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加热炉自动化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7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生产领域,具体为中频加热炉自动化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钢管生产流程中通常会使用到中频加热炉,中频加热炉是一种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中频(300hz以上至1000hz)的电源装置,把三相工频交流电,整流后变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变为可调节的中频电流,供给由电容和感应线圈里流过的中频交变电流,在感应圈中产生高密度的磁力线,并切割感应圈里盛放的金属材料,在金属材料中产生很大的涡流,加热完毕后的钢管棒料后通常会通过出料装置将棒料送入锻造设备内进行下部一工序,所以加热炉的出料装置同时也是锻造设备的进料装置。
3.现有的中频加热炉出料装置通常采用倾斜放置的导轨将加热后的棒料进行下料和导入锻造设备,由于棒料依靠导轨的倾斜度自动滚下,因此棒料容易在装置内产生扎堆现象从而影响其出炉,且现有的中频加热炉出料装置通常只是将加热后的棒料进行下料再将其导入锻造设备内,不便对加热后的棒料进行检测,而棒料出料时会有三种现象分别为欠热、过热和正常,欠热的棒料加热不均匀锻造效果差,而过热的棒料则加热过度导致棒料损坏无法进行锻造,欠热和过热的棒料进入锻造设备会一同被锻造,使部分生产资金用于生产质量较差的钢管从而增加不必要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中频加热炉自动化出料装置,以解决棒料容易堵塞和不便对棒料品质进行检测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中频加热炉自动化出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检测组件,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下料组件,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出料口。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料组件通过旋转电机启动后输出端通过第一旋转轴驱动支撑架和推板旋转,将外壳内储存的棒料推动以防止棒料堆积导致堵塞,检测组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棒料温度,方便对不同情况的棒料进行检测和分类处理。
7.进一步的,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位于装置主体背部的伺服电机和安装于外壳背部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外部套接有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连接有推板,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外部套接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内部安装有红外传感器,所述旋转件的顶部设置有棒料。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电机启动后输出端通过第一旋转轴驱动支撑架和推板旋转,将外壳内储存的棒料推动以防止棒料堆积导致堵塞,之后棒料通过外壳内的斜坡进入装置主体内部掉落在旋转件上的凹槽内,伺服电机启动输出端通过第二旋转轴驱动旋
转件顺时针旋转使棒料从第一出料口出料进入锻造设备内。
9.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位于旋转件内部一侧的温度传感器、连接于装置主体内部一侧的导轨和安装于装置主体内部上方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导轨的内部安装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挡板。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棒料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向控制面板发出信号改变伺服电机输出端旋转方向,伺服电机启动后输出端驱动旋转件逆时针旋转使过热的棒料从第三出料口出料,以便于过热的棒料废物回收,当棒料温度过低时温度传感器向控制面板发出信号改变伺服电机输出端旋转方向同时开启直线电机,直线电机启动后拉动第二挡板移动将第二出料口打开,之后通过伺服电机启动后输出端驱动旋转件逆时针旋转使欠热的棒料从第二出料口出料,以便于欠热的棒料重新回炉加热,当棒料温度正常时伺服电机启动输出端通过第二旋转轴驱动旋转件顺时针旋转使棒料从第一出料口出料进入锻造设备内。
11.进一步的,所述旋转件的顶部和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棒料相适配。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棒料通过外壳内的斜坡进入装置主体内部掉落在旋转件上的凹槽内,伺服电机启动输出端通过第二旋转轴驱动旋转件顺时针旋转使棒料从第一出料口出料进入锻造设备内。
13.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均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均呈环形阵列分布。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棒料进入凹槽后红外传感器检测到凹槽内有棒料自动向控制面板发出信号开启两个电动推杆,两个电动推杆启动后输出端分别驱动两个第一挡板闭合防止其他棒料进入装置主体内,同时温度传感器检测棒料温度,方便对不同情况的棒料进行检测和分类处理。
15.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推杆和第一挡板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电动推杆和第一挡板均沿装置主体纵轴中心线镜像分布。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进入凹槽后红外传感器检测到凹槽内有棒料自动向控制面板发出信号开启两个电动推杆,两个电动推杆启动后输出端分别驱动两个第一挡板闭合防止其他棒料进入装置主体内。
17.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所述电动推杆、直线电机、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旋转电机和伺服电机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外壳的内部下方、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均呈斜坡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开启或关闭电动推杆、直线电机、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旋转电机和伺服电机,棒料通过外壳内的斜坡进入装置主体内部掉落在旋转件上的凹槽内。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推板、旋转件、红外传感器、旋转电机和伺服电机,首先通过旋转电机配合推板在外壳内推动棒料使棒料难以堆积,降低棒料堵塞出料装置的可能性,之后通过伺服电机、红外传感器和旋转件配合逐个将棒料输入至锻造设备内防止棒料在上料时堆积堵塞,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一个棒料离开旋转件后向控制面板发出信号自动开启伺服电机使下一个棒料进入旋转件内准备上料,防止棒料堵塞,同时增加出料装置自动化程度;
21.2、本实用新型通过伺服电机、温度传感器、电动推杆、直线电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一个棒料进入旋转件后通过电动推杆与第一挡板配合防止另一个棒料进入装置主体内,之后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棒料温度,当棒料温度过高时伺服电机与旋转件配合使过热的棒料从第三出料口出料,当棒料温度过低时直线电机拉动第二挡板移动使第二出料口打开,之后通过伺服电机与旋转件配合使欠热的棒料从第二出料口出料以方便重新回炉加热,当棒料温度正常时通过伺服电机与旋转件配合使棒料从第一出料口出料进入锻造设备内,方便对不同情况的棒料进行检测和分类处理。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件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装置主体;2、外壳;3、进料口;4、第一出料口;5、控制面板;6、检测组件;601、电动推杆;602、第一挡板;603、第二挡板;604、直线电机;605、导轨;606、温度传感器;7、下料组件;701、支撑架;702、第一旋转轴;703、推板;704、旋转件;705、红外传感器;706、第二旋转轴;707、旋转电机;708、伺服电机;8、第二出料口;9、第三出料口;10、棒料。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30.中频加热炉自动化出料装置,如图1

3所示,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检测组件6,方便对棒料10进行检测,对不同情况的棒料10进行分流,装置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外壳2,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下料组件7,防止棒料10在外壳2和装置主体1内堆积导致堵塞,外壳2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3,装置主体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出料口4和第二出料口8,装置主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三出料口9,外壳2的内部下方、第一出料口4和第二出料口8均呈斜坡状,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安装有控制面板5,且电动推杆601、直线电机604、温度传感器606、红外传感器705、旋转电机707和伺服电机708均与控制面板5电性连接,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5开启或关闭电动推杆601、直线电机604、温度传感器606、红外传感器705、旋转电机707和伺服电机708。
31.参阅图2

5,下料组件7包括位于装置主体1背部的伺服电机708和安装于外壳2背部的旋转电机707,旋转电机707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旋转轴702,第一旋转轴702的外部套接有两个支撑架701,两个支撑架701之间连接有推板703,伺服电机708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旋转轴706,第二旋转轴706的外部套接有旋转件704,旋转件704的顶部和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与棒料10相适配,旋转件704的内部安装有红外传感器705,旋转件704的顶部设置有棒料10,伺服电机708启动输出端通过第二旋转轴706驱动旋转件704顺时针旋转使
棒料10从第一出料口4出料进入锻造设备内,当红外传感器705检测到一个棒料10离开旋转件704后向控制面板5发出信号自动关闭电动推杆601使下一个棒料10进入凹槽内准备上料,之后装置重复上述检测和出料流程使装置全自动化循环工作。
32.参阅图2和5,检测组件6包括位于旋转件704内部一侧的温度传感器606、连接于装置主体1内部一侧的导轨605和安装于装置主体1内部上方的电动推杆601,温度传感器606和红外传感器705均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温度传感器606和红外传感器705均呈环形阵列分布,电动推杆60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挡板602,电动推杆601和第一挡板602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电动推杆601和第一挡板602均沿装置主体1纵轴中心线镜像分布,导轨605的内部安装有直线电机604,直线电机60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挡板603,当棒料10温度过低时温度传感器606向控制面板5发出信号改变伺服电机708输出端旋转方向同时开启直线电机604,直线电机604启动后拉动第二挡板603移动将第二出料口8打开,之后通过伺服电机708启动后输出端驱动旋转件704逆时针旋转使欠热的棒料10从第二出料口8出料,以便于欠热的棒料10重新回炉加热。
33.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工作人员将进料口3与中频加热炉的下料口相连接,工作人员再将第一出料口4与锻造设备的上料口相连接,之后工作人员在第二出料口8和第三出料口9下方放置容器以便将欠热的棒料10收集再次加热和对过热的棒料10进行废物回收,中频加热炉工作结束后棒料10通过进料口3进入外壳2内部,之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5开启旋转电机707,旋转电机707启动后输出端通过第一旋转轴702驱动支撑架701和推板703旋转,将外壳2内储存的棒料10推动以防止棒料10堆积导致堵塞,之后棒料10通过外壳2内的斜坡进入装置主体1内部掉落在旋转件704上的凹槽内,之后红外传感器705检测到凹槽内有棒料10自动向控制面板5发出信号开启两个电动推杆601和伺服电机708,两个电动推杆601启动后输出端分别驱动两个第一挡板602闭合防止其他棒料10进入装置主体1内,同时温度传感器606检测棒料10温度,当棒料10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606向控制面板5发出信号改变伺服电机708输出端旋转方向,伺服电机708启动后输出端驱动旋转件704逆时针旋转使过热的棒料10从第三出料口9出料,以便于过热的棒料10废物回收,当棒料10温度过低时温度传感器606向控制面板5发出信号改变伺服电机708输出端旋转方向同时开启直线电机604,直线电机604启动后拉动第二挡板603移动将第二出料口8打开,之后通过伺服电机708启动后输出端驱动旋转件704逆时针旋转使欠热的棒料10从第二出料口8出料,以便于欠热的棒料10重新回炉加热,当棒料10温度正常时伺服电机708启动输出端通过第二旋转轴706驱动旋转件704顺时针旋转使棒料10从第一出料口4出料进入锻造设备内,当红外传感器705检测到一个棒料10离开旋转件704后向控制面板5发出信号自动关闭电动推杆601使下一个棒料10进入凹槽内准备上料,之后装置重复上述检测和出料流程使装置全自动化循环工作。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1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