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文地质勘探抽水试验用止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地质勘探包括对地质环境的勘察、水文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的勘探检测等。水文地质通过分层抽水取样后试验监测水质环境。取样时通过眼钻探井取水,并在设计隔水层位置进行隔离止水,以达到分层抽水的效果。隔离止水通常使用到止水器,止水器下方到眼钻探井内设计位置,下放止水塞进行封堵,隔离上层涌水。由于止水塞与套管间连接需要紧密以保证密封性,因而止水塞下放时较为困难,需要借助压力设备进行,在较高压下止水塞使用寿命也较短;另止水塞定位固定效果不佳,在水压较高时易发生滑移严重影响止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的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水文地质勘探抽水试验用止水装置,解决止水塞下方困难,密封性较差,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下述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文地质勘探抽水试验用止水装置,包括止水装置,止水装置包括中座体,上座体和下座体分别与中座体的上下两端面固定连接;中座体外侧圆周面上固定设置有气囊;上座体中心位置开设通孔,轴座位于通孔内且轴座底部固定于中座体顶面;轴座外圆周面上设置定位气囊;中座体内开设有阶梯孔,定位滑块位于阶梯孔内;套管上设有定位齿条,定位滑块的一端与定位气囊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套管上的定位齿条接触连接;
6.进一步的,定位齿条固定在套管内壁上,以套管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布设;定位齿条的长度方向与套管的长度方向平行,定位齿条设置有三角状的内凹齿;
7.进一步的,上座体和下座体以及中座体的横截面呈圆形,上座体和下座体的直径大于中座体的直径;上座体和下座体的直径小于套管的内径;
8.进一步的,轴座呈圆柱形结构,轴座高度值小于上座体高度值;
9.进一步的,气囊的高度值与中座体高度值相同;定位气囊的高度值与轴座的高度值相同;
10.进一步的,气囊和定位气囊分别连接有充气管;
11.进一步的,定位滑块端头呈三角状结构;
12.进一步的,定位滑块截面呈圆柱形,定位滑块上设置有轴肩;
13.进一步的,阶梯孔至少设有两个,阶梯孔以中座体轴线程对称布设;阶梯孔的轴线与中座体的通孔的轴垂直;阶梯孔包括大径孔和小径孔,小径孔直径小于大径孔,大径孔的一端与通孔相通;小径孔一端与外界相通;
14.更进一步的,大径孔内安装压簧,压簧套接于定位滑块上,压簧的一端与定位滑块的轴肩相接触,另一端与大径孔远离通孔的端面相接触;
15.更进一步的,阶梯孔直径大于定位滑块轴肩的直径;
16.进一步的,下座体左侧安装有定位套;
17.更进一步的,定位套呈半圆环状结构;定位套的高度值小于下座体的高度值;
18.进一步的,套管上安装有定位导柱;定位导柱长度方向与套管的轴线方向平行;
19.进一步的,上座体上设置刻度尺,刻度尺的长度方向沿着套管的轴向方向;
20.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采用充气止水的方式,使止水装置在下放时不与套管直接接触,因而下放压力小,无需借助压力设备,操作更方便;采用定位气囊加强定位支撑效果,以调高止水装置承受水压的性能。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止水装置与套管装配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止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齿条与止水装置连接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滑块安装于阶梯孔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中,1
‑
套管,2
‑
止水装置,3
‑
刻度尺,4
‑
充气管,5、气囊,6、定位气囊,7、轴座,8、上座体,9、中座体,10、下座体,11、定位滑块,12、压簧,13、阶梯孔,14、通孔,15、定位套,16、定位导柱,17、定位齿条,18、内凹齿,19、轴肩,20、大径孔,21、小径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29.请参阅如图1
‑
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文地质勘探抽水试验用止水装置2,包括上座体8、中座体9和下座体10;上座体8、中座体9和下座体10呈圆柱状结构,横截面为圆形;上座体8中心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4,通孔14中安装有轴座7,轴座7呈圆柱状结构,轴座7底部与中座体9顶面固定连接;轴座7外圆周面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气囊6;定位气囊6起到定位作用。
30.定位滑块11的一端与定位气囊6固定连接,定位滑块11安装于上座体8中,上座体8开设有阶梯孔13和阶梯孔13,定位滑块11穿过阶梯孔13和阶梯孔13,阶梯孔13和阶梯孔13是共用同一个中心线,即阶梯孔13和阶梯孔13的截面是同心圆;阶梯孔13的直径大于阶梯孔13的直径,阶梯孔13的两端其中一端是与中座体9的通孔14相通,另一端位于上座体8中;阶梯孔13的长度小于阶梯孔13的长度;阶梯孔13为通孔14,一端位于阶梯孔13的端面,另一端连通到上座体8外圆周面上,与大气相通。
31.定位滑块11设置有轴肩19,轴肩19的直径小于阶梯孔13的直径;定位滑块11上套设有压簧12,压簧12一端顶在定位滑块11的轴肩19上,另一端顶在阶梯孔13端面上,即阶梯
孔13不与通孔14连通的一端的端面上;定位滑块11可以实现在阶梯孔13和阶梯孔13中直线往复移动,弹簧的作用力下,实现复位和压紧套管1;定位滑块11外侧设置压簧12以对定位滑块11起到回位作用。
32.套管1上安装有定位齿条17,定位齿条17的安装位置与定位滑块11对应,定位滑块11端头设置为三角状,定位齿条17的形状为三角状,定位滑块11与定位齿条17中的内凹齿18相配合,气囊5充气时,会推动定位滑块11在阶梯孔13和阶梯孔13中移动,定位滑块11伸出阶梯孔13之外,与定位齿条17的内凹齿18相配合,起到整个止水装置2相对套管1固定的作用,实现定位;利用齿形结构使止水装置2与套管1间位置固定,在止水装置2受压产生一定位置后定位滑块11起到限位效果,能使止水装置2承受更高的水压以保证密封性。
33.定位滑块11采用两个,沿着上座体8径向分布,以上座体8轴心线呈对称分布;定位气囊6与充气管4连接,充气管4将外界的气体充入定位气囊6中,实现气囊5推动定位滑块11,从而实现止水装置2相对套管1壁面的定位;
34.上座体8下面固定安装中座体9,中座体9呈圆柱状结构,中座体9外圆周面上安装有气囊5,气囊5与充气管4连接,充气管4的气体进入气囊5中,气囊5与套管1内壁接触连接,起到阻隔水的作用,起到定位止水装置2的作用;将止水装置2内定位滑块11位置与套管1内定位齿条17所在位置对齐后下放,下放深度到达止水位置后通过充气设备向定位气囊6和气囊5内充气,气囊5鼓起后封堵止水孔,对隔水层涌水进行封堵。
35.下座体10固定安装于中座体9之下,下座体10左侧固定安装有定位套15,定位套15呈半圆环形状,套管1上安装有定位导柱16,定位导柱16与套管1长度方向平行,定位导柱16起到的作用是,在下方止水装置2时,定位导柱16与定位套15位置对应后,将止水装置2下方,保证止水装置2的定位,保证定位滑块11与定位齿条17的位置对应。
36.在上座体8上安装有沿套管1轴向方向的刻度尺3,刻度尺3作用是实现方便确定止水装置2下方深度。
37.装置工作原理:在下止水装置2时,在下止水装置2时,将止水装置2内定位滑块11位置与套管1内定位齿条17所在位置对齐后下放,将止水装置2内定位滑块11位置与套管1内定位齿条17所在位置对齐后下放,下放深度到达止水位置后通过充气设备向定位气囊6和止水气囊5内充气,止水气囊5鼓起后封堵止水孔,对隔水层涌水进行封堵,同时定位气囊6鼓起后推动定位滑块11移动,定位滑块11端头伸出上座体8外与定位齿条17接触,利用齿形结构使止水装置2与套管1间位置固定,止水装置2实现良好的密封性,实现水流的分隔。
38.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