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电表NB模块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3-03-19  31


三相电表nb模块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相电表nb模块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三相nb模块pcba板的体积小,测试过程中要实现上电的同时进行通讯测试,板子上的排针需要用排母与其对接,通讯孔需要用探针与其接触,实现起来难度非常大。这种测试场景,需要被测试模块上的排针能够准确的插入到排母上,板子上面的八个孔能够与探针与针板上的探针准确的接触,要实现一次性同时测试多块板子,并且要易拿易放。因此需要配置专用的装置,完成精准和高效率测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出一种三相电表nb模块测试装置,实现排针排母准确插接,提高检测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三相电表nb模块测试装置,包括底盒,在所述底盒上表面的前侧设置定位区,后侧设置控制区,
5.所述定位区包括m型定位块和l型定位块,所述l型定位块设置在所述m型定位块前方,共同围成定位区,在所述定位区、靠近所述m型定位块处,还设有排母;所述m型定位块中心,还设有l型活动件;
6.所述控制区包括立板,在所述立板前侧设置夹钳装置,后侧设置侧板,在所述夹钳装置外侧还设有直线光轴,所述直线光轴下端连接在所述底盒上,上端通过定位块连接在所述立板上;所述直线光轴上套接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连接在针板上,所述针板后侧连接所述夹钳装置,前侧设有探针,所述探针上设有针套。
7.优选的,所述夹钳装置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铰接有连杆,下端设有套筒;所述连杆上铰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铰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套筒,通过紧固螺母连接在针板上。
8.优选的,所述连杆为l型连杆,其水平部分末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架上,垂直部分套接有手柄,所述连接架铰接在所述水平部分与垂直部分的连接处。
9.优选的,所述侧板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立板的左边沿和右边沿。
10.优选的,所述立板的中间还设有两条滑槽,夹钳装置的底座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和滑槽内贯穿有调节螺栓,将所述夹钳装置连接在所述立板上。
11.优选的,所述m型定位块中心设有凹槽,所述l型活动件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针板上设有u字型槽,所述l型活动件位于所述u字型槽下方。
12.优选的,所述l型定位块包括第一l型定位块和第二l型定位块,所述第一l型定位块和第二l型定位块开口均朝上。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m型定位块和l型定位块围成三相电表nb模块,方便准确放置三相电表nb模块;l型活动件方便将测试后的三相电表nb模块取下;此工装有四个同
样的测试位,并且针板上设有u字型槽,l型活动件位于u字型槽下方,在夹钳装置驱动下,实现四组探针同时接触到四块三相nb模块上,提高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图。
19.图中标记为:1.立板;2.定位块;3.夹钳装置;31. 底座;32. 支撑架;33. 连杆;34. 套筒;35. 连接架;36. 螺杆;4.紧固螺母;5.nb模块;7.底盒;8.排母;9.探针;10.手柄;11.侧板;12.直线光轴;13.直线轴承;14.针板;141. u字型槽;15.针套;
20.16.l型活动件;17.m型定位块;171. 凹槽;18.l型定位块;181.第一l型定位块;
21.182.第二l型定位块;19. 滑槽;2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5所示:三相电表nb模块测试装置,包括底盒7,在所述底盒7上表面的前侧设置定位区,后侧设置控制区,
25.所述定位区包括m型定位块17和l型定位块18,所述l型定位块18设置在所述m型定位块17前方,共同围成定位区,在所述定位区、靠近所述m型定位块17处,还设有排母8;所述m型定位块17中心,还设有l型活动件16;
26.所述控制区包括立板1,在所述立板1前侧设置夹钳装置3,后侧设置侧板11,在所述夹钳装置3外侧还设有直线光轴12,所述直线光轴12下端连接在所述底盒7上,上端通过定位块2连接在所述立板1上;所述直线光轴12上套接有直线轴承13,所述直线轴承13连接在针板14上,所述针板14后侧连接所述夹钳装置3,前侧设有探针9,所述探针9上设有针套15。
27.所述夹钳装置3包括底座31,在所述底座31上设有支撑架32,所述支撑架32上端铰接有连杆33,下端设有套筒34;所述连杆33上铰接有连接架35,所述连接架35铰接有螺杆36,所述螺杆36穿过所述套筒34,通过紧固螺母4连接在针板14上。
28.所述连杆33为l型连杆,其水平部分末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架32上,垂直部分套接有手柄10,所述连接架35铰接在所述水平部分与垂直部分的连接处。
29.所述侧板1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立板1的左边沿和右边沿。
30.所述立板1的中间还设有两条滑槽19,夹钳装置3的底座31上设有通孔20,所述通孔20和滑槽19内贯穿有调节螺栓,将所述夹钳装置3连接在所述立板1上。
31.所述m型定位块17中心设有凹槽171,所述l型活动件16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凹槽171内;所述针板14上设有u字型槽141,所述l型活动件16位于所述u字型槽141下方。
32.所述l型定位块18包括第一l型定位块181和第二l型定位块182,所述第一l型定位
块181和第二l型定位块182开口均朝上。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拨动手柄10,夹钳装置3通过紧固螺母4带动针板14上移,将整块针板14抬起,针板14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靠直线轴承13在直线光轴上12上移动,使得位移不会产生偏斜,直线光轴12是固定在定位块2上,然后又固定在立板1上,立板1是靠侧板11进行固定,最终固定到了盒体7的盒面上。
34.三相nb模块的放置:将三相nb模块5顺着m型定位块17和l型定位块18平行往下放,三相nb模块5上的插针就会插到排母8内,三相nb模块放到位后,旋转手柄10,夹钳装置3带动上针版14下移,探针9就会准确的接触到三相nb模块5的八个针孔上,此工装有四个同样的测试位,四组探针9同时接触到四块三相nb模块5上。
35.测试三相nb模块:打开电源开关,排母8上就会有相应的电压,通过排针给三相nb模块5上电。三相nb模块5上的信号给到探针9,探针9插在针套15里,是相通的,针套15上的接线接在底盒7内的ttl转usb的板子上,usb端通过接线接在电脑上,这样,三相nb模块上的信号就给到电脑进行测试。
36.拿取三相nb模块:拨动手柄10,夹钳装置3 带动整个针板14向上移动到位后,将l型活动件16向后拨动,三相nb模块5就会从排母8里被撬出来,再用手将三相nb模块5取出,完成整个测试。

技术特征:
1.三相电表nb模块测试装置,包括底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盒上表面的前侧设置定位区,后侧设置控制区,所述定位区包括m型定位块和l型定位块,所述l型定位块设置在所述m型定位块前方,共同围成定位区,在所述定位区、靠近所述m型定位块处,还设有排母;所述m型定位块中心,还设有l型活动件;所述控制区包括立板,在所述立板前侧设置夹钳装置,后侧设置侧板,在所述夹钳装置外侧还设有直线光轴,所述直线光轴下端连接在所述底盒上,上端通过定位块连接在所述立板上;所述直线光轴上套接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连接在针板上,所述针板后侧连接所述夹钳装置,前侧设有探针,所述探针上设有针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电表nb模块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钳装置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铰接有连杆,下端设有套筒;所述连杆上铰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铰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套筒,通过紧固螺母连接在针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电表nb模块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为l型连杆,其水平部分末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架上,垂直部分套接有手柄,所述连接架铰接在所述水平部分与垂直部分的连接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电表nb模块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立板的左边沿和右边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相电表nb模块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的中间还设有两条滑槽,夹钳装置的底座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和滑槽内贯穿有调节螺栓,将所述夹钳装置连接在所述立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电表nb模块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型定位块中心设有凹槽,所述l型活动件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针板上设有u字型槽,所述l型活动件位于所述u字型槽下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电表nb模块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定位块包括第一l型定位块和第二l型定位块,所述第一l型定位块和第二l型定位块开口均朝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相电表NB模块测试装置,包括底盒,在所述底盒上表面的前侧设置定位区,后侧设置控制区,所述定位区包括M型定位块和L型定位块,所述控制区包括立板,在所述立板前侧设置夹钳装置,后侧设置侧板,在所述夹钳装置外侧还设有直线光轴;所述针板后侧连接所述夹钳装置,前侧设有探针,探针上设有针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M型定位块和L型定位块围成三相电表NB模块,方便准确放置三相电表NB模块;L型活动件方便将测试后的三相电表NB模块取下;此工装有四个同样的测试位,并且针板上设有U字型槽,L型活动件位于U字型槽下方,在夹钳装置驱动下,实现四组探针同时接触到四块三相NB模块上,提高测试效率。提高测试效率。提高测试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董启君 赵丰华 柳翔 郝何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乾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7
技术公布日:2022/4/1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361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