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安装结构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4-07-24  7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安装结构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器的换热器,通常会选择与风道安装在一起,以使经过换热器热交换后的气体能更多地流入风道,并经风道流向空调器外侧,从而实现更好的换热效果。而现有换热器通常利用两侧的边板与风道进行安装,但两个边板零件通常受换热管布置结构、及与风道的安装结构影响,呈不同结构设置。由于两个边板的外形轮廓及结构又很接近,工人容易将这两者混淆,导致错装问题频发。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安装结构,旨在避免换热器的两个边板发生错装的问题,并提高换热器的装配效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热器安装结构包括:
5.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及分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的相对两侧的两边板,两所述边板的同一侧均朝第一方向翻折有第一翻边,两所述第一翻边用以与所述空调器的风道连接,两所述边板的结构呈相同设置。
6.可选地,所述边板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翻边呈相对设置的第二翻边,所述换热器本体位于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翻边之间。
7.可选地,所述第二翻边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以与所述空调器的接水盘连接。
8.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所述边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9.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呈螺纹底孔设置,所述换热器安装结构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对应两所述螺纹底孔分设有定位孔和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和所述定位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
10.可选地,所述边板具有第一预开孔区和第二预开孔区,所述第一预开孔区用以供第一型号的所述换热器本体安装,所述第一预开孔区与所述第二预开孔区共同用以供第二型号的所述换热器本体安装。
11.可选地,在由所述边板朝向所述风道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预开孔区和所述第二预开孔区依次布设。
12.可选地,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多根换热管,所述第一预开孔区沿所述边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布设有多个管道排孔,所述管道排孔包括沿所述边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管道安装孔,所述管道安装孔用以供所述换热管穿设安装。
13.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安装结构还包括风道,所述风道包括风道本体、及设于所述风道本体的滑槽,所述滑槽对应两所述第一翻边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翻边沿第二方向滑动插
入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相交设置。
1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换热器安装结构。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两个边板的第一翻边设为朝同一个方向,也即朝第一方向翻折,使得两个边板具备充分条件能够设置为结构相同,也即,两个边板设置为同一个零件。本实施例中,两边板的结构设置为相同。如此,工人拿到边板零件后可随意将其安装在换热器的左右两侧,也即,能够起到防错装的效果,并提高装配效率;其次,能够简化对该边板零件的物料管理,进而降低物料管理成本;再者,由于只开发一个零件的模具,所以能够降低模具开发成本,从而降低空调器的整体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安装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换热器安装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换热器安装结构的正视图;
20.图4为图3中换热器安装结构在a-a处的剖视图;
21.图5为图2中边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图5中边板的正视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安装结构另一实施例的边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图7中边板的正视图;
25.图9为图2中边板与风道的安装示意图;
26.图10为图9中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图9中风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号说明:
2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风道211换热管11风道本体220边板12滑槽221第一翻边111第三翻边222第二翻边112第四翻边223第二安装部113第一限位部224第一预开孔区114第一导向面段225第二预开孔区115避让沉槽226管道安装孔116抵持部30接水盘117第二限位部31定位孔118第二导向面段32调节孔20换热器220'边板
210换热器本体
ꢀꢀ
3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3.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4.空调器的换热器,通常会选择与风道安装在一起,以使经过换热器热交换后的气体能更多地流入风道,并经风道流向空调器外侧,从而实现更好的换热效果。而现有换热器通常利用两侧的边板与风道进行安装,但两个边板零件通常受换热管布置结构、及与风道的安装结构影响,呈不同结构设置。由于两个边板的外形轮廓及结构又很接近,工人容易将这两者混淆,导致错装问题频发。
35.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换热器安装结构,参照图1至4,其中,图2中第一方向指的是由图中换热器右侧朝向左侧的方向,第二方向指的是由图中换热器底侧朝向顶侧的方向,第三方向指的是由风道朝向换热器的方向;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换热器安装结构包括:
36.换热器20,包括换热器本体210、及分设于换热器本体210的相对两侧的两边板220,两边板220均具有靠近空调器风道10的侧边缘,两边板220的侧边缘均朝第一方向翻折有第一翻边221,两第一翻边221用以与空调器的风道10连接,两边板220的结构呈相同设置。
3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两个边板220的第一翻边221设为朝同一个方向,也即朝第一方向翻折,使得两个边板220具备充分条件能够设置为结构相同,也即,两个边板220设置为同一个零件。本实施例中,两边板220的结构设置为相同。如此,工人拿到边板220零件后可随意将其安装在换热器20的左右两侧,也即,能够起到防错装的效果,并提高装配效率;其次,能够简化对该边板220零件的物料管理,进而降低物料管理成本;再者,由于只开发一个零件的模具,所以能够降低模具开发成本,从而降低空调器的整体开发成本。当然了,两个边板220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不同,也即,两个边板220设置为两个不同的零件。而
不论两个边板220的结构是否设为相同,翻折出的第一翻边221都能够对边板220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并利用该处结构强度较高的位置与风道10相连接,能够提高换热器20与风道10安装的可靠性。
38.参照图4和5,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边板220还设有与第一翻边221呈相对设置的第二翻边222,换热器本体210位于第二翻边222与第一翻边221之间。第二翻边222同样能够对边板220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从而使边板220与风道10的安装能够更可靠,并为换热器本体210提供更可靠的安装效果。
39.本实施例中,可选地,两边板22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换热器的换热管包括主管段及弯头,主管段具有穿过第一边板的焊接端,弯头与焊接端焊接。不失一般性地,换热管211材质通常采用铜材质或铝材质,对应的换热器被称为铜管换热器和铝管换热器,其中,铝管换热器的边板通常采用铝材制备。如此,使第一翻边221和第二翻边222均沿背离换热管211焊接端的方向翻折,对于铝管换热器而言,在对换热管的焊接端和弯头进行焊接作业时,能够避免铝材质的第一翻边221和第二翻边222被高温的焊接枪或飞溅物熔伤而受损。可以理解的,该换热器安装结构同样也适用于铜管换热器,也即,该边板既能适用于铜管换热器的空调器产品,又能适用于铝管换热器的空调器产品,从而提高边板220的适配性,进而降低空调器的开发成本。
40.参照图1、2和5,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二翻边222设有第二安装部223,第二安装部223用以与接水盘30连接。如此,通过第二安装部223为换热器本体210增添另一安装点,且是与接水盘30安装,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器本体210的安装可靠性和稳定性。
41.参照图1、2和4,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二安装部223为螺纹底孔,换热器安装结构还包括接水盘30,接水盘30对应两螺纹底孔分设有定位孔31和调节孔32,调节孔32与定位孔31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孔31的尺寸与螺纹底孔适配,调节孔3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比螺纹底孔更大,以便在边板220与接水盘30采用螺钉锁附时,调节孔32能有效抵消换热器20尺寸制造公差和装配公差、及接水盘30尺寸制造公差所带来的影响,便于工人安装,从而提高装配效率。其次,利用调节孔32还能够使接水盘30适配不同型号的换热器20,有利于接水盘30的平台化设计,从而降低空调器的产品开发成本。再者,采用螺钉锁附的固定方式,能够简化第二安装部223及接水盘30的安装结构,从而降低空调器的制造成本,并且螺钉连接的安装操作简单方便,从而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具体地,定位孔31可以是适配螺纹底孔设置的圆孔或正多边形孔,而调节孔32可以呈长方形孔或腰形孔或椭圆形孔设置,且调节孔32的长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还可以是设于第二翻边的远离换热器本体的一侧的卡接凸部,接水盘对应卡接凸部设有卡接孔,卡接凸部卡置于卡接孔内。
42.参照图1、3和5,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螺纹底孔设有多个,多个螺纹底孔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如此,至少有一个螺纹底孔作为预留安装孔设置,使同样结构的边板220零件能够适配不同型号的换热器本体210或接水盘30,从而有利于边板220的平台化设计,进而降低空调器的整体开发成本。
43.参照图5和6,其中,图5为本实施例边板220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边板220的正视图,本实施例的边板220只在第一预开孔区224开设管道安装孔226,且能与第一型号的换热器本体210适配安装。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边板220具有第一预开孔区224和第二预开
孔区225,第一预开孔区224用以供第一型号的换热器本体210安装,第一预开孔区224与第二预开孔区225共同用以供第二型号的换热器本体210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2,换热器本体210通常包括多根换热管211;假设第一型号的换热器本体210具备较少数量的换热管211,而第二型号的换热器本体具备较多数量的换热管。再参照图7和8,图7为另一实施例边板220'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边板220'的正视图,另一实施例的边板220'在第一预开孔区224和第二预开孔区225开设有管道安装孔226,且能与第二型号的换热器本体适配安装。可以理解地,第一预开孔区224和第二预开孔区225上均能布设多个用以供换热管211穿设安装的管道安装孔226,且第二型号产品的换热管211所对应的管道安装孔226至少部分与第一型号产品的换热管211所对应的管道安装孔226,呈结构相同及安装位相同设置。可以理解的,若边板220只在第一预开孔区224开设管道安装孔226,则该第一型号的边板220零件只能适配安装第一型号的换热器本体210;若边板220在第一预开孔区224和第二预开孔区225均开设管道安装孔226,则该第二型号的边板220零件既能适配安装第一型号的换热器本体210,也能适配安装第二型号的换热器本体210。可以理解的,若直接采用第二型号边板220零件与第一型号换热器本体210安装,则第二预开孔区225上的管道安装孔226处于闲置状态,会引起用户的猜疑,例如用户会认为厂家偷偷降低配置,从而引发用户抱怨。所以,为了避免引发用户抱怨的情况出现,针对不同型号的换热器20需要使用不同型号的边板220零件,而在这一前提下,将第一预开孔区224上的管道安装孔226设为不同型号换热器20共用,从而使边板220及其上的管道安装孔226的成型模具能做到至少部分共用,进而能够降低模具开发成本,并降低空调器的整体开发成本。
44.参照图2、5和6,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换热器本体210包括多根换热管211,第一预开孔区224沿边板22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设有多个管道排孔,管道排孔包括沿边板22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管道安装孔226,管道安装孔226用以供换热管211穿设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如此,第一预开孔区224上的多个管道安装孔226有序排开,既有利于提高换热器本体210的换热效率,又能够简化边板220的模具结构,从而降低模具开发成本。
45.参照图7和8,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二预开孔区225设有至少一个管道排孔,管道排孔包括沿边板22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管道安装孔226。如此,第二预开孔区225上的多个管道安装孔226有序排开,既有利于提高换热器本体210的换热效率,又能够简化边板220的模具结构,从而降低模具开发成本。
46.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边板220上的管道安装孔226采用冲压成型工艺的冲孔成型设置。如此,可以将第一预开孔区224和第二预开孔区225上的管道安装孔226分设为两道冲孔工序进行成型,并根据产品需求选择性地将第二预开孔区225上的管道安装孔226给成型出来,使不同结构的边板220零件能够共用部分成型模具,从而降低模具开发成本,进而降低空调器的整体开发成本。具体地,边板220可以利用冲压拉延或挤压成型工艺以成型出第一翻边221和第二翻边222,然后将该边板220送至第一道冲孔工序,利用第一冲孔模具冲出第一预开孔区224上的管道安装孔226,则直接得到能适配安装第一型号换热器本体210的第一型号边板220零件;若想得到能适配安装第二信号换热器本体的第二型号边板220'零件,可以将第一型号边板220零件继续送至第二道冲孔工序,利用第二冲孔模具冲出第二预开孔区225上的管道安装孔226即可。如此,使第一型号边板220和第二型号边板220'至少共
用了拉延成型模具或挤压成型模具、及第一冲孔模具,从而实现降低模具开发成本的目的,进而降低空调器的整体开发成本。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边板还可以是采用注塑成型设置,其中,第一型号和第二信号的两个边板零件的注塑模具母模能够实现完全共用,而注塑模具的公模能够实现部分结构共用。
47.参照图6和8,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在由边板220朝向风道10的方向上,第一预开孔区224和第二预开孔区225依次布设。不失一般性地,风道10通常是内置在空调器内部,所以换热器本体210的靠近风道10的一侧是隐匿于空调器内,而远离风道10的一侧是能够被用户看到的。通过将第二预开孔区225设置在靠近风道10的位置,能使第二预开孔区225隐匿起来,也即,使不同型号的空调器产品,从外侧观察到的换热器20外观是相同的。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型号换热器本体210的远离风道10的一侧,与第二翻边222端面呈接近齐平状态,而第二型号换热器本体的远离风道的一侧也能做到该状态。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二预开孔区位于第一预开孔区内设置。
48.参照图9至1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换热器安装结构还包括风道10,风道10包括风道本体11、及设于风道本体11侧边缘的滑槽12,滑槽12对应两第一翻边221设有两个,第一翻边221沿第二方向滑动插入滑槽12内,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呈相交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指的是边板220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为边板220的厚度方向。如此,能够简化换热器20与风道10的安装结构,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并且,第一翻边221滑动插入滑槽12的安装操作简便,从而能够提高装配效率。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换热器安装结构还包括风道,风道包括风道本体、及设于风道本体侧边缘的卡接凸部,第一翻边对应卡接凸部设有卡接孔,卡接凸部卡置于卡接孔内。
49.参照图10和1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风道本体11的侧边缘沿第一方向延伸有第三翻边111,第三翻边111沿朝向换热器本体210的方向延伸有第四翻边112,第四翻边112沿背离第一方向的方向凸设有第一限位部113,第三翻边111、第四翻边112及第一限位部113共同限定出滑槽12。如此,利用第三翻边111和第四翻边112不仅能对风道本体11的侧边缘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还能与第一限位部113配合将第一翻边221限位在滑槽12内。该滑槽12成型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从而有利于降低风道10的制造成本,还具有良好结构强度,从而提高风道10与换热器20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风道本体的侧边缘的朝向换热器本体的端面上设有凹槽,凹槽具有在第二方向上依次分布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端部的槽口边缘向槽口中心凸设有限位凸部,限位凸部抵接于第一翻边的背离风道本体的一侧。
50.参照图10,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限位部113具有在第二方向上依次分布的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第一限位部113的朝向第三翻边111的侧面包括靠近第一侧缘的第一导向面段114,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导向面段114呈靠近第四翻边112的方向倾斜延伸。如此,第一导向面段114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从而方便工人操作第一翻边221沿第二方向滑动插入滑槽12内。
51.参照图9和10,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三翻边111对应第一限位部113设有避让沉槽115。不失一般性地,风道10由于其自身结构较为复杂,且对结构强度要求也较高,通常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制造。可以理解地,在由边板220朝向风道10的方向上,滑槽12的宽度设置得越小,越有利于限制住边板220在该方向上的位移,从而能够降低边板220在该方向上的
晃动量,使边板220与风道10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由于第一翻边221在该方向上的厚度通常较小,就能满足安装强度的要求,所以滑槽12的宽度也跟着设置得较小。但若第三翻边111与第一限位部113之间的间距过小,会使该处所对应的模具结构较单薄,导致模具结构容易出问题,并且使用寿命短。所以,通过在第三翻边111对应第一限位部113的区域做局部下沉,也即,设置出避让沉槽115的结构,能使该处所对应的模具结构得到增厚效果,从而降低模具出错的概率,并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52.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三翻边111对应第一限位部113凹设有台阶部,避让沉槽115位于台阶部的底壁上设置。如此,通过设置台阶部,不仅能够加强避让沉槽115所对应的模具结构,还能够对第三翻边111本身结构强度起到加强作用,从而提高滑槽12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换热器20与风道10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3.参照图9和10,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避让沉槽115的槽底中部朝向第一限位部113凸设有抵持部116,第一翻边221的朝向避让沉槽115的一侧抵接于抵持部116。如此,在提高模具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利用抵持部116和第一限位部113共同对第一翻边221起到限定作用,从而提高滑槽12对第一翻边221的限定效果,从而降低边板220安装后发生松旷晃动的概率。
54.参照图10和1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抵持部116的周面呈弧面设置。如此,抵持部116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从而方便工人操作第一翻边221沿第二方向滑动越过避让沉槽115,并插入更深处。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抵持部具有在第二方向上依次分布的第五侧缘和第六侧缘,抵持部的朝向第一限位部的侧面包括靠近第五侧缘的第三导向面段,在第二方向上,第三导向面段呈靠近第一限位部的方向倾斜延伸。
55.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抵持部116凸出第三翻边111的槽底面设置。如此,抵持部116能够与第一限位部113共同将边板220的第一翻边221更好地限定在滑槽12内,进一步降低边板220安装后出现松旷晃动的概率,从而提高换热器20与风道10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6.参照图10和1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限位部113设有多个,多个第一限位部113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如此,能够将第一翻边221更好地限定在滑槽12内,降低边板220安装后出现松旷晃动的概率,进而提高换热器20与风道10安装的稳定性。
57.参照图9、10和1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两滑槽12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布设的第一滑槽12和第二滑槽12,第一滑槽12上的第三翻边111朝向换热器本体210凸设有第二限位部117,第二限位部117的朝向第一滑槽12的一侧抵接于边板220。如此,利用第二限位部117抵接在边板220上,能够防止边板220沿背离第一方向的方向从第一滑槽12内滑脱出来,从而提高换热器20与风道10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理解地,由于两个边板220均相对换热器本体210固定,所以只限定其中一个边板220,使之不会沿背离第一方向的方向滑脱,就能保证另一个边板220及换热器本体210与风道10之间维持良好的连接关系。如此,可以简化风道10的安装结构,进而降低风道10的制造成本。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上的第三翻边均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的朝向第四翻边的一侧抵接于边板。
58.参照图10和1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二限位部117具有在第二方向上依次分布的第三侧缘和第四侧缘,第二限位部117的朝向第四翻边112的侧面包括靠近第一侧缘的第二导向面段118,在第二方向上,第二导向面段118呈靠近第四翻边112的方向倾斜延伸。如
此,第二导向面段118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从而方便工人操作第一翻边221沿第二方向滑动插入滑槽12内。
59.参照图10和1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在第二方向上,第二限位部117与第一限位部113呈错位排布设置。如此,能够简化风道10的成型模具结构,从而降低风道10的模具开发成本。
60.参照图10和1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二限位部117设有多个,多个第二限位部117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能够将第一翻边221更好地限定在滑槽12内,降低边板220安装后出现意外滑脱出滑槽12的概率,进而提高换热器20与风道10安装的稳定性。
6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换热器安装结构,该换热器安装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器安装结构,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安装结构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及分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的相对两侧的两边板,两所述边板的同一侧均朝第一方向翻折有第一翻边,两所述第一翻边用以与所述空调器的风道连接,两所述边板的结构呈相同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翻边呈相对设置的第二翻边,所述换热器本体位于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翻边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以与所述空调器的接水盘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所述边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呈螺纹底孔设置,所述换热器安装结构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对应两所述螺纹底孔分设有定位孔和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与所述定位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具有第一预开孔区和第二预开孔区,所述第一预开孔区用以供第一型号的所述换热器本体安装,所述第一预开孔区与所述第二预开孔区共同用以供第二型号的所述换热器本体安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边板朝向所述风道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预开孔区和所述第二预开孔区依次布设。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多根换热管,所述第一预开孔区沿所述边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布设有多个管道排孔,所述管道排孔包括沿所述边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管道安装孔,所述管道安装孔用以供所述换热管穿设安装。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安装结构还包括风道,所述风道包括风道本体、及设于所述风道本体的滑槽,所述滑槽对应两所述第一翻边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翻边沿第二方向滑动插入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相交设置;和/或,两所述边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包括主管段及弯头,所述主管段具有穿过所述第一边板的焊接端,所述弯头与所述焊接端焊接。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安装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换热器安装结构和空调器,其中,所述换热器安装结构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及分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的相对两侧的两边板,两所述边板的同一侧均朝第一方向翻折有第一翻边,两所述第一翻边用以与所述空调器的风道连接,两所述边板的结构呈相同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避免换热器的两个边板发生错装的问题,并提高换热器的装配效率。热器的装配效率。热器的装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诚 谢新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4/1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38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