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治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4-10-19  13



1.本技术涉及治具领域,尤其涉及定位治具。


背景技术:

2.治具主要是作为协助控制位置或动作的一种工具。工件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工件的加工精度或者搬运工件时,能够保持工件位置稳定,通常需要将工件固定在治具上。而目前的治具固定工件麻烦,容易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定位治具,固定工件方式简单,便于提升生产效率。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治具,包括治具本体,用于放置工件,所述治具本体的上部开设有导槽,所述治具本体相邻所述导槽的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定位治具还包括第一推动件及侧推件,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槽。所述侧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且能够与所述第一推动件配合,并带动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推动件与所述治具本体相互配合抵持固定所述工件。
5.上述实施例的定位治具中,侧推件沿滑槽移动,并与第一推动件配合,从而带动第一推动件移动,第一推动件与治具本体配合固定工件,固定工件的方式简单快捷。
6.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具本体的上部还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定位治具还包括第二推动件,所述第二推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且滑动方向与所述侧推件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推动件与所述第一推动件相互配合抵持固定所述工件。
7.上述实施例的定位治具中,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与工件相邻的两侧接触,提升固定工件的效果。第二推动件的滑动方向与侧推件的滑动方向平行,从而能够同时在同一方向上带动第二推动件及侧推件,控制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夹持工件效率高。
8.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动件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延伸至所述治具本体外。所述侧推件包括滑杆及侧推块,所述滑杆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所述侧推块设置于所述滑杆的一侧,所述侧推块与所述导向部配合,并带动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
9.上述实施例的定位治具中,在导向部与侧推块的配合下,能够通过滑杆带动第一推动件移动,并且滑杆的滑动方向与第二推动件的滑动方向平行,可以通过施加朝远离治具本体的力带动第二推动件及滑杆移动,使得第二推动件及第一推动件同时朝远离治具本体方向移动,便于放置工件。
10.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导槽内,且一端抵持所述第一推动件,另一端抵持所述导槽。
11.上述实施例的定位治具中,通过侧推件带动第一推动件移动时,第一推动件挤压第一弹性件,从而当侧推件与第一推动件分离时,第一弹性件对第一推动件施加弹性形变力,并推动第一推动件朝工件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推动件固定工件。
12.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一端抵持所述侧
推件,另一端抵持所述治具本体。
13.上述实施例的定位治具中,通过施加外力侧推件从初始位置移动,并带动第一推动件移动时,第二弹性件被拉伸,从而取消外力后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能够带动侧推件移动,使得侧推件回到初始位置。
14.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且一端抵持所述第二推动件,另一端抵持所述限位槽。
15.上述实施例的定位治具中,第二推动件从初始位置移动,使得第三弹性件在被压缩,并产生弹性回复力,进而能够推动第二推动件移动,使得第二推动件回到初始位置。
16.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推动件包括滑动部及定位部,所述滑动部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一侧,且用于抵持所述工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抵持所述滑动部,另一端抵持所述限位槽。
17.上述实施例的定位治具中,滑动部在限位槽内,并抵持第三弹性件,使得滑动部能够稳定地带动定位部移动,便于定位部抵持工件。
18.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推动件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固定于所述限位槽内,并穿设于所述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沿所述导向柱滑动。
19.上述实施例的定位治具中,滑动部沿导向柱滑动,能够提升滑动部滑动的稳定性。
20.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动件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21.上述实施例的定位治具中,第一弹性件一端在凹槽内,便于第一弹性件固定在第一推动件上,从而第一弹性件能够更稳定地带动第一推动件移动。
22.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具本体的上部开设有与所述导槽连通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放置所述工件。
23.上述实施例的定位治具中,工件放置在定位槽内,能够便于对工件固定。
24.本技术的一种定位治具,朝同一方向移动侧推件及第二推动件,使得第一推动件及第二推动件同时朝远离定位槽方向移动。将工件放入定位槽后,通过第一弹性件及第三弹性件的推动推动下,第一推动件与治具本体配合固定工件,并且第一推动件与第二推动件抵持工件相邻两侧,固定工件的方式简单,并能够稳定地固定工件。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方式中定位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第一推动件及第一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图1中定位治具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图1中侧推件、第二弹性件及滑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图1中定位治具的俯视图。
30.图6是图1中第二推动件及第二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2.定位治具
ꢀꢀꢀꢀ
100
33.治具本体
ꢀꢀꢀꢀ
10
34.限位槽
ꢀꢀꢀꢀꢀꢀ
11
35.导槽
ꢀꢀꢀꢀꢀꢀꢀꢀ
12
36.定位槽
ꢀꢀꢀꢀꢀꢀ
13
37.第一限位件
ꢀꢀ
14
38.固定部
ꢀꢀꢀꢀꢀꢀ
141
39.夹持部
ꢀꢀꢀꢀꢀꢀ
142
40.第二限位件
ꢀꢀ
15
41.滑轨
ꢀꢀꢀꢀꢀꢀꢀꢀ
16
42.连接柱
ꢀꢀꢀꢀꢀꢀ
161
43.第一盖板
ꢀꢀꢀꢀ
17
44.第二盖板
ꢀꢀꢀꢀ
18
45.第三盖板
ꢀꢀꢀꢀ
181
46.滑槽
ꢀꢀꢀꢀꢀꢀꢀꢀ
19
47.第一推动件
ꢀꢀ
20
48.导向部
ꢀꢀꢀꢀꢀꢀ
21
49.抵持部
ꢀꢀꢀꢀꢀꢀ
22
50.凹槽
ꢀꢀꢀꢀꢀꢀꢀꢀ
221
51.移动部
ꢀꢀꢀꢀꢀꢀ
23
52.侧推件
ꢀꢀꢀꢀꢀꢀ
30
53.滑杆
ꢀꢀꢀꢀꢀꢀꢀꢀ
31
54.侧推块
ꢀꢀꢀꢀꢀꢀ
32
55.斜面
ꢀꢀꢀꢀꢀꢀꢀꢀ
321
56.第二推动件
ꢀꢀ
40
57.滑动部
ꢀꢀꢀꢀꢀꢀ
41
58.定位部
ꢀꢀꢀꢀꢀꢀ
42
59.凸出部
ꢀꢀꢀꢀꢀꢀ
43
60.导向柱
ꢀꢀꢀꢀꢀꢀ
44
61.第一弹性件
ꢀꢀ
50
62.第二弹性件
ꢀꢀ
60
63.第三弹性件
ꢀꢀ
70
具体实施方式
6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65.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66.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平行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与大致平行两种。其中大致平行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可存在一定的夹角,夹角的角度大于0
°

小于或等于10
°

67.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垂直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垂直与大致垂直两种。其中大致垂直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或等于80
°
且小于90
°

6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6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治具,所述定位治具包括治具本体,用于放置工件,所述治具本体的上部开设有导槽,所述治具本体相邻所述导槽的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定位治具还包括第一推动件及侧推件,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槽。所述侧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且能够与所述第一推动件配合,并带动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推动件与所述治具本体相互配合抵持固定所述工件。上述实施例的定位治具中,侧推件沿滑槽移动,并与第一推动件配合,从而带动第一推动件移动,并固定工件,固定工件的方式简单快捷。
7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71.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定位治具100包括治具本体10、第一推动件20及侧推件30,治具本体10用于放置工件,治具本体10开设有导槽12。第一推动件20滑动地设置于导槽12。治具本体10侧壁开设有滑槽19,侧推件30滑动地设置于滑槽19,并且侧推件30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推动件20的滑动方向垂直。侧推件30能够与第一推动件20配合,并带动第一推动件20滑动。
72.将工件放置于治具本体10的工件放置槽内,通过侧推件30带动第一推动件20移动,第一推动件20抵持工件,直到将工件夹持固定在工件放置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治具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4,将工件放置于第一限位件14与第一推动件20之间,通过侧推件30带动第一推动件20移动,第一推动件20抵持工件,直到与第一限位件14一起件夹持工件相对的两侧,从而固定工件,固定工件的方式简单快捷。
73.在一些实施例中,治具本体10开设有定位槽13,定位槽13与导槽12连通,定位槽13用于放置工件,第一限位件14与第一推动件20设置在定位槽13的相对两侧。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槽12贯穿治具本体10的上表面,治具本体10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盖板17,第一盖板17将第一推动件20固定在导槽12中,用于阻挡第一推动件20与治具本体10分离。可选地,第一盖板17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固定在治具本体10上。
7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4包括固定部及夹持部,固定部固定在治具本体的上表面,夹持部位于定位槽13内,夹持部用于与工件抵持。可选地,固定部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固定在治具本体上。可选地,固定部也可以直接一体成型设置在治具本体上。可选地,第一限位件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件14可以抵靠在工件的两个位置上,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第一限位件14与工件的接触面积,还可以增加工件的受力点,从而能够更加稳定地夹持工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4的结构不仅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更多。
7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4还可以是定位槽13的槽壁,定位槽13的槽壁与第一推动件20一起夹持工件。
7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4还可以是第一推动件20相同或类似的可动结构,这样,可动结构与第一推动件20通过移动来夹持工件相对的两侧,从而定位工件。
78.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推动件20包括抵持部22及移动部23,抵持部22和移动部23滑动地设置于导槽12,抵持部22凸伸于定位槽13内用于抵持工件,移动部23的一端凸伸出治具本体10外,移动部23的另一端与抵持部22连接可选地,抵持部22的数量为两个,并位于移动部23相对的两侧,两个抵持部22能够增加与工件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定位工件的稳定性。
79.可以理解的是,抵持部22的数量不限于此还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等。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治具1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0,第一弹性件50设置在导槽12内,并且一端与抵持部22抵持,另一端与导槽12的槽壁抵持。第一推动件20朝向治具本体10的外面滑动时,第一弹性件50受抵持部22挤压而弹性形变,而在第一弹性件50弹性回复的过程中,推动抵持部22朝工件的方向移动。可选地,第一弹性件50为弹簧。
81.可选地,第一弹性件50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能够增加第一推动件20的平稳性。
82.可选地,抵持部22朝向第一弹性件50的侧壁开设有凹槽221,第一弹性件50的一端固定凹槽221。可以理解的是,抵持部22朝向滑槽19的侧壁上设有凸出结构,第一弹性件50套在凸出结构,可选地,凸出结构为柱状、凸台、锥状等类似结构中的一种。
8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推动件20还包括导向部21,导向部21设置在移动部23上并位于治具本体10外。
84.请参阅图1和图3,侧推件30包括滑杆31及侧推块32,滑杆31滑动地设置于滑槽19,侧推块32设置于滑杆31上,并露出于滑槽19。侧推块32与导向部21配合,使侧推件30在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推动件20滑动。
85.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推块32设有倾斜面321,倾斜面321位于侧推块32背离滑杆31一侧,倾斜面321与导向部21接触。通过倾斜面321,滑杆31带动侧推块32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导向部21施加一个与滑杆31的滑动方向垂直的力,且力的方向朝向治具本体10的外侧,从而能够带动第一推动件20向治具本体10的外侧滑动,即倾朝远离第一限位件14方向移动,使得工件能够放入定位槽13内。
86.可以理解的是,侧推块32与导向部21的配合方式不限于通过倾斜面配合,还可以是侧推块32上设置有弧面,弧面与导向部21接触并带动导向部21移动。倾斜面321设置的位置也不限于设置在侧推块32,倾斜面321还可以设置在导向部21,侧推块32与倾斜面321接触,并带动导向部21移动。
87.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部21的形状为圆柱形,与倾斜面321接触更平滑,减少倾斜面321受到的磨损。
88.在一些实施例中,治具本体10的侧壁固定有滑轨16,滑槽19设置于滑轨16。滑轨16与治具本体10能够分离,因此,侧推块32长时间在滑槽19内滑动后,滑轨16会被磨,此时,仅需通过将滑轨16进行更换,不需要将整个治具本体10进行更换,便于节约成本。可选地,滑轨16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固定在治具本体10的侧壁上。
89.在一些实施例中,滑轨16远离治具本体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盖板18及第三盖板181,第二盖板18位于滑轨16的一端,第三盖板181位于滑轨16的另一端,用于滑杆31安装在
滑槽19中,并阻挡滑杆31与滑槽19分离。可选地,第二盖板18及第三盖板181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固定在滑轨16上。
90.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治具1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60,第二弹性件60位于滑槽19内,第二弹性件60的一端抵持滑杆31,另一端与滑轨16连接,滑杆31朝向治具本体10的外面滑动时,第二弹性件60受滑杆31拉伸而弹性形变,而在第二弹性件60弹性回复的过程中,带动滑杆31朝第二盖板18方向移动。可选地,第二弹性件60为弹簧。
91.在一些实施例中,滑槽19内固定设置有连接柱161,第二弹性件60一端与滑杆3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柱16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性件60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与连接柱161连接。还可以是滑槽19内开设有连接槽,第二弹性件60一端与滑杆31连接,另一端固定于连接槽。
92.请参阅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治具本体10的上表面还开设有限位槽11,限位槽11与定位槽13连通。定位治具100还包括第二推动件40,第二推动件40滑动地设置于限位槽11,并且第二推动件40的一端凸伸至定位槽13内。用于与工件抵持,并且第二推动件40的滑动方向与侧推件30的滑动方向平行。
93.工件包括相邻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图中未标出),将工件放置于定位槽13内,第一推动件20朝工件移动,并抵持工件的第一侧面,第二推动件40朝工件移动,并抵持工件的第二侧面,从而将工件固定。通过对工件不同方向的固定,能够增加工件的稳定性以及位置精度。
94.由于侧推件30的滑动方向与第二推动件40的滑动方向平行,可以施加一个朝向治具本体10外的力,并同时带动侧推件30及第二推动件40,使得第二推动件40朝远离定位槽13方向移动的同时,侧推件30也带动第一推动件20朝远离定位槽13方向移动,通过施加一个力可以带动第一推动件20及第二推动件40同时移动,便于将工件置于定位槽13内。
95.第二推动件40包括滑动部41、定位部42及凸出部43,滑动部41、定位部42及凸出部43滑动地设置于限位槽11。定位部42用于抵持工件,并与滑动部41一侧连接,凸出部43一端与滑动部41的另一侧连接,凸出部43的另一端一端凸伸于治具本体10外,便于通过凸出部43带动定位部42移动。
96.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治具100还包括第三弹性件70,第三弹性件70设置于限位槽11内,一端抵持于滑动部41,另一端抵持于限位槽11的槽壁。第二推动件40朝治具本体10的外面滑动时,第三弹性件70受到滑动部41挤压而弹性形变,而在第三弹性件70回复的过程中,推动滑动部41朝工件方向移动。可选地,第三弹性件70为弹簧。
97.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70不限于与滑动部41连接,还可以是第三弹性件70一端与限位槽11的槽壁连接,另一端与凸出部43连接等方式。
98.可选地,第三弹性件70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设置于滑动部41,能够增加第三弹性件70带动滑动部41滑动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弹性件70的数量不限于两个,还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等数量。
9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推动件40还包括导向柱44,导向柱44固定于限位槽11内,并且导向柱4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推动件40的滑动方向平行。导向柱44穿设于滑动部41,滑动部41能够沿导向柱44滑动,通过导向柱44引导滑动部41滑动,能够增加滑动部41的稳定性。
100.可选地,导向柱44的数量为两根,并对称设置于滑动部41的两端,可以理解的是,
导向柱44的数量不限于此,还可以是一根、三根、四根等。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治具本体10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件15,第二限位件15与第二推动件40设置在定位槽13的相对两侧,第二限位件15用于与定位部42配合夹持固定工件相对的两侧。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15的结构与第一限位件14的结构相同,从而第一限位件14与第二限位件15能够相互替换,减少零件种类。
103.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定位治具100,施加朝向治具本体10外的力,并同时带动侧推件30及第二推动件40移动。侧推件30与第一推动件20配合,并带动第一推动件20朝远离定位槽13方向移动,在第一推动件20移动过程中将第一弹性件50压缩,第二推动件40也同时朝远离定位槽13方向移动,并将第三弹性件70压缩。将工件放置于定位槽13内,第一弹性件50回复过程中带动第一推动件20朝工件移动,并与第一限位件14配合夹持工件相对的两侧。第三弹性件70回复过程中带动第二推动件40朝工件移动,并与第二限位件15配合夹持工件另外的两侧。工件的固定方式简单快捷。
104.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技术公开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定位治具,包括治具本体,用于放置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本体的上部开设有导槽,所述治具本体相邻所述导槽的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定位治具还包括:第一推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槽;侧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且能够与所述第一推动件配合,并带动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推动件与所述治具本体相互配合抵持固定所述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本体的上部还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定位治具还包括:第二推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且滑动方向与所述侧推件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推动件与所述第一推动件相互配合抵持固定所述工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件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延伸至所述治具本体外;所述侧推件包括滑杆及侧推块,所述滑杆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所述侧推块设置于所述滑杆的一侧,所述侧推块与所述导向部配合,并带动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导槽内,且一端抵持所述第一推动件,另一端抵持所述导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一端抵持所述侧推件,另一端抵持所述治具本体。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且一端抵持所述第二推动件,另一端抵持所述限位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件包括:滑动部,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一侧,且用于抵持所述工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抵持所述滑动部,另一端抵持所述限位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件还包括:导向柱,固定于所述限位槽内,并穿设于所述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沿所述导向柱滑动。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件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本体的上部开设有与所述导槽连通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放置所述工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治具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定位治具,包括治具本体,用于放置工件,所述治具本体的上部开设有导槽,所述治具本体相邻所述导槽的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定位治具还包括第一推动件及侧推件,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槽。所述侧推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且能够与所述第一推动件配合,并带动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推动件与所述治具本体相互配合抵持固定所述工件。上述的定位治具中,侧推件沿滑槽移动,并与第一推动件配合,从而带动第一推动件移动,并固定工件,固定工件的方式简单快捷。定工件的方式简单快捷。定工件的方式简单快捷。


技术研发人员:程增群 杨文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1
技术公布日:2022/4/1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48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