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4-10-12  22


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像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目前客户有超微距摄像的需求,但现有技术仅能够做到最近距离为2.5cm。为了解决用户及终端客户对于这方面的需求,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强光下拍摄3mm近焦的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包括:
5.线路板;
6.支架,设置于所述线路板的头部硬板上且与所述线路板的头部硬板相配合形成收容空间;
7.感光芯片,设置于所述线路板的头部硬板上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感光芯片与线路板电性连接;
8.滤光片,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感光芯片远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
9.马达,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马达与线路板电性连接;
10.镜头,设置在所述马达的马达载体上;
11.连接器,设置在线路板的尾部,该连接器与线路板电性连接;
12.所述镜头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总行程h1为324um≤h1≤374um;
13.所述镜头包括由物侧到像侧依序包含非球面透镜p1、非球面透镜p2、非球面透镜p3 和非球面透镜p4,光学后焦bfl的距离h2为324um≤h2≤374um。
14.可选地,所述马达包括马达外壳,设置在马达外壳内的马达载体、马达上弹片、马达下弹片和马达底座,设置在马达载体外侧的马达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马达外壳内侧壁上的马达磁石,所述马达磁石与马达线圈相对应;
15.所述马达载体的顶面抵在马达上弹片上,且马达上弹片的外侧与马达外壳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马达下弹片的外侧与马达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马达下弹片的内侧抵在马达载体底端的外侧;所述马达上弹片和马达下弹片分别与马达线圈电性连接;
16.在马达载体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马达载体的顶面与马达外壳的顶壁之间的距离为350um。
17.所述非球面透镜p1、非球面透镜p2、非球面透镜p3和非球面透镜p4的表面形状由下式得到:
[0018][0019]
其中,zi为非球面透镜pi的球面矢高;ci为非球面透镜pi的顶点的曲率;α1,α2,α3,α4,α5均为非球面系数;ki为非球面透镜pi的圆锥常数,ri为非球面透镜pi的半径;i=1,2,3,4。
[0020]
可选地,所述非球面透镜p1的厚度为0.630929mm,直径为1.04701mm,折射率为 1.54450000,色散系数为55.98700000;
[0021]
所述非球面透镜p2的厚度为0.340736mm,直径为1.21678mm,折射率为1.63970000,色散系数为23.53000000;
[0022]
所述非球面透镜p3的厚度为0.605401mm,直径为1.54437mm,折射率为1.54450000,色散系数为55.98700000;
[0023]
所述非球面透镜p4的厚度为0.280889mm,直径为2.27953mm,折射率为1.53520000,色散系数为56.11000000。
[0024]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
[0025]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它拍摄的景物距离能够做到最近距离为3mm。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实施例的解析图;
[0027]
图2为本实施例中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实施例的原理图;
[0029]
图4为本实施例的otf数值光学传递函数的示意图:
[0030]
图中:1-镜头,2-马达,3-滤光片,4-支架,5-感光芯片,6-线路板,7-连接器,8
‑ꢀ
马达外壳,9-马达载体,10-马达磁石,11-马达线圈,12-马达底座,13-马达连接片,14
‑ꢀ
马达下弹片,15-马达上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包括线路板6、支架4、感光芯片5、滤光片3、马达2、镜头1和连接器7。支架4通过胶水粘贴于线路板6的头部硬板上且与线路板6的头部硬板相配合形成收容空间,支架4具有保护感光芯片5和焊接在线路板6上的电子元器件(包含电容、电阻、马达驱动ic、eeprom)的作用。感光芯片5具有把光通过电转换成图像的作用,感光芯片5通过胶水粘贴在线路板6的头部硬板上并位于收容空间内,且感光芯片5与线路板6电性连接。滤光片3设置于支架4上,且位于感光芯片5远离线路板6的一侧,从而将电子元件及感光芯片5密封在通过线路板6 的头部硬板、支架4和滤光片3围成的封闭空间内。马达2通过胶水粘贴于支架4上,且马达2通过焊锡与线路板6电性连接。镜头1通过螺纹锁付在马达2内,并通过胶水让镜头1与马达载体9固定。连接器7设置在线路板6的尾部,连接器7与线路板6电性连接,连接器7用于连通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与终端主板的作用。所述镜头1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总行程h1为324um≤h1≤374um。所述镜头1包括由物侧
到像侧依序包含非球面透镜p1、非球面透镜p2、非球面透镜p3和非球面透镜p4,光学后焦bfl的距离h2为324um≤h2 ≤374um。外部景物通过光镜头1投影在感光芯片5上。在镜头1调焦在可拍摄3mm物距的高度时,使其在终端产品需要拍摄时能够直接拍摄3mm的景物并通过马达2找到最清晰的点。
[003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3mm-5mm的物体通过非球面透镜p1

非球面透镜p2

非球面透镜p3

非球面透镜p4

红外滤光片ir

到达成像面,光学后焦bfl距离324um。成像满足高斯公式:1/物距+1/像距=1/焦距,且分辨率(otf)满足30%以上可以达到成像要求,参见图4。
[003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马达2包括马达外壳8,设置在马达外壳8内的马达载体9、马达上弹片15、马达下弹片14和马达底座12,设置在马达载体9外侧的马达线圈11,以及设置在马达外壳8内侧壁上的马达磁石10,马达磁石10与马达线圈11相对应。马达载体9的顶面抵在马达上弹片15上,且马达上弹片15的外侧与马达外壳8的上部固定连接。马达下弹片14的外侧与马达底座12固定连接,马达下弹片14的内侧抵在马达载体底端的外侧;马达上弹片15和马达下弹片14分别与马达线圈11电性连接,通过控制马达下弹片 14和的马达上弹片15的电流大小,来控制马达下弹片14和马达上弹片15的变形量。在马达载体9处于初始状态时,马达载体9的顶面与马达外壳8的顶壁之间的距离为350um。马达2的底部设有马达连接片13,通过马达连接片13焊接在线路板6上,从而实现马达2与线路板6的电性连接。
[0035]
本实施例中,所述非球面透镜p1、非球面透镜p2、非球面透镜p3和非球面透镜p4的表面形状由下式得到:
[0036][0037]
其中,zi为非球面透镜pi的球面矢高;ci为非球面透镜pi的顶点的曲率;α1,α2,α3,α4,α5均为非球面系数;ki为非球面透镜pi的圆锥常数,ri为非球面透镜pi的半径;i=1,2,3,4。
[0038]
本实施例中,所述非球面透镜p1的厚度为0.630929mm,直径为1.04701mm,折射率为 1.54450000,色散系数为55.98700000。所述非球面透镜p2的厚度为0.340736mm,直径为 1.21678mm,折射率为1.63970000,色散系数为23.53000000。所述非球面透镜p3的厚度为0.605401mm,直径为1.54437mm,折射率为1.54450000,色散系数为55.98700000。所述非球面透镜p4的厚度为0.280889mm,直径为2.27953mm,折射率为1.53520000,色散系数为56.11000000。
[0039]
本实施例中,通过降低马达载体9的高度,来增加马达的行程空间,普通马达的行程空间一般在200um左右,增加行程后的马达空间在350um。因行程增加,输入给马达2的电压增加到90v~130v,以使马达2能够运行350um的最大行程。
[0040]
本实施例中,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

技术特征:
1.一种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包括:线路板(6);支架(4),设置于所述线路板(6)的头部硬板上且与所述线路板(6)的头部硬板相配合形成收容空间;感光芯片(5),设置于所述线路板(6)的头部硬板上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感光芯片(5)与线路板(6)电性连接;滤光片(3),设置于所述支架(4)上,且位于所述感光芯片(5)远离所述线路板(6)的一侧;马达(2),设置于所述支架(4)上,且马达(2)与线路板(6)电性连接;镜头(1),设置在所述马达(2)的马达载体(9)上;连接器(7),设置在线路板(6)的尾部,该连接器(7)与线路板(6)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1)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总行程h1为324um≤h1≤374um;所述镜头(1)包括由物侧到像侧依序包含非球面透镜p1、非球面透镜p2、非球面透镜p3和非球面透镜p4,光学后焦bfl的距离h2为324um≤h2≤374u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2)包括马达外壳(8),设置在马达外壳(8)内的马达载体(9)、马达上弹片(15)、马达下弹片(14)和马达底座(12),设置在马达载体(9)外侧的马达线圈(11),以及设置在所述马达外壳(8)内侧壁上的马达磁石(10),所述马达磁石(10)与马达线圈(11)相对应;所述马达载体(9)的顶面抵在马达上弹片(15)上,且马达上弹片(15)的外侧与马达外壳(8)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马达下弹片(14)的外侧与马达底座(12)固定连接,所述马达下弹片(14)的内侧抵在马达载体(9)底端的外侧;所述马达上弹片(15)和马达下弹片(14)分别与马达线圈(11)电性连接;在马达载体(9)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马达载体(9)的顶面与马达外壳(8)的顶壁之间的距离为350u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1)的焦距efl为2.23858mm,总长ttl为4.5572mm,入瞳直径为0.981835mm,出瞳直径为0.917619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球面透镜p1、非球面透镜p2、非球面透镜p3和非球面透镜p4的表面形状由下式得到:其中,z
i
为非球面透镜pi的球面矢高;c
i
为非球面透镜pi的顶点的曲率;α1,α2,α3,α4,α5均为非球面系数;k
i
为非球面透镜pi的圆锥常数,r
i
为非球面透镜pi的半径;i=1,2,3,4。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球面透镜p1的厚度为0.630929mm,直径为1.04701mm,折射率为1.54450000,色散系数为55.98700000;所述非球面透镜p2的厚度为0.340736mm,直径为1.21678mm,折射率为1.63970000,色散系数为23.53000000;所述非球面透镜p3的厚度为0.605401mm,直径为1.54437mm,折射率为1.54450000,色散系数为55.98700000;所述非球面透镜p4的厚度为0.280889mm,直径为2.27953mm,折射率为1.53520000,色
散系数为56.11000000。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微距AF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包括线路板、支架、感光芯片、滤光片、马达、镜头和连接器;支架设于线路板的头部硬板上且与线路板的头部硬板相配合形成收容空间;感光芯片设于线路板的头部硬板上并位于收容空间内;滤光片设于支架上,且位于感光芯片远离线路板的一侧;马达设于支架上,且马达与线路板电性连接;镜头设置在马达的马达载体上;镜头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总行程h1为324um≤h1≤374um;镜头包括由物侧到像侧依序包含非球面透镜P1、非球面透镜P2、非球面透镜P3和非球面透镜P4,光学后焦BFL的距离h2为324um≤h2≤374um。本实用新型拍摄的景物距离能够做到最近距离为3mm。到最近距离为3mm。到最近距离为3mm。


技术研发人员:罗卿 赵军 王军成 邓小光 齐书 晏政波 张静 龙永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天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1
技术公布日:2022/4/1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46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