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空调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4-10-16  21



1.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架、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器一般包括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空调外机内设有压缩机和冷凝器,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最后通过毛细管输送到空调内机。空调内机内设有蒸发器和贯流风扇,液态制冷剂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发生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可吸收大量的热量;贯流风扇引导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经过,空气在蒸发器中换热后从空调内机吹出至环境中,以降低环境的温度。
3.在相关技术的方案中,空调内机的机壳内还设置有骨架,骨架包括底座、接水盘、风道组件和2-4根立柱,风道组件的内部设有贯流风扇和蒸发器,立柱沿空调内机的轴向设置,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立柱的上端连接机壳,风道组件和接水盘固定在立柱的中部。
4.但是,上述相关技术的方案是针对单贯流风扇的机型设置的,当空调内机具有两个贯流风扇时,上述骨架的强度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骨架应用于具有双贯流风扇的机型上时强度不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骨架、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6.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骨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五立柱和第六立柱;
7.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立柱和第六立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端,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中部,且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二立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所述第五立柱设置在所述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之间;
8.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立柱和第六立柱重叠,所述第二立柱和第五立柱重叠,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重叠,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端,所述第三立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
9.还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均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均延伸至所述第一顶板的上方,所述第二立柱抵接在所述第一底板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四立柱、第五立柱和第六立柱均与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均延伸至所述第二顶板的上方,所述第五立柱抵接在所述第二底板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
10.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11.如上所述的骨架,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第五安装槽和第六安装槽;所述第一立柱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立柱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三立柱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槽内,所述第四立柱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槽内,所述第五立柱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五安装槽内,所述第六立柱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六安装槽内。
12.如上所述的骨架,可选地,所述第一顶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
13.所述第二顶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板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第五立柱固定连接。
14.如上所述的骨架,可选地,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螺接,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螺接,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底板螺接;
15.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螺接,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螺接,所述第五立柱与所述第二底板螺接。
16.如上所述的骨架,可选地,所述第一立柱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接部,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第一立柱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立柱上设有多个第二卡接部,多个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第二立柱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立柱上设有多个第三卡接部,多个所述第三卡接部沿所述第三立柱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四立柱上设有多个第四卡接部,多个所述第四卡接部沿所述第四立柱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五立柱上设有多个第五卡接部,多个所述第五卡接部沿所述第五立柱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六立柱上设有多个第六卡接部,多个所述第六卡接部沿所述第六立柱的轴向间隔设置。
17.如上所述的骨架,可选地,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自所述底座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立柱和第五立柱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二立柱的中部和第五立柱的中部。
18.如上所述的骨架,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焊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柱和第五立柱焊接;所述第一加强板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加强板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19.如上所述的骨架,可选地,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平面内,所述接水盘的截面呈u型。
20.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如上任一所述的骨架。
21.本技术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所述空调内机采用如上所述的空调内机。
22.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骨架、空调内机及空调器,骨架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五立柱和第六立柱;沿第一方向,第一立柱和第六立柱分别设置在底座的两端,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设置在底座的中部,且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形成有间隙,第二立柱设置在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第五立柱设置在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之间;沿第二方向,第一立柱和第六立柱重
叠,第二立柱和第五立柱重叠,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重叠,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设置在底座的两端,第三立柱设置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还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均与第一风道组件固定连接,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均延伸至第一顶板的上方,第二立柱抵接在第一底板朝向底座的一侧;第四立柱、第五立柱和第六立柱均与第二风道组件固定连接,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均延伸至第二顶板的上方,第五立柱抵接在第二底板朝向底座的一侧。通过上述设置,本技术利用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固定第一风道组件的两侧,并利用第二立柱抵接在第一风道组件的下方,从而实现了对第一风道组件的固定;利用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固定第二风道组件的两侧,并利用第五立柱抵接在第二风道组件的下方,从而实现了对第二风道组件的固定。与相关技术中的方案相比,本技术明显提高了骨架的强度,增加了骨架的承重能力,降低了骨架断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骨架的结构简图;
25.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骨架省略第一风道组件、第二风道组件和接水盘后的结构简图;
26.图3是图2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简图;
27.图4是图2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简图。
28.附图标记:
29.10-底座;11-第一安装槽;12-第二安装槽;13-第三安装槽;14-第四安装槽;15-第五安装槽;16-第六安装槽;
30.20-第一立柱;21-第一卡接部;
31.30-第二立柱;31-第二卡接部;
32.40-第三立柱;41-第三卡接部;
33.50-第四立柱;51-第四卡接部;
34.60-第五立柱;61-第五卡接部;
35.70-第六立柱;71-第六卡接部;
36.80-第一风道组件;81-第一顶板;82-第一底板;
37.90-第二风道组件;91-第二顶板;92-第二底板;
38.100-第一加强板;
39.110-第二加强板;
40.120-接水盘;
41.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42.在相关技术的方案中,空调内机的机壳内设置有骨架,骨架包括底座、接水盘、风道组件和2-4根立柱,风道组件的内部设有贯流风扇和蒸发器,立柱沿空调内机的轴向设置,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立柱的上端连接机壳,风道组件和接水盘固定在立柱的中部。但是,上述相关技术的方案是针对单贯流风扇的机型设置的,当空调内机具有两个贯流风扇时,风道组件及其内部灌流风扇和蒸发器的总重量将显著增加,采用上述方案的骨架其强度明显不足,骨架存在断裂的风险。
4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骨架、空调内机及空调器,通过增加立柱的数量、改变立柱的分布结构,以提高骨架的承重能立,增强骨架的强度,降低骨架的断裂风险。
4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5.实施例一
4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骨架的结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骨架省略第一风道组件、第二风道组件和接水盘后的结构简图;图3是图2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简图;图4是图2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简图。
47.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骨架,包括底座10,底座10上设有第一立柱20、第二立柱30、第三立柱40、第四立柱50、第五立柱60和第六立柱70。
48.本实施例中,底座10可以选用金属材料制成,底座10可以呈圆柱形、四棱柱形或其他形状,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确定。第一立柱20、第二立柱30、第三立柱40、第四立柱50、第五立柱60和第六立柱70均垂直设置在底座10上,第一立柱20、第二立柱30、第三立柱40、第四立柱50、第五立柱60和第六立柱70均可选用金属材料制成,以提高骨架的承重能立。
49.沿第一方向x,第一立柱20和第六立柱70分别设置在底座10的两端,第三立柱40和第四立柱50设置在底座10的中部,且第三立柱40和第四立柱50之间形成有间隙,第二立柱30设置在第一立柱20和第三立柱40之间,第五立柱60设置在第四立柱50和第六立柱70之间。沿第二方向y,第一立柱20和第六立柱70重叠,第二立柱30和第五立柱60重叠,第三立柱40和第四立柱50重叠,第一立柱20和第二立柱30分别设置在底座10的两端,第三立柱40设置在第一立柱20和第二立柱30之间。其中,上述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以垂直于底座10的方向看,第一立柱20、第二立柱30和第三立柱40大体位于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第四立柱50、第五立柱60和第六立柱70大体位于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50.骨架还包括第一风道组件80和第二风道组件90。第一立柱20、第二立柱30和第三立柱40均与第一风道组件80固定连接;其中,第一风道组件8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板81和第一底板82,第一立柱20和第三立柱40均延伸至第一顶板81的上方,第二立柱30抵接在第一底板82朝向底座10的一侧。第四立柱50、第五立柱60和第六立柱70均与第二风道组件90固定连接;第二风道组件9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顶板91和第二底板92,第四立柱50和第六立柱70均延伸至第二顶板91的上方,第五立柱60抵接在第二底板92朝向底座10的一侧。
51.本实施例利用第一立柱20和第三立柱40固定第一风道组件80的两侧,并利用第二立柱30抵接在第一风道组件80的下方,从而实现了对第一风道组件80的固定。利用第四立
柱50和第六立柱70固定第二风道组件90的两侧,并利用第五立柱60抵接在第二风道组件90的下方,从而实现了对第二风道组件90的固定。与相关技术中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明显提高了骨架的强度,增加了骨架的承重能力,降低了骨架断裂的风险。
5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底座10上设有第一安装槽11、第二安装槽12、第三安装槽13、第四安装槽14、第五安装槽15和第六安装槽16;第一立柱20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内,第二立柱30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2内,第三立柱40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三安装槽13内,第四立柱50可拆卸的设置在第四安装槽14内,第五立柱60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五安装槽15内,第六立柱70可拆卸的设置在第六安装槽16内。
53.可选地,底座10上设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安装槽11设置在第一凸起部内,第一立柱20的下端插入第一安装槽11内后再通过卡接、螺接或焊接等方式与第一安装槽11实现固定。同样的,底座10上设有第二凸起部,第二安装槽12设置在第二凸起部内,第二立柱30的下端插入第二安装槽12内后再通过卡接、螺接或焊接等方式与第二安装槽12实现固定。底座10上设有第三凸起部,第三安装槽13设置在第三凸起部内,第三立柱40的下端插入第三安装槽13内后再通过卡接、螺接或焊接等方式与第三安装槽13实现固定。底座10上设有第四凸起部,第四安装槽14设置在第四凸起部内,第四立柱50的下端插入第四安装槽14内后再通过卡接、螺接或焊接等方式与第四安装槽14实现固定。底座10上设有第五凸起部,第五安装槽15设置在第五凸起部内,第五立柱60的下端插入第五安装槽15内后再通过卡接、螺接或焊接等方式与第五安装槽15实现固定。底座10上设有第六凸起部,第六安装槽16设置在第六凸起部内,第六立柱70的下端插入第六安装槽16内后再通过卡接、螺接或焊接等方式与第六安装槽16实现固定。
5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第一顶板81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立柱20和第三立柱40固定连接,第一底板82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立柱20和第三立柱40固定连接,第一底板82朝向底座10的一侧与第二立柱30固定连接。第二顶板91的两侧分别与第四立柱50和第六立柱70固定连接,第二底板92的两侧分别与第四立柱50和第六立柱70固定连接,第二底板92朝向底座10的一侧与第五立柱60固定连接。
55.例如,第一顶板81与第一立柱20和第三立柱40螺接,第一底板82与第一立柱20和第三立柱40螺接,第二立柱30与第一底板82螺接。第二顶板91与第四立柱50和第六立柱70螺接,第二底板92与第四立柱50和第六立柱70螺接,第五立柱60与第二底板92螺接。
5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立柱20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接部21,多个第一卡接部21沿第一立柱20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一卡接部21用于与空调内机的机壳相固定,第一卡接部21的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确定。第二立柱30上设有多个第二卡接部31,多个第二卡接部31沿第二立柱30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二卡接部31用于与空调内机的机壳相固定,第二卡接部31的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确定。第三立柱40上设有多个第三卡接部41,多个第三卡接部41沿第三立柱40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三卡接部41用于与空调内机的机壳相固定,第三卡接部41的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确定。第四立柱50上设有多个第四卡接部51,多个第四卡接部51沿第四立柱50的轴向间隔设置;第四卡接部51用于与空调内机的机壳相固定,第四卡接部51的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确定。第五立柱60上设有多个第五卡接部61,多个第五卡接部61沿第五立柱60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五卡接部61用于与空调内机的机壳相固定,第五卡接部61的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确定。第六立
柱70上设有多个第六卡接部71,多个第六卡接部71沿第六立柱70的轴向间隔设置;第六卡接部71用于与空调内机的机壳相固定,第六卡接部71的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确定。
57.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第三立柱40和第四立柱50之间设有第一加强板100,第一加强板100自底座10向上延伸;第二立柱30和第五立柱60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板110,第二加强板110连接第二立柱30的中部和第五立柱60的中部。第一加强板100和第二加强版110可以提高骨架在第一方向x上的强度,从而更好的防止骨架断裂的风险。
58.可选地,第一加强板1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立柱40和第四立柱50焊接,第二加强板11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立柱30和第五立柱60焊接。第一加强板100的轴线垂直于底座10,第二加强板110的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x。
5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骨架还包括接水盘120,接水盘12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底板82和第二底板92;在平行于第一加强板100的平面内,接水盘120的截面呈u型;也即,本实施利用接水盘120同时承接第一风道组件80和第二风道组件90内产生的冷凝水,从而有利于减少接水盘的数量。
60.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利用第一立柱20和第三立柱40固定第一风道组件80的两侧,并利用第二立柱30抵接在第一风道组件80的下方,从而实现了对第一风道组件80的固定。利用第四立柱50和第六立柱70固定第二风道组件90的两侧,并利用第五立柱60抵接在第二风道组件90的下方,从而实现了对第二风道组件90的固定。与相关技术中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明显提高了骨架的强度,增加了骨架的承重能力,降低了骨架断裂的风险。
61.实施例二
6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内机,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如上实施例一的骨架。
63.本实施例的空调内机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一的骨架,因此空调内机的骨架强度较高,承重能力较好,骨架的断裂风险较小。
64.实施例三
6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空调内机采用如上实施例二的空调内机。
66.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二的空调内机,因此空调内机的骨架强度较高,承重能力较好,骨架的断裂风险较小。
6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底”、“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若有的话)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7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五立柱和第六立柱;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立柱和第六立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端,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中部,且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二立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所述第五立柱设置在所述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之间;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立柱和第六立柱重叠,所述第二立柱和第五立柱重叠,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重叠,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端,所述第三立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还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均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均延伸至所述第一顶板的上方,所述第二立柱抵接在所述第一底板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四立柱、第五立柱和第六立柱均与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均延伸至所述第二顶板的上方,所述第五立柱抵接在所述第二底板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槽、第五安装槽和第六安装槽;所述第一立柱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立柱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三立柱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槽内,所述第四立柱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槽内,所述第五立柱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五安装槽内,所述第六立柱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六安装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板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第五立柱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螺接,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螺接,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底板螺接;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螺接,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螺接,所述第五立柱与所述第二底板螺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接部,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第一立柱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立柱上设有多个第二卡接部,多个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第二立柱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立柱上设有多个第三卡接部,多个所述第三卡接部沿所述第三立柱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四立柱上设有多个第四卡接部,多个所述第四卡接部沿所述第四立柱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五立柱上设有多个第五卡接部,多个所述第五卡接部沿所述第五立柱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六立柱上设有多个第六卡接部,多个所述第六卡接部沿所述第六立柱的轴向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设有第一加
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自所述底座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立柱和第五立柱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二立柱的中部和第五立柱的中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焊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柱和第五立柱焊接;所述第一加强板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加强板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平面内,所述接水盘的截面呈u型。9.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骨架。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所述空调内机采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内机。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架、空调内机及空调器,骨架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五立柱和第六立柱;还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均与第一风道组件固定连接,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均延伸至第一顶板的上方,第二立柱抵接在第一底板朝向底座的一侧;第四立柱、第五立柱和第六立柱均与第二风道组件固定连接,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第四立柱和第六立柱均延伸至第二顶板的上方,第五立柱抵接在第二底板朝向底座的一侧。本申请提高了骨架的强度,增加了骨架的承重能力。力。力。


技术研发人员:汪鹏飞 袁小辉 张德明 郝本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4
技术公布日:2022/4/1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47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