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力电厂汽轮机控制技术,尤其是一种用于电厂低压缸切缸的转子轮毂测温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厂机组容量的不断扩大,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安全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切除低压缸的运行方式可实现电力生产和热力生产的解藕运行,提升热电机组的供热调峰能力。现有的汽轮机低压缸切缸改造中,温度检测多位于末级主动叶片的叶顶处,不能测量叶片根部的温度,由于叶片通过根部与轮毂连接,叶片根部承担着转子高速旋转时的离心拉应力、切应力,叶片根部温度超过允许值容易造成叶片与轮毂断裂,对机组安全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如公告号为cn211717647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燃煤电厂低压缸切缸改造后汽轮机转子轮毂测温装置”,包括低压缸、气缸密封脂、第一方形槽和封焊块,所述低压缸的顶端安装有低压缸结合面,所述低压缸结合面的顶端设置有气缸密封脂,所述低压缸结合面的顶端均匀设置有第一方形槽,所述第一温度套管和第二温度套管的内部皆安装有测温元件,所述隔板的顶端均匀设置有第二方形槽,所述第二温度套管的底端套接有限位圈,所述隔板的底端安装有焊锡条;该实用新型通过实时监测汽轮机转子末级轮鼓温度,保证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温度套管不与动叶发生碰磨,防止温度套管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发生震动,导致测点失效,保证开槽安装温度后汽缸结合面的严密性。但是,该文件公开的测温装置中,第二温度套管的安装固定结构可靠性差,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厂低压缸切缸的转子轮毂测温装置,用于对叶片根部温度进行检测。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厂低压缸切缸的转子轮毂测温装置,包括固定在气缸内表面的测温支架,所述测温支架包括与气缸内表面固定相连的第一弧形固定架,所述第一弧形固定架的两端设有向转子轮毂延伸的径向支架,两个所述径向支架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固定架平行的第二弧形固定架,所述第二弧形固定架的中部设有径向测温孔,所述第一弧形固定架的中部设有径向安装孔,温度套管穿设在所述径向安装孔、所述径向测温孔内,所述温度套管的端部伸出所述径向测温孔,所述气缸的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温度套管对应的套管安装孔。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电厂低压缸切缸的转子轮毂测温装置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6.进一步地,所述气缸的结合面上设有所述套管安装孔。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弧形固定架包括中部定位架和多个弧形连接条,所述中部定位架上还设有多个与所述径向测温孔连通的侧部感温孔。
8.进一步地,所述温度套管上设有与所述径向测温孔配合的第一定位环 。
9.进一步地,所述温度套管上设有与所述径向安装孔配合的第二定位环 。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固定架的侧面还设有与所述径向安装孔连通的凹槽,所述温度套管上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定位块。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固定架上还设有弧形隔离槽。
12.进一步地,所述径向支架上设有径向隔离槽。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由第一弧形固定架、第二弧形固定架、径向支架构成的测温支架,温度套管安装在测温支架上,使得温度套管在气缸内安装可靠,测温支架还可对温度套管进行保护防止温度套管与汽轮机叶片碰撞;具体而言,温度支架固定在气缸的内表面且位于末级主动叶片、次末级主动叶片之间,径向支架的长度根据汽轮机气缸的内径、转子轮毂的直径确定,使得第二弧形固定架靠近转子轮毂的外表面但不与转子轮毂接触,由此可通过测温支架上安装的温度套管对转子轮毂进行非接触式测温 。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厂低压缸切缸的转子轮毂测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15.图2为图1中的转子轮毂测温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测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感温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如图1至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厂低压缸切缸的转子轮毂测温装置的实施例中,该用于电厂低压缸切缸的转子轮毂测温装置包括固定在气缸内表面的测温支架10,测温支架10包括与气缸内表面固定相连的第一弧形固定架11,第一弧形固定架11的两端设有向转子轮毂延伸的径向支架13,两个径向支架13的端部设有与第一弧形固定架11平行的第二弧形固定架12,第二弧形固定架12的中部设有径向测温孔101,第一弧形固定架11的中部设有径向安装孔102,温度套管20穿设在径向安装孔102、径向测温孔101内,温度套管20的端部伸出径向测温孔101,气缸的壳体上设有与温度套管20对应的套管安装孔。本技术通过设置由第一弧形固定架、第二弧形固定架、径向支架构成的测温支架,温度套管安装在测温支架上,使得温度套管在气缸内安装可靠,测温支架还可对温度套管进行保护防止温度套管与汽轮机叶片碰撞;具体而言,温度支架固定在气缸的内表面且位于末级主动叶片、次末级主动叶片之间,径向支架的长度根据汽轮机气缸的内径、转子轮毂的直径确定,使得第二弧形固定架靠近转子轮毂的外表面但不与转子轮毂接触,由此可通过测温支架上安装的温度套管对转子轮毂进行非接触式测温 。
2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汽轮机的气缸结合面上设有与温度套管对应的所述套管安装孔,由此不需要在气缸壳体上再另外钻孔。优选地,第二弧形固定架12包括中部定位架121和多个弧形连接条122,中部定位架121上还设有多个与径向测温孔101连通
的侧部感温孔123,中部定位架121通过多个弧形连接条122与径向支架13连接,多个弧形连接条122之间形成隔离间隙可减少径向支架、中部定位架之间的温度传递,使得中部定位架附近的温度更接近转子轮毂的温度;多个侧部感温孔使得感温套管的端部能充分与中部定位架附近的气体接触,准确地检测中部定位架处的温度,由此获得转子轮毂的温度;可以理解是,由于第二弧形固定架靠近转子轮毂,温度套管的端部虽然不接触转子轮毂,但通过靠近转子轮毂安装的温度套管可获得比较接近转子轮毂实际温度的测量温度,该测量温度相当于转子轮毂的实际温度,由此通过此种非接触式测温对转子轮毂的温度进行检测。
2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温度套管20上设有与径向测温孔101配合的第一定位环21,由此方便温度套管的安装定位,防止温度套管的端部伸出第二弧形固定架过长与转子轮毂碰撞。优选地,温度套管20上设有与径向安装孔102配合的第二定位环22,由此使得温度套管在测温支架上安装可靠。
2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弧形固定架11的侧面还设有与径向安装孔102连通的凹槽,温度套管20上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定位块23,由此方便温度套管的安装固定。优选地,第一弧形固定架11上还设有弧形隔离槽111,径向支架13上设有径向隔离槽131,由此在保证测温支架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测温支架的重量,减少气缸壳体与第二弧形固定架之间的热力传递。
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