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设备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57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来说,特别涉及一种电气设备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气设备(electrical equipment)是在电力系统中对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断路器等设备的统称,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部分组成,用电设备在工作时,机器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来源于电流在设备中的损耗的能量和机器摩擦产生的热量,当电气设备发热到一定程度会对用电设备造成损伤,严重时导致用电设备线路熔化,造成用电设备短路,甚至是发生火灾,因此电气设备的散热在电气设备使用中极为重要。
3.申请号为cn201820472691.9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电子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左侧设有吸热扇,所述吸热扇的右侧设有吸热管,所述吸热扇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左侧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板的左侧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电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左侧与冷凝水层内腔设有的冷胆连接,所述冷胆上设有多个大小均匀的搅水板,该散热装置利用吸热扇将电气设备中的热气吸出,并通过冷凝水层内腔进行降温,再被排除,装置中是将电气设备中的热气吸出进行降温,其降温结果对电气设备没有效果,导致电气设备散热效果不好。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气设备散热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气设备散热装置,包括出风安装底座和进风安装底座,所述出风安装底座与所述进风安装底座分别安装在电气设备柜两侧,所述出风安装底座另一侧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另一侧设置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底部设置有净化箱,所述进风安装底座另一侧底部设置有水冷箱。
8.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安装底座与所述进风安装底座四角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出风安装底座与电气设备柜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
9.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包括机箱和风扇,所述机箱一端与所述出风安装底座一侧卡接,所述风扇固定设置于所述机箱内部,所述机箱另外一端与所述集气罩一端卡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净化箱包括水箱、网板、活性炭板和入水管,所述水箱顶部固定设置有网板,所述网板上方与所述活性炭板卡接,所述入水管底端位于所述水箱内部,所述入水管贯穿所述网板和所述活性炭板,所述入水管顶部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集气罩一侧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水冷箱上方一侧设置有u型进风管,所述u型进风管一端位于所述
水冷箱内部,所述水冷箱上方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进风安装底座卡接。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使用本电气设备散热装置,安装工首先利用安装孔将出风安装底座和进风安装底座分别安装在电气设备柜两侧,进一步启动风机,利用风机通过集气罩与出风安装底座连接,通过风机将电气设备柜中的空气抽出,使电气设备柜内部形成负压,通过通过u型进风管将外部空气吸入电气设备柜中,其中利用第一连接管将风机抽出的高温有害气体通入净化箱的水箱内部,利用水箱内的净化液和活性炭板对排出的气体净化,利用水冷箱对吸入电气设备柜中的空气先进行水冷却和除尘再通入电气设备柜内部,使进入电气设备柜中的空气对电气设备进行降温,以达到电气设备的散热。利用风机将电气设备柜中的高温有毒气体抽出,并通入净化箱内,再通过水箱内的净化液对易溶于水的有害气体进行净化,利用活性炭板对不易溶于水的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使排出的气体不会污染环境;利用水冷箱将通入电气设备柜的空气先进行冷却,并将空气中的灰尘进行除尘,使通入电气设备柜中的空气成为低温无尘的空气,对电气设备进行冷却,使电气设备的散热鲜果更好。
14.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抽气装置爆炸立体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装置爆炸立体示意图。
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1.1、出风安装底座;101、安装孔;102、密封条;2、进风安装底座;3、风机;301、机箱;302、风扇;4、集气罩;5、净化箱;501、水箱;502、网板;503、活性炭板;504、入水管;505、第一连接管;6、水冷箱;601、u型进风管;602、第二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顶”、“中”、“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24.请参阅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气设备散热装置,包括出风安装底座1和
进风安装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安装底座1与所述进风安装底座2分别安装在电气设备柜两侧,所述出风安装底座1另一侧设置有风机3,所述风机3另一侧设置有集气罩4,所述集气罩4底部设置有净化箱5,所述进风安装底座2另一侧底部设置有水冷箱6。
25.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出风安装底座1来说,所述出风安装底座1与所述进风安装底座2四角均设置有安装孔101,所述出风安装底座1与电气设备柜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条102,利用安装孔101将出风安装底座1和进风安装底座2分别安装在电气设备柜两侧,此外,电气设备柜两侧连接处应开设通风口。
26.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风机3来说,所述风机3包括机箱301和风扇302,所述机箱301一端与所述出风安装底座1一侧卡接,所述风扇302固定设置于所述机箱301内部,所述机箱301另外一端与所述集气罩4一端卡接,利用风机3通过集气罩4与出风安装底座1连接,通过风机3将电气设备柜中的空气抽出,使电气设备柜内部形成负压。
27.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净化箱5来说,所述净化箱5包括水箱501、网板502、活性炭板503和入水管504,所述水箱501顶部固定设置有网板502,所述网板502上方与所述活性炭板503卡接,所述入水管504底端位于所述水箱501内部,所述入水管504贯穿所述网板502和所述活性炭板503,所述入水管504顶部通过第一连接管505与所述集气罩4一侧连接,利用第一连接管505将风机3抽出的高温有害气体通入净化箱5的水箱501内部,使有害气体通入水箱501中的净化液净化后排出,再由水箱501顶部的活性炭板503进一步吸附无法溶于净化液的有害气体,使排出的气体不会污染环境。
28.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水冷箱6来说,所述水冷箱6上方一侧设置有u型进风管601,所述u型进风管601一端位于所述水冷箱6内部,所述水冷箱6上方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管602与所述进风安装底座2卡接,利用第二连接管602将水冷箱6和进风安装底座2连接,使电气设备柜内部形成的负压并通过u型进风管601将外部空气吸入电气设备柜中,并且空气先通过水冷箱6进行冷却除尘,使进入电气设备柜中的空气对电气设备进行降温。
29.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本电气设备散热装置,安装工首先利用安装孔101将出风安装底座1和进风安装底座2分别安装在电气设备柜两侧,进一步启动风机3,利用风机3通过集气罩4与出风安装底座1连接,通过风机3将电气设备柜中的空气抽出,使电气设备柜内部形成负压,通过通过u型进风管601将外部空气吸入电气设备柜中,其中利用第一连接管505将风机3抽出的高温有害气体通入净化箱5的水箱501内部,利用水箱501内的净化液和活性炭板503对排出的气体净化,利用水冷箱6对吸入电气设备柜中的空气先进行水冷却和除尘再通入电气设备柜内部,使进入电气设备柜中的空气对电气设备进行降温,以达到电气设备的散热。
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1、利用风机将电气设备柜中的高温有毒气体抽出,并通入净化箱内,再通过水箱内的净化液对易溶于水的有害气体进行净化,利用活性炭板对不易溶于水的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使排出的气体不会污染环境。
31.2、利用水冷箱将通入电气设备柜的空气先进行冷却,并将空气中的灰尘进行除尘,使通入电气设备柜中的空气成为低温无尘的空气,对电气设备进行冷却,使电气设备的散热鲜果更好。
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
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3.以上公开的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2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