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建造公路具有一定标准,该标准是决定公路使用寿命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公路工程中监理的主要职责就对公路的铺设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而在沥青路面的铺设过程中,沥青路面的铺设厚度是关键指标之一。
3.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公路工程监理用厚度检测设备一般包括固定板、支撑杆、放置板和固定筒,支撑杆垂直向上设置在固定板顶端,支撑杆外周设有放置板,放置板顶端开有用于嵌装中空固定筒的圆形通孔,固定筒内部设置有螺纹杆和活动杆,活动杆末端设有锥形接触部,固定筒外壁设有刻度标识,活动杆外周设有标注层。工作人员通过转动螺纹杆将活动杆向下推动,活动杆末端的接触部插入路面,通过标注层与刻度标识配合测出路面厚度。
4.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上述技术的转动块为一圆形块,由于该圆形块缺少施力点,旋转操作时不仅易打滑,还因力矩较小,施力困难,在对压实路面的进行测量时,测量杆难以插入地面,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与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圆形块旋转操作时易打滑,难以施力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对称设有支撑板,还包括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下表面设有测量杆,两个所述支撑板上方设有驱动升降台上下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螺纹杆上设有2个套筒,2个所述套筒通过连杆与升降台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与套筒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升降台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两端在支撑板外侧设有把手。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螺纹杆两端分别设有把手,只需转动把手带动螺纹杆旋转即可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台做上下往复运动;由于升降台下表面设有测量杆,通过升降台向下运动即可驱动测量杆插入待测路面。由于螺纹杆两端均设有把手,旋转把手容易施力,不易打滑;且把手设置有2个,可以两人操作,更加省力。
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2个所述套筒相对设置在测量杆轴线的两侧,2个所述套筒内壁设有螺纹旋向相反的内螺纹。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螺纹旋向相反的套筒设置在测量杆轴线两侧,两个套筒配合,当升降台做上下往复运动时,受力更加稳定。
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套筒分别连接有2个所述连杆。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每个套筒上个设置2连杆,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
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量杆末端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为锥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测量杆末端设置锥形接触部,减少接触部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便于将测量杆插入路面,操作更加省力。
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台上表面设有水平仪。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仪的设置,方便观察装置整体的平衡状态,使得测量结果更为准确。
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接触部相配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部与测量杆能够直接通过通孔打入地面内部,可以尽量避免测量杆在插入路面过程中发生偏移。
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量杆表面设有刻度标识。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测量杆上设置的刻度标识,不用工作人员测量洞的厚度,直接通过测量杆的刻度标识便能计算出路面的厚度,方便快捷。
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在支撑板两端设有踏板,所述踏板设有凸块,所述底座设有与凸块相配合的转动槽,所述踏板能在底座上转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测量路面厚度时,向下转动打开踏板,工作人员在摇动把手时,用脚踩住踏板,固定装置,尽量防止移动;当测量完毕后,将踏板向上转动收起,方便携带。
23.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包含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把手驱动螺纹杆转动,容易施力,不易打滑;且把手设置有2个,可以两人操作,更加省力。
25.2.升降台上设置的水平仪,方便操作人员判断装置的平衡状态,增加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底座;11、通孔;12、转动槽;2、支撑板;3、升降台;31、连接架;32、转轴;33、水平仪;4、驱动机构;41、螺纹杆;42、套筒;421、连接轴;422、内螺纹;43、把手;44、连杆;441、连接孔;5、测量杆;6、接触部;7、踏板;71、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参考图1,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表面两端设有支撑架2,两个支撑架2上方设有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下方连接有升降板3,升降板3下表面设有测量杆5,测量杆5表面设有刻度标识,测量杆5末端连接有锥形接触部6;底座1在支撑板2两端设有踏板7,踏板7通过凸块71安装在底座1的转动槽12内。驱动机构4能够驱动升降板3做上下往复运动,当升降板3向下运动时,
测量杆5被压入路面,根据测量杆5表面的刻度标识读出测量杆5插入路面深度,从而计算出路面厚度。
33.参考图1和图2,驱动机构4包括螺纹杆41,以测量杆5轴线为基准线在螺纹杆41的两侧分别对称套装有套筒42,2个套筒42内壁设有旋向相反的内螺纹422;套筒42与连杆44转动连接,套筒外壁设有连接轴421,连杆44一端设有与连接轴421相配合的连杆孔441;螺纹杆41两端分别设有把手43。通过旋转把手43驱动螺纹杆41转动,由于2个套筒42的内螺纹422旋向相反,当螺纹杆41转动时,2个套筒42能够在螺纹杆41上做相对或相反运动。
34.参考图3,升降台3上表面设有连接架31,连杆44通过转轴32转动连接在升降台3上,升降台3上表面设有水平仪33。当2个套筒42在螺纹杆41上做相对或相反方向运动时,在连杆44作用下升降台3能够做上下往复运动。
3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工作时,将装置移动到指定地点,底座1水平放置在路面,转动踏板7打开,通过水平仪33微调装置,确认水平后,工作人员在摇动把手43时踩住踏板7以稳定基座1,把手43带动螺纹杆41转动,2个套筒42内壁设置的旋向相反的内螺纹422使得套筒42能够在螺纹杆41上做相对相对或相反方向运动,升降台3在连杆44 的作用下做上下往复运动。当升降台3向下运动时,由于连杆44的长度加上测量杆5的长度要大于支撑板2的高度,使得升降台3下表面的测量杆5末端的接触部6插入路面,通过对比测量杆5上的刻度标识读出测量杆5插入路面深度,从而计算出路面厚度;测量完毕后,转动收起踏板7,便于携带。
3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对称设有支撑板(2),其特征是:还包括升降台(3),所述升降台(3)下表面设有测量杆(5),两个所述支撑板(2)上方设有驱动升降台(3)上下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螺纹杆(41),所述螺纹杆(41)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2)上,所述螺纹杆(41)上设有2个套筒(42),2个所述套筒(42)通过连杆(44)与升降台(3)连接,所述连杆(44)一端与套筒(42)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杆(44)另一端与升降台(3)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41)两端在支撑板(2)外侧设有把手(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2个所述套筒(42)相对设置在测量杆(5)轴线的两侧,2个所述套筒(42)内壁设有螺纹旋向相反的内螺纹(4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每个所述套筒(42)分别连接有2个所述连杆(4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测量杆(5)末端设有接触部(6),所述接触部(6)为锥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升降台(3)上表面设有水平仪(33)。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开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与所述接触部(6)相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测量杆(5)表面设有刻度标识。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在支撑板(2)两端设有踏板(7),所述踏板(7)设有凸块(71),所述底座(1)设有与凸块(71)相配合的转动槽(12),所述踏板(7)能在底座(1)上转动。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工程监理用路面厚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对称设有支撑板,还包括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下表面设有测量杆,两个所述支撑板上方设有驱动升降台上下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螺纹杆两端在支撑板外侧设有把手。本申请通过转动螺纹杆两端设置的把手,可以单人或两人操作,针对压实路面,测量杆也能插入路面测量厚度,通过比较测量杆移动距离就能测量路面厚度,操作简单省力。简单省力。简单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菊 郑继东 张子敏 庞佳妮 刘生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弘渊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0
技术公布日:2022/4/1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