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轮轴及与后轮轴配合的后叉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59



1.本实用新型属于后轮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后轮轴及与后轮轴配合的后叉。


背景技术:

2.机动或非机动的两轮车中,由于选用的轮毂会与前叉或后叉之间的存有一定空隙,所以在后期车轮的装配过程中会出现向一侧的偏移,导致使用过程中的出现偏向以及由于偏向导致的零部件磨损严重。尤其时后轮作为驱动轮,上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后轮轮毂与后叉之间不匹配,导致使用过程中出现偏向以及造成零部件磨损加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轮轴及与后轮轴配合的后叉。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后轮轴,包括后轮轴本体,所述后轮轴本体的中部设有直径大于后轮轴本体的车轮安装凸台,所述车轮安装凸台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车轮安装凸台两侧的后轮轴本体上分别套设有与车轮安装凸台抵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轴向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套筒的外端焊接有堵头,所述第二套筒外侧的后轮轴本体上设有第一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上旋接有与第二套筒抵接的紧固螺母。通过在车轮安装凸台的两侧设置同等轴向长度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并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外侧分别增设堵头和紧固螺母对其限位,使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将车轮安装凸台夹紧定位,为后续车轮的安装提供基准位置,避免出现偏向以及因此产生的零部件磨损严重的情况。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车轮安装凸台远离第一螺纹段一侧的后轮轴本体上设有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螺纹段相配合的内螺纹。通过第一套筒螺接于后轮轴本体上,以配合堵头相对于后轮轴本体的位置固定。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车轮安装凸台和第一螺纹段之间的后轮轴本体上设有花键槽,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与花键槽相配合的花键凸起。第二套筒与后轮轴本体的花键联接,快速实现第二套筒在后轮轴本体上的安装操作。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后轮轴本体的两端均设有安装导向部,所述安装导向部均呈内侧大外侧小的圆台状。通过圆台状的安装导向部以便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及紧固螺母在后轮轴本体上的安装便利性。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第一套筒、车轮安装凸台及第二套筒的外壁直径相等。三者的外径相等提高整体操作的快捷便利程度。
10.一种与后轮轴配合的后叉,包括后叉本体和后轮轴,所述后叉的下部设有第一叉体和第二叉体;所述第一叉体和第二叉体的下部均设有允许后轮轴本体穿过的安装孔,两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与第一套筒的外壁相配合;两所述安装孔外侧之间的间距与第一套筒、
第二套筒及车轮安装凸台的整体轴向长度相等。通过两安装孔的内径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及车轮安装凸台的外径配合,实现后轮轴在后叉上的双向快速安装;且两安装孔的最外侧之间的间距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及车轮安装凸台的整体轴向长度相等,以确保车轮安装凸台在第一叉体和第二叉体居中的安装。
11.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车轮安装凸台的两侧设置同等轴向长度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并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外侧分别增设堵头和紧固螺母对其限位,使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将车轮安装凸台夹紧定位,为后续车轮的安装提供基准位置,避免出现偏向以及因此产生的零部件磨损严重的情况。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后轮轴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后叉与后轮轴组合示意图。
15.附图中:1、后轮轴本体,11、车轮安装凸台,12、第二螺纹段,13、花键槽,14、第一螺纹段,15、安装导向部,2、第一套筒,21、堵头,3、第二套筒,4、紧固螺母,5、后叉本体,51、第一叉体,52、第二叉体,5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17.如附图所示,一种后轮轴及与后轮轴配合的后叉,包括后叉本体5和后轮轴本体1,所述后叉的下部设有第一叉体51和第二叉体52;所述第一叉体51和第二叉体52的下部均设有允许后轮轴本体1穿过的安装孔53。所述后轮轴本体1的中部设有直径大于后轮轴本体1的车轮安装凸台11,所述车轮安装凸台11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车轮安装凸台11两侧的后轮轴本体1上分别套设有与车轮安装凸台11抵接的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3,所述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3的轴向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套筒2、车轮安装凸台11及第二套筒3的外壁直径相等。所述第一套筒2的外端焊接有堵头21;所述车轮安装凸台11靠近第一套筒2一侧的后轮轴本体1上设有第二螺纹段12,所述第一套筒2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螺纹段12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车轮安装凸台11靠近第二套筒3一侧的后轮轴本体1上设有花键槽13,所述第二套筒3的内壁上设有与花键槽13相配合的花键凸起。所述花键槽13外侧的后轮轴本体1上设有第一螺纹段14,所述第一螺纹段14上旋接有与第二套筒3抵接的紧固螺母4。
18.所述后轮轴本体1的两端均设有安装导向部15,所述安装导向部15均呈内侧大外侧小的圆台状。
19.第一套筒2的外径与安装孔53的内径相配合;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及车轮安
装凸台11的整体轴向长度和两所述安装孔53外侧之间的间距相等。也就是说,堵头21的内侧与第一叉体51的外侧接触,紧固螺母4的内侧与第二叉体52的外侧相接触,在不改变第一叉体51与第二叉体52间距的情况下,实现对车轮安装凸台11在车叉内的居中设置。
20.综上所述本装置在使用时,将车轮放置于后叉内,操作后轮轴本体1穿过后叉及后叉内的车轮;将第一套筒2和第二套筒3分别由两端套设在后轮轴本体1上,第一套筒2通过螺接于后轮轴本体1上实现位置固定,第二套筒3通过外侧的紧固螺母4实现对其压紧固定,堵头21的内侧与第一叉体51的外侧接触,紧固螺母4的内侧与第二叉体52的外侧相接触,在不改变第一叉体51与第二叉体52间距的情况下,实现对车轮安装凸台11在车叉内的居中设置。
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后轮轴及与后轮轴配合的后叉,通过在车轮安装凸台的两侧设置同等轴向长度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并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外侧分别增设堵头和紧固螺母对其限位,使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将车轮安装凸台夹紧定位,为后续车轮的安装提供基准位置,避免出现偏向以及因此产生的零部件磨损严重的情况。
22.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23.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上”、“下”、“外侧”“内侧”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位置上的相对关系,而不必给予定性。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2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2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