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4-04-13  9


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膜结构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现如今,随着科技以及社会的发展,膜结构建筑越来越受到青睐。膜结构为多层复合材料,在膜结构建筑修建过程中,需要将膜结构进行张拉,然后铺设到建筑框架上,张拉膜结构时,膜结构内部的填充物一般不跟随外膜张拉变形,当膜结构内部的填充物较厚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从而导致膜结构的边缘容易缺少填充物。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膜结构内部的填充物张拉不够充分,从而膜结构建筑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冷桥现象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使膜结构内部的填充物层张拉更加充分,本技术提供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包括外膜层、填充物层以及内膜层,所述填充物层设置在外膜层和内膜层之间,所述外膜层与内膜层之间还设置有牵引限位膜,所述牵引限位膜的一端与外膜层连接,所述牵引限位膜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膜框,所述限位膜框卡设在填充物层的一端。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限位膜框卡设在填充物层的一端,并将牵引限位膜的一端与限位膜框相连接、另一端与外膜层相连接,当工作人员在张拉整个膜结构时,填充物层将跟随外膜层张拉变形,从而降低整个膜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冷桥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8.可选的,所述限位膜框与填充物层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第一连接帽以及第二连接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件,使得填充物层在被张拉的过程中,填充物难以与限位膜框分离,从而提高了限位膜框与填充物层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设在牵引限位膜、限位膜框、填充物层以及内膜层上,所述连接杆一端延伸至牵引限位膜与外膜层之间、另一端延伸至内膜层远离限位膜框的一面,所述第一连接帽设置在连接杆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连接杆的底端。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膜框卡设在填充物层的一端后,然后将连接件安装在牵引限位膜、限位膜框、填充物层以及内膜层上,使得牵引限位膜与填充物层的连接更为稳定,从而在工作人员张拉外膜层或者内膜层时,填充物层变形地更加均匀。
12.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帽远离限位膜框的一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二连接帽远离内膜层的一面也为弧形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连接帽远离限位膜框的一面设为弧形面,在
膜结构整体张拉时,填充物层与外膜层之间会产生相对运动,相较于有棱角的面,弧形面更加平滑,从而降低第一连接帽划伤甚至割破外膜层的可能性。
14.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设在限位膜框和填充物层上,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延伸至限位膜框外部,所述第一连接帽设置在连接杆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帽设置在连接杆的底端,所述牵引限位膜粘接设置在限位膜框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膜框卡设在填充物层的一端后,然后将连接件安装在限位膜框和填充物层上,并将第一连接帽和第二连接帽均安装到连接杆上,然后在限位膜框的上表面涂刷粘接剂,将牵引限位膜与限位膜框粘接固定,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张拉外膜层和内膜层时,填充物层随着外膜层同步张拉移动。
16.可选的,所述限位膜框与填充物层粘接固定,所述牵引限位膜与限位膜框粘接固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膜框的内表面上涂刷粘接剂,然后卡设在填充物层的一端后即可将限位膜框与填充物层固定连接,在限位膜框的上表面涂刷粘接剂,将牵引限位膜安装在限位膜框的上表面上,从而使牵引限位膜与填充物层连接在一起,进而在工作人员张拉外膜层和内膜层时,填充物层跟随外膜层同步移动。
18.可选的,所述牵引限位膜远离限位膜框的一端与外膜层热熔连接,所述牵引限位膜远离限位膜框的一端与内膜层热熔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热熔的连接方式,牵引限位膜、外膜层以及内膜层连接为一个整体,在工作人员张拉外膜层和内膜层时,牵引限位膜跟随外膜层同步移动,从而使得填充物层跟随外膜层同步移动。
20.可选的,所述填充物层包括多层气凝胶层。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凝胶具有优良的保温以及隔热效果,多层气凝胶复合组成填充物层,使得填充物层有非常好的保温以及隔热性能。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本技术通过在外膜层与内膜层之间设置牵引限位膜,并将牵引限位膜的一端与外膜层连接,牵引限位膜的另一端设置限位膜框,限位膜框卡设在填充物层的一端,从而在工作人员张拉外膜层或者内膜层时,填充物层能够被一同张拉;
24.2.本技术通过在限位膜框上设置连接件,从而使牵引限位膜与限位膜框的连接更加稳定;
25.3.本技术通过将第一连接帽和第二连接帽远离填充物层的一面设为弧形面,从而在工作人员张拉外膜层或者内膜层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一连接帽刮伤外膜层。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限位膜框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外膜层;2、填充物层;21、气凝胶层;3、内膜层;4、牵引限位膜;5、限位膜框;6、连接件;61、连接杆;62、第一连接帽;63、第二连接帽。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实施例一、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参照图1、图2,包括外膜层1、填充物层2以及内膜层3,填充物层2安装在外膜层1和内膜层3之间,外膜层1与内膜层3之间还设有牵引限位膜4,牵引限位膜4的一端与外膜层1连接,牵引限位膜4的另一端设有限位膜框5,限位膜框5卡设在填充物层2的一端。ptfe的中文名称为聚四氟乙烯,俗称“塑料王”,是一种以四氟乙烯作为单体聚合制得的高分子聚合物;ptfe有着优良的耐热以及耐寒性,可以在-180~260
º
c长期使用,并且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作为建筑用膜非常适合。为了节省生产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外膜层1、牵引限位膜4以及限位膜框5均采用相同的ptfe膜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牵引限位膜4和限位膜框5也能够采用不同材质的膜制成。
34.参照图2,填充物层2包括多层气凝胶层21。气凝胶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耐热冲击性以及隔热保温性,可以替代传统的棉,使房屋既隔热又保暖;仅为传统材料重量的1/3~1/5即可达到相同的保温效果,气凝胶作为夹层填充于外膜层1和内膜层3之间即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环保建材,具有既透光又隔热的效果,而且还能显著降低隔热材料所占的空间。为了在满足保温隔热作用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填充物层2采用四层气凝胶层21组合而成,填充物层2整体厚度为40mm;相邻两层气凝胶层21叠在一起,且相邻两层气凝胶层21的纤维相互垂直,最后使用缝合线,将多层叠在一起的气凝胶层21上下穿缝缝合,使多层气凝胶层21形成一个整体即填充物层2。
35.参照图1、图2,牵引限位膜4远离限位膜框5的一端设置在外膜层1与内膜层3之间,牵引限位膜4的上表面与外膜层1热熔连接,牵引限位膜4的下表面与内膜层3热熔连接,从而使外膜层1、牵引限位膜4以及内膜层3连接为整体。热熔连接具有连接简便、使用年限久以及不易腐蚀等优点,在工作人员张拉外层膜或者内膜层3时,牵引限位膜4将同步移动。
36.参照图1、图2,限位膜框5与填充物层2之间设有多个连接件6,多个连接件6沿填充物层2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连接件6包括连接杆61、第一连接帽62以及第二连接帽63,连接杆61依次穿设在牵引限位膜4、限位膜框5、填充物层2以及内膜层3上,连接杆61的一端延伸至牵引限位膜4与外膜层1之间、另一端延伸至内膜层3远离限位膜框5的一面,第一连接帽62安装在连接杆61的顶端,第二连接帽63安装在连接杆61的底端。通过连接件6将限位膜框5与填充物层2连接,并且连接件6将牵引限位膜4与限位膜框5连接,使得牵引限位膜4、限位膜框5以及填充物层2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在工作人员张拉外膜层1或者内膜层3时,填充物层2能够一同被张拉。
37.参照图1、图2,第一连接帽62远离填充物层2的一面为弧形面,第二连接帽63远离填充物层2的一面也为弧形面。在工作人员张拉外膜层1或者内膜层3时,填充物层2与外膜层1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将第一连接帽62和第二连接帽63远离填充物层2的一面均设为弧形面,弧形面更为平滑,没有尖锐的棱角,因此在填充层与外膜层1发生相对滑动时,第一连接帽62难以划伤或者损坏外膜层1,从而实现良好的连接效果。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将多层气凝胶层21采用缝合的方式连为一体形成填充物层2,然后将限位膜框5卡设在填充物层2的一端,连接杆
61依次穿设在牵引限位膜4、限位膜框5、填充物层2以及内膜层3上,再将第一连接帽62安装到安装到连接杆61的顶端,第二连接帽63安装到连接杆61的底端,再将外膜层1铺设到牵引限位膜4远离限位膜框5的表面,内膜层3铺设在限位膜框5远离填充物层2的表面;最后,将外膜层1与牵引限位膜4远离限位膜框5的一端热熔连接,内膜层3与牵引限位膜4远离限位膜框5的一端热熔连接,即可在工作人员张拉外膜层1或者内膜层3时,将填充物层2一同张拉。
39.实施例二、
40.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6包括连接杆61、第一连接帽62以及第二连接帽63,连接杆61依次穿设在限位膜框5、填充物层2以及内膜层3上,连接杆61的两端均延伸至限位膜框5的外部,第一连接帽62安装在连接杆61的顶端,第二连接帽63安装在连接杆61的底端,牵引限位膜4粘接在限位膜框5上。牵引限位膜4与限位膜框5粘接后,第一连接帽62位于牵引纤维膜与限位膜框5之间,牵引限位膜4将第一连接帽62覆盖。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将多层气凝胶层21采用缝合的方式连为一体形成填充物层2,然后将限位膜框5卡设在填充物层2的一端,连接杆61依次穿设在限位膜框5、填充物层2以及内膜层3上,再将第一连接帽62安装到安装到连接杆61的顶端,第二连接帽63安装到连接杆61的底端;然后,将牵引限位膜4粘接在限位膜框5上,使牵引限位膜4将第一连接帽62覆盖;再将外膜层1铺设到牵引限位膜4远离限位膜框5的表面,内膜层3铺设在限位膜框5远离填充物层2的表面;最后,将外膜层1与牵引限位膜4远离限位膜框5的一端热熔连接,内膜层3与牵引限位膜4远离限位膜框5的一端热熔连接,即可在工作人员张拉外膜层1或者内膜层3时,将填充物层2一同张拉。
42.实施例三、
43.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限位膜框5与填充物层2粘接固定,牵引限位膜4的一端与限位膜框5粘接固定。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将多层气凝胶层21采用缝合的方式连为一体形成填充物层2,然后将限位膜框5的框体内表面上涂刷粘接剂后卡设在填充物层2的一端,牵引限位膜4的一端涂刷粘接剂后安装至限位膜框5上;再将外膜层1铺设到牵引限位膜4远离限位膜框5的表面,内膜层3铺设在限位膜框5远离填充物层2的表面;最后,将外膜层1与牵引限位膜4远离限位膜框5的一端热熔连接,内膜层3与牵引限位膜4远离限位膜框5的一端热熔连接,即可在工作人员张拉外膜层1或者内膜层3时,将填充物层2一同张拉。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膜层(1)、填充物层(2)以及内膜层(3),所述填充物层(2)设置在外膜层(1)和内膜层(3)之间,所述外膜层(1)与内膜层(3)之间还设置有牵引限位膜(4),所述牵引限位膜(4)的一端与外膜层(1)连接,所述牵引限位膜(4)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膜框(5),所述限位膜框(5)卡设在填充物层(2)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膜框(5)与填充物层(2)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件(6),所述连接件(6)包括连接杆(61)、第一连接帽(62)以及第二连接帽(6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1)依次穿设在牵引限位膜(4)、限位膜框(5)、填充物层(2)以及内膜层(3)上,所述连接杆(61)一端延伸至牵引限位膜(4)与外膜层(1)之间、另一端延伸至内膜层(3)远离限位膜框(5)的一面,所述第一连接帽(62)设置在连接杆(61)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帽(63)设置在连接杆(61)的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帽(62)远离限位膜框(5)的一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二连接帽(63)远离内膜层(3)的一面也为弧形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1)依次穿设在限位膜框(5)和填充物层(2)上,所述连接杆(61)的两端均延伸至限位膜框(5)外部,所述第一连接帽(62)设置在连接杆(61)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帽(63)设置在连接杆(61)的底端,所述牵引限位膜(4)粘接设置在限位膜框(5)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膜框(5)与填充物层(2)粘接固定,所述牵引限位膜(4)与限位膜框(5)粘接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限位膜(4)远离限位膜框(5)的一端与外膜层(1)热熔连接,所述牵引限位膜(4)远离限位膜框(5)的一端与内膜层(3)热熔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层(2)包括多层气凝胶层(2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PTFE膜与气凝胶连接结构,属于膜结构建筑技术领域,其包括外膜层、填充物层以及内膜层,所述填充物层设置在外膜层和内膜层之间,所述外膜层与内膜层之间还设置有牵引限位膜,所述牵引限位膜的一端与外膜层连接,所述牵引限位膜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膜框,所述限位膜框卡设在填充物层的一端。本申请具有使膜结构内部的填充物层张拉更加充分的效果。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蒋星荣 黄纯万 李树雨 韩阳 安志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8
技术公布日:2022/4/1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21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