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3-03-27  26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是一种车用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


背景技术:

2.汽车空调中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统称为热交换器。冷凝器是一个热交换器,制冷剂在车内吸收的热量通过冷凝器散发到大气中,小型汽车的冷凝器通常安装在汽车的前面并通过风扇进行冷却。
3.传统的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一般都是通过安装散热片进行散热,这种散热方式,容易导致整个装置的散热效果较差,且传统的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强度较差容易使集流管产生变形,从而对整个装置的工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以解决传统的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散热效果较差,且安装的抗形变强度较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车用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包括两个一号安装架、二号安装架以及两个加强固定板,还包括高效散热机构,一号安装架及二号安装架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两个加强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高效散热机构包括一号集流管、二号集流管及风扇,所述风扇固定安装在一号安装架及二号安装架之间,所述一号集流管及二号集流管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加强固定板的两端部之间,所述一号集流管及二号集流管中均分别设置有一号储液腔及二号储液腔,所述一号安装架上设置有储液罐,且所述储液罐的两端部分别与一号集流管中的一号储液腔及二号储液腔相连,所述一号集流管及二号集流管内侧壁上均分别设置有多个吸热凸棱,所述一号集流管与二号集流管之间设置有蛇形散热管,所述蛇形散热管的一端部与一号集流管上的二号储液腔相连,且所述蛇形散热管的另一端部与二号集流管上的一号储液腔相连,所述二号安装架上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接头,所述固定接头的出液口通过排液管与二号集流管上的一号储液腔相连,且固定接头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与二号集流管上的二号储液腔相连,所述二号集流管上的二号储液腔通过连接管与一号集流管上的一号储液腔相连,所述一号集流管与二号集流管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对一号集流管、二号集流管以及蛇形散热管进行辅助散热的多个散热片。
7.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一号集流管及二号集流管侧壁上均分别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安装座,多个所述散热片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倾角分别均匀的固定安装在两个固定安装座之间。
8.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一号集流管及二号集流管侧壁上均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多个固定耳,且所述蛇形散热管固定安装在多个固定耳上。
9.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二号安装架侧壁及加强固定板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多个固定扣,且所述连接管固定安装在多个固定扣上。
10.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一号安装架及二号安装架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与之固定连接的安装耳。
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高效散热机构,整个装置中的集流管通过两个加强固定板以及两个安装架进行固定安装,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个装置的强度,并且有效的防止集流管产生变形,整个装置中将集流管分成不同的腔室,并配合蛇形管以及散热风扇进行高效散热,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整个装置的散热效果,相较于传统的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散热片安装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注释:一号集流管1、二号集流管2、一号储液腔3、二号储液腔4、储液罐5、一号安装架6、二号安装架7、固定接头8、排液管9、进液管10、连接管11、蛇形散热管12、固定耳13、固定扣14、风扇15、固定安装座16、散热片17、吸热凸棱18、安装耳19、加强固定板20。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
1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用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包括两个一号安装架6、二号安装架7以及两个加强固定板20,还包括高效散热机构,一号安装架6机二号安装架7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两个加强固定板20固定连接,所述高效散热机构包括一号集流管1、二号集流管2及风扇15,所述风扇15固定安装在一号安装架6及二号安装架7之间,所述一号集流管1及二号集流管2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加强固定板20的两端部之间,所述一号集流管1及二号集流管2中均分别设置有一号储液腔3及二号储液腔4,所述一号安装架6上设置有储液罐5,且所述储液罐5 的两端部分别与一号集流管1中的一号储液腔3及二号储液腔4相连,所述一号集流管1 及二号集流管2内侧壁上均分别设置有多个吸热凸棱18,所述一号集流管1与二号集流管 2之间设置有蛇形散热管12,所述蛇形散热管12的一端部与一号集流管1上的二号储液腔4相连,且所述蛇形散热管12的另一端部与二号集流管2上的一号储液腔3相连,所述二号安装架7上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接头8,所述固定接头8的出液口通过排液管9与二号集流管2上的一号储液腔3相连,且固定接头8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10与二号集流管2上的二号储液腔4相连,所述二号集流管2上的二号储液腔4通过连接管11 与一号集流管1上的一号储液腔3相连,所述一号集流管1与二号集流管2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对一号集流管1、二号集流管2以及蛇形散热管12进行辅助散热的多个散热片17;
19.整个装置进行工作时,通过一号安装架6及二号安装架7将整个装置进行固定安装,通过固定接头8上的进液管10向二号集流管2中的二号储液腔4中通入循环液,循环液通过连接管11导入至一号集流管1中的一号储液腔3中,一号集流管1中的循环液通过一号储液腔3流入至储液罐5中,并通过储液罐5导入至一号集流管1上的二号储液腔4 中,二号储液腔4中的循环液通过蛇形散热管12导入至二号集流管2中的一号储液腔3 中,最后通过排液管9排出,在循环液进行流动的过程中,一号集流管1及二号集流管2 内侧壁上的多个吸热凸棱18将加快一号集流管1及二号集流管2对循环液热量的吸收,同时风扇15进行工作并对蛇形散热管12进行送风,一号集流管1及二号集流管2上的多个散热片17将对一号集流管1及二号集流管2进行辅助散热,多个散热片17对风扇15 的送的风进行导向,并增加蛇形散热管12的受风面积,从而加快蛇形散热管12的散热;
2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一号集流管1及二号集流管2侧壁上均分别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安装座16,多个所述散热片17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倾角分别均匀的固定安装在两个固定安装座16之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片17呈倾斜状安装在两个固定安装座16之间,在15进行工作时倾斜的散热片17将对风向进行导向,并使风向在竖直方向上产生分流,从而有效的增加蛇形散热管12背风一侧的受风面积;
2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一号集流管1及二号集流管2侧壁上均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多个固定耳13,且所述蛇形散热管12固定安装在多个固定耳13上;
2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二号安装架7侧壁及加强固定板20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多个固定扣14,且所述连接管11固定安装在多个固定扣14上;
2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固定扣14对连接管11进行固定,防止整个装置进行工作时,连接管11产生松动;
2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一号安装架6及二号安装架7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与之固定连接的安装耳19;
2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整个装置进行工作时,可通过安装耳19对整个装置进行固定安装。
27.具体工作方式:
28.整个装置进行工作时,通过一号安装架6及二号安装架7将整个装置进行固定安装,通过固定接头8上的进液管10向二号集流管2中的二号储液腔4中通入循环液,循环液通过连接管11导入至一号集流管1中的一号储液腔3中,一号集流管1中的循环液通过一号储液腔3流入至储液罐5中,并通过储液罐5导入至一号集流管1上的二号储液腔4 中,二号储液腔4中的循环液通过蛇形散热管12导入至二号集流管2中的一号储液腔3 中,最后通过排液管9排出,在循环液进行流动的过程中,一号集流管1及二号集流管2 内侧壁上的多个吸热凸棱18将加快一号集流管1及二号集流管2对循环液热量的吸收,同时风扇15进行工作并对蛇形散热管12进行送风,一号集流管1及二号集流管2上的多个散热片17将对一号集流管1及二号集流管2进行辅助散热,多个散热片17呈倾斜状安装在两个固定安装座16之间,在15进行工作时倾斜的散热片17将对风向进行导向,并使风向在竖直方向上产生分流,从而有效的增加蛇形散热管12背风一侧的受风面积,从而加快蛇形散热管12的散热。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车用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包括两个一号安装架、二号安装架以及两个加强固定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效散热机构,一号安装架及二号安装架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两个加强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高效散热机构包括一号集流管、二号集流管及风扇,所述风扇固定安装在一号安装架及二号安装架之间,所述一号集流管及二号集流管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加强固定板的两端部之间,所述一号集流管及二号集流管中均分别设置有一号储液腔及二号储液腔,所述一号安装架上设置有储液罐,且所述储液罐的两端部分别与一号集流管中的一号储液腔及二号储液腔相连,所述一号集流管及二号集流管内侧壁上均分别设置有多个吸热凸棱,所述一号集流管与二号集流管之间设置有蛇形散热管,所述蛇形散热管的一端部与一号集流管上的二号储液腔相连,且所述蛇形散热管的另一端部与二号集流管上的一号储液腔相连,所述二号安装架上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接头,所述固定接头的出液口通过排液管与二号集流管上的一号储液腔相连,且固定接头的进液口通过进液管与二号集流管上的二号储液腔相连,所述二号集流管上的二号储液腔通过连接管与一号集流管上的一号储液腔相连,所述一号集流管与二号集流管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对一号集流管、二号集流管以及蛇形散热管进行辅助散热的多个散热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集流管及二号集流管侧壁上均分别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安装座,多个所述散热片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倾角分别均匀的固定安装在两个固定安装座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集流管及二号集流管侧壁上均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多个固定耳,且所述蛇形散热管固定安装在多个固定耳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安装架侧壁及加强固定板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多个固定扣,且所述连接管固定安装在多个固定扣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安装架及二号安装架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多个与之固定连接的安装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涉及汽车领域,该车用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包括两个一号安装架、二号安装架以及两个加强固定板,还包括高效散热机构,一号安装架机二号安装架的两端部分别通过两个加强固定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相较于传统的冷凝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高效散热机构,整个装置中的集流管通过两个加强固定板以及两个安装架进行固定安装,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个装置的强度,并且有效的防止集流管产生变形,整个装置中将集流管分成不同的腔室,并配合蛇形管以及散热风扇进行高效散热,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整个装置的散热效果,相较于传统的分体式冷凝器集流管总成,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果更佳。实用新型的工作效果更佳。实用新型的工作效果更佳。


技术研发人员:尹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依恺
技术研发日:2022.01.05
技术公布日:2022/4/1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362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