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4-04-15  17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基坑防护,特别涉及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五米,或者虽然未超过五米但是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的工程,为了保证深基坑周边环境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一般需要对深基坑进行排水。现有的排水结排水效果一般,不能排尽,还会留有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具有提高排水效果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包括深基坑、抽水泵,深基坑中心位置设有一圈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内铺设有矩形的排水管,深基坑沿排水沟周围设有若干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设置有连通排水沟的连接沟道一,连接沟道一内铺设有连通排水管的连接管一,且对于每个连接管一,其和集水槽的连接处高于其和排水管的连接处,深基坑在排水沟周围还设有至少一个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设置有连通排水管的连接管二,对于每个连接管二,其和集水井的连接处低于其和排水管的连接处,所述抽水泵数量和集水井相同,设置于深基坑外并和作用于集水井。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深基坑内的水先流入到集水槽或集水井,在从集水槽沿着连接管一进入到排水管,即所有集水槽内的水最终汇集到排水管,再从排水管沿连接管二进入到集水井,最后依靠水泵抽出集水井内的水,使集水井内的水位保持低于排水管。
7.作为优选,所述排水管包括四个圆弧弯管一、两个圆弧弯管二、两个圆弧弯管三,四个所述圆弧弯管一分别设置于四个角位置,两个圆弧弯管二设置于两个竖直边的中心位置,并和圆弧弯管一之间设有倾斜管一,倾斜管一从圆弧弯管二到圆弧弯管一逐渐降低,两个圆弧弯管三设置于两个水平边的中心位置,并和圆弧弯管一之间设有倾斜管二,倾斜管二从圆弧弯管一到圆弧弯管三逐渐降低。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最后管内的水会流到两个圆弧弯管三的中点位置。
9.作为优选,所述集水井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处于两个圆弧弯管三的外侧位置,连接管二和圆弧弯管三底面的中间位置连通。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合排水管的设置,集水井的数量为两个。
11.作为优选,若干所述集水槽包括四个尺寸较大的集水槽一、若干尺寸较小的集水槽二,四个集水槽一分别处于排水沟外侧的四个角位置,且四个集水槽一的连接管一和靠近的倾斜管二连通。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集水井的位置设计,设置集水槽一的位置。
13.作为优选,若干集水槽二分布于排水沟的竖直边的内、外两侧位置。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集水井的位置设计,设置集水槽二的位置。
15.作为优选,所述集水槽一、集水槽二的四个内壁均呈倾斜的状态,对于每个水槽一、集水槽二,其内壁的底部边缘相比顶部边缘更靠近其中心点。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深基坑内的水沿着集水槽的倾斜内壁,流入到集水槽内。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俯视示意图;
18.图2为实施例a部分放大示意图;
19.图3为实施例排水管示意图;
20.图4为实施例侧面方向上的剖视图;
21.图5为实施例b部分放大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深基坑;2、抽水泵;3、排水沟;4、排水管;41、圆弧弯管一;42、圆弧弯管二;43、圆弧弯管三;44、倾斜管一;45、倾斜管二;5、集水井;6、滤网三;7、连接管二;8、盖板;81、滤网一;82、碎石;83、活性炭;84、滤网二;9、集水槽一;10、集水槽二;11、连接沟道一;12、连接管一。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如图1所示,一种深基坑1排水结构,包括深基坑1、抽水泵2。深基坑1底面的中心位置开挖设有一圈矩形的排水沟3,排水沟3内铺设有矩形的排水管4。如图2和图3所示(图3中省略了排水管4和其他管道的接口),排水管4包括四个圆弧弯管一41、两个圆弧弯管二42、两个圆弧弯管三43。四个圆弧弯管一41分别设置于四个角位置,两个圆弧弯管二42设置于两个竖直边的中心位置,并和圆弧弯管一41之间设有倾斜管一44,倾斜管一44从圆弧弯管二42到圆弧弯管一41逐渐降低。两个圆弧弯管三43设置于两个水平边的中心位置,并和圆弧弯管一41之间设有倾斜管二45,倾斜管二45从圆弧弯管一41到圆弧弯管三43逐渐降低。这样设置的排水管4,最后管内的水会流到两个圆弧弯管三43的中点位置。
25.深基坑1在排水沟3周围设有至少一个集水井5,抽水泵2数量和集水井5相同,设置于深基坑1外并和作用于集水井5。集水井5用于暂时收集排水管4内排出的水,并由抽水泵2抽出。结合排水管4的设置,集水井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处于两个圆弧弯管三43的外侧位置。集水井5设置有连通排水管4的连接管二7,连接管二7和圆弧弯管三43底面的中间位置连通。对于每个连接管二7,其和集水井5的连接处低于其和排水管4的连接处。
26.如图4和图5所示,这样,可以发现,集水井5的上部分并不能用于收集排水管4内排出的水,因此,集水井5的盖板8设有两层,一层位于集水井5的顶面开口,一层位于连接管二7和集水井5连接处的上方。两层盖板8之间设有由上到下设有滤网一81、碎石82、活性炭83、滤网二84,对直接从深基坑1流入到集水井5的水进行过滤,避免杂质堵塞抽水泵2。
27.深基坑1沿排水沟3周围设有若干集水槽,集水槽用于暂时汇集深基坑1内的水,方便将排入排水管4。所有集水槽的四个内壁均呈倾斜的状态,其内壁的底部边缘相比顶部边
缘更靠近其中心点。这样,方便深基坑1内的水沿着集水槽的倾斜内壁,流入到集水槽内。
28.集水槽设置有连通排水沟3的连接沟道一11,连接沟道一11内铺设有连通排水管4的连接管一(上述的排水沟3、连接沟道一11、连接沟道二,在铺设完相应的管路后,会填充石粒)。控制好排水沟3的深度、排水管4的铺设位置,使排水管4整体低于集水槽的底面。这样,对于每个连接管一,其和集水槽的连接处高于其和排水管4的连接处。这样,集水槽内的水从高到低,方便沿着连接管一进入到排水管4。结合集水槽的内壁呈倾斜的状态,连接沟道一11的截面呈三角状,连接管一贴合其倾斜面铺设。连接管一和集水槽的连接处就位于集水槽靠近排水管4的倾斜内壁上,该倾斜内壁上还铺设有一层滤网三6,过滤杂质。
29.结合排水沟3呈矩形的设计,集水槽包括四个尺寸较大的集水槽一9、若干尺寸较小的集水槽二10。四个集水槽一9分别处于排水沟3外侧的四个角位置,且四个集水槽一9的连接管一和靠近的倾斜管二45连通。若干集水槽二10分布于排水沟3的竖直边的内、外两侧位置,每个集水槽二10分别和其靠近的倾斜管一44连通。


技术特征:
1.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包括深基坑(1)、抽水泵(2),其特征在于,深基坑(1)中心位置设有一圈排水沟(3),所述排水沟(3)内铺设有矩形的排水管(4),深基坑(1)沿排水沟(3)周围设有若干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设置有连通排水沟(3)的连接沟道一(11),连接沟道一(11)内铺设有连通排水管(4)的连接管一,且对于每个连接管一,其和集水槽的连接处高于其和排水管(4)的连接处,深基坑(1)在排水沟(3)周围还设有至少一个集水井(5),所述集水井(5)设置有连通排水管(4)的连接管二(7),对于每个连接管二(7),其和集水井(5)的连接处低于其和排水管(4)的连接处,所述抽水泵(2)数量和集水井(5)相同,设置于深基坑(1)外并和作用于集水井(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包括四个圆弧弯管一(41)、两个圆弧弯管二(42)、两个圆弧弯管三(43),四个所述圆弧弯管一(41)分别设置于四个角位置,两个圆弧弯管二(42)设置于两个竖直边的中心位置,并和圆弧弯管一(41)之间设有倾斜管一(44),倾斜管一(44)从圆弧弯管二(42)到圆弧弯管一(41)逐渐降低,两个圆弧弯管三(43)设置于两个水平边的中心位置,并和圆弧弯管一(41)之间设有倾斜管二(45),倾斜管二(45)从圆弧弯管一(41)到圆弧弯管三(43)逐渐降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处于两个圆弧弯管三(43)的外侧位置,连接管二(7)和圆弧弯管三(43)底面的中间位置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集水槽包括四个尺寸较大的集水槽一(9)、若干尺寸较小的集水槽二(10),四个集水槽一(9)分别处于排水沟(3)外侧的四个角位置,且四个集水槽一(9)的连接管一和靠近的倾斜管二(45)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集水槽二(10)分布于排水沟(3)的竖直边的内、外两侧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一(9)、集水槽二(10)的四个内壁均呈倾斜的状态,对于每个水槽一、集水槽二(10),其内壁的底部边缘相比顶部边缘更靠近其中心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包括深基坑、抽水泵,深基坑中心位置设有一圈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内铺设有矩形的排水管,深基坑沿排水沟周围设有若干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设置有连通排水沟的连接沟道一,连接沟道一内铺设有连通排水管的连接管一,且对于每个连接管一,其和集水槽的连接处高于其和排水管的连接处,深基坑在排水沟周围还设有至少一个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设置有连通排水管的连接管二,对于每个连接管二,其和集水井的连接处低于其和排水管的连接处,所述抽水泵数量和集水井相同,设置于深基坑外并和作用于集水井。设置于深基坑外并和作用于集水井。设置于深基坑外并和作用于集水井。


技术研发人员:汪高锋 孙杰烽 王雅琴 黄叶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舜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9
技术公布日:2022/4/1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21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