,驱动轮才与驱动段保持接触,而在转辊平台的停滞区间内,驱动轮则脱离驱动段并保持悬空,以避免驱动轮产生不必要的磨损。

8、支撑段为闭环,在转辊平台的运转区间和停滞区间内,支撑轮始终保持支撑在支撑段上,以确保分拣车的运行稳定性,在转辊平台的运转区间内,驱动轮同样保持在与驱动段摩擦接触,但驱动轮不为分拣车提供主要支撑力。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支撑段包括直线部,驱动段靠近直线部且沿直线部的延伸方向延伸。

10、在该技术方案中,转辊平台的运行区间即为直线段,而在转辊平台的运行区间内,转辊平台的工作动作为上包或者下包,直线段能够方便上包装置和下包装置的布置。

11、转辊平台的运行区间对应支撑段的直线部位置,在转辊平台的运行区间内,转辊平台的工作动作为上包或者下包,直线形式的运行区间能够方便上包装置和下包装置的布置,有利于实现双向上包和双向下包,也有利于提高快递分拣效率。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驱动轮与驱动段摩擦接触后,驱动轮具有与驱动段贴合的第一贴合面;支撑轮支撑于支撑段后,支撑轮具有与支撑段贴合的第二贴合面;其中,第一贴合面的面积大于第二贴合面的面积。

13、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驱动轮与驱动段摩擦接触时,驱动轮本身会产生形变,使驱动轮具有与驱动段接触的第一贴合面,即驱动轮为弹性轮,驱动轮与驱动段之间为面接触,进而提高驱动轮与驱动段之间的摩擦系数,避免驱动轮打滑的同时提高轮体驱动装置的驱动精度。

14、支撑轮在支撑于支撑段后也会形变,使支撑轮的第二贴合面与支撑段贴合,但是第一贴合面的面积远大于第二贴合面的面积,如此能够显著降低支撑轮和支撑段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降低分拣车运行时摩擦损耗。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支撑轮的耐磨性大于驱动轮的耐磨性。

16、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驱动段沿支撑段的直线部方向延伸,因此驱动轮在与驱动段配合后,不存在向驱动段的左右两侧扭转的动作,也就使得驱动轮与驱动段之间为滚动摩擦,因此驱动轮的耐磨性相比支撑轮的耐磨性,可设置的较低以节约成本;

17、由于支撑段存在弯曲部分,因此支撑轮在沿支撑段运行时存在左右摆动动作,也就使得支撑轮与支撑段之间除滚动摩擦外,还存在滑动摩擦,因此需将支撑轮设置的更耐磨,以保证其使用寿命。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驱动轮与驱动段之间的摩擦力大于支撑轮与支撑段之间的摩擦力,驱动轮和支撑轮在运转时互不干涉。

19、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支撑轮在分拣车运行时保持支撑于支撑段,支撑轮在分拣车运行时也始终处于运转状态,而在分拣车运行时驱动轮只有在与驱动段配合时才处于运转状态,由于驱动轮与驱动段间的摩擦系数大于支撑轮与支撑段之间的摩擦系数,因此,支撑轮与驱动轮相比更容易打滑,在支撑段的直线部内,驱动轮和支撑轮的会存在运转速度差,所将二者设置为联动运行,支撑轮则会拖慢驱动轮的转速,进而影响到轮体驱动装置对于转辊平台的驱动精度,也会降低驱动轮的使用寿命。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支撑轮转动连接于分拣车或轮体驱动装置上。

21、在该技术方案中,轮体驱动装置还包括转轴,支撑轮转动连接在转轴上,可设于驱动轮的一侧;或者在分拣车设置轮架,将支撑轮转动连接于轮架,此两种设置形式均能够可靠避免支撑轮与驱动轮之间存在运动干涉。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驱动轮设置为聚内酯包胶轮,支撑轮设置为聚氨酯包胶轮。

23、在该技术方案中,聚内酯包胶轮材质具有摩擦系数大,弹性较佳等优点,采用此材质的驱动轮,不但与驱动段接触后具有足够的摩擦系数,也会使驱动轮与驱动段接触的第一贴合面具有足够的面积,能够进一步避免驱动轮在驱动段上打滑,进而提高轮体驱动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和运行精度。

24、聚氨酯包胶轮材质具有硬度较高、耐磨性能较佳和运行噪声低等优点,采用此材质的支撑轮,有利于降低分拣车的运行噪声,提高该分拣车运行驱动装置运行时的静谧度。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轨道还包括连接于驱动段的斜坡,以将支撑轮导向或导离驱动段。

26、在该技术方案中,斜坡用来将驱动轮自悬空位置导向驱动段,或者将驱动轮自驱动段导向悬空位置,避免驱动轮在运行时发生顿挫,进而确保转辊平台和分拣车的运行稳定性。

27、(三)有益效果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拣车运行驱动装置,转辊平台通过轮体驱动装置带动运行,轮体驱动装置的转矩输入端为驱动轮,驱动轮转动时,能够驱动转辊平台运行。

29、转辊平台存在运转需求时,为转辊平台的运转区间;转辊平台不存在运转需求时,为转辊平台的停滞区间,只有在转辊平台的运转区间内,驱动轮才与驱动段保持接触,而在转辊平台的停滞区间内,驱动轮则脱离驱动段并保持悬空,以避免驱动轮产生不必要的磨损。

30、支撑段为闭环,在转辊平台的运转区间和停滞区间内,支撑轮始终保持支撑在支撑段上,以确保分拣车的运行稳定性,在转辊平台的运转区间内,驱动轮同样保持在与驱动段摩擦接触,但驱动轮不为分拣车提供主要支撑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分拣车运行驱动装置,包括分拣车(1)、轮体驱动装置(2)、转辊平台(3)和轨道(4),所述轮体驱动装置(2)和所述转辊平台(3)均连接于所述分拣车(1),所述轮体驱动装置(2)的转矩输出端与所述转辊平台(3)的转矩输入端驱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车运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42)包括直线部(421),所述驱动段(41)沿所述直线部(421)的延伸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拣车运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21)与所述驱动段(41)摩擦接触后,所述驱动轮(21)具有与所述驱动段(41)贴合的第一贴合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拣车运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5)的耐磨性大于所述驱动轮(21)的耐磨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拣车运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21)与所述驱动段(41)之间的摩擦力大于所述支撑轮(5)与所述支撑段(42)之间的摩擦力,所述驱动轮(21)和所述支撑轮(5)在运转时互不干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车运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5)转动连接于所述分拣车(1)或所述轮体驱动装置(2)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车运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21)设置为聚内酯包胶轮,所述支撑轮(5)设置为聚氨酯包胶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车运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4)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驱动段(41)的斜坡(46),以将所述支撑轮(5)导向或导离所述驱动段(4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拣车运行驱动装置,包括分拣车、轮体驱动装置、转辊平台和轨道,在转辊平台的停滞区间内,驱动轮保持脱离轨道;在转辊平台的运转区间和停滞区间内,支撑轮均保持支撑于支撑段以支撑分拣车,其有益效果是只有在转辊平台的运转区间内,驱动轮才与驱动段保持接触,而在转辊平台的停滞区间内,驱动轮则脱离驱动段并保持悬空,以避免驱动轮产生不必要的磨损;支撑轮始终保持支撑在支撑段上,以确保分拣车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韶敏,任叶挺,夏锦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驿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4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56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