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加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一般设有加热垫,一般是在座椅内设置加热用的电热丝结构,在发动机启动后电热丝能够借助电动机的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而看到对座椅进行加热,在冬日乘车时,乘客会感觉更加舒适。
3.常规的电热丝是采用发动机处的电动机进行带动,尾气处排出的尾气的热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整个动力系统的能耗较大;同时,相应的排气系统中热端管件处的散热压力较大,散热能力要求较强,若此处散热被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后续排气系统中的冷却排气段,导致排出的尾气温度过高,影响共鸣器和消音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器,以解决常规的汽车座椅加热器在进行加热时,采用发动机处的电动机进行带动,进而使得整个动力系统的能耗较大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器,包括车体和座椅本体,座椅本体安装在车体内,还包括加热单元,加热单元包括导热管、导热环以及若干柔性的导热片,导热环同轴套设在热端管件处,导热管的一端与导热环的外壁可拆卸连接,导热管的另一端位于本体座椅内,导热片位于座椅本体内,且导热片的一端与导热管连接。
6.基础方案的原理及其优点:在对座椅本体进行加热时,导热管端部与导热环的外壁处于连接状态,此时导热管与导热环连接,导热环导出的热量传递至导热管上,导热管将热量传递至若干导热片上,导热片将热量均匀的传递至座椅本体内,实现对汽车座椅的加热,加热的效率高,且能将汽车尾气的热量的传递至座椅本体上,实现对汽车尾气热量的充分利用,能够降低动力系统的能耗,同时也能够降低热端管件和冷却排气段处的散热压力,散热速度加快。
7.进一步,座椅本体包括底座和椅背,椅背的下侧铰接在底座的一侧上,一部分导热片均匀安装在底座内,另一部分导热片均匀安装在椅背内。
8.通过上述设置,位于底座内导热片能将热量均匀的传递至底座内,同时位于椅背内导热片能将热量均匀的传递至椅背内,实现对底座和椅背的同时加热,乘客乘坐时背部和臀部均感觉更为舒适。
9.进一步,导热管水平固定安装在底座靠近椅背的一侧内,且椅背内的导热片与底座内的导热片错位设置。
10.通过上述设置,导热管水平固定安装在底座靠近椅背的一侧内,能够有效的控制位于椅背和底座内导热片的长度,使得热量的传递快速高效,错位设置能让导热片的导热更加均匀。
11.进一步,柔性的导热片为铜片。
12.通过上述设置,当椅背相对于底座底座转动时,位于椅背内的导热片能够相对于导热管转动,使得导热片能够同步的弯折,实现对椅背的持续加热。
13.进一步,还包括温控单元,温控单元包括处理器、伸缩杆以及控制伸缩杆伸长或缩短的控制器,导热管靠近座椅本体的一端内固定设置有测温模块,测温模块和控制器均与处理器电联接,导热管包括固定管和连接管,固定管固定安装在底座内,连接管的一端与固定管的端部铰接,固定管的另一端与导热环的外壁卡扣连接,伸缩杆的一端与车体固定链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连接管靠近导热环的一端铰接。
14.通过上述设置,测温模块能对固定管的温度进行测定,测温模块将温度实时的传递至处理器中,当测得的固定管的温度大于45℃时,处理器向控制器发出断开信号,此时控制器控制气压泵控制伸缩杆缩短,使得连接管与导热环的连接处断开;当固定管的温度大于20℃时,处理器向控制器发出连接信号,可实现对连接管与导热环连接处的再次连接,进而可对导热片的导热温度进行控制,能够有效控制汽车座椅的加温范围,相应的温度不过高也不过低,且实现对汽车尾气热能的充分利用。
15.进一步,导热环的外壁上设有可供连接管的端部嵌入的卡槽,卡槽的内壁可与连接管的端部相抵。
16.通过上述设置,在控制连接管与导热环连接时,推动连接管的端部嵌入到卡槽内,使得连接管与导热环更加稳定的连接。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器中座椅本体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导热管、导热环和伸缩杆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车体1、座椅本体10、底座101、椅背102、导热管20、固定管201、连接管202、导热环30、卡槽301、导热片40、伸缩杆50、测温模块60。
21.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器,包括车体1、座椅本体10、温控单元和加热单元,座椅本体10包括底座101和椅背102,椅背102的下侧铰接在底座101的左侧上,底座101水平安装在车体1内。
22.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单元包括导热管20、导热环30以及若干柔性的导热片40,柔性的导热片40为铜片,导热环30同轴套设在热端管件处,导热管20包括固定管201和连接管202,固定管201水平焊接在底座101内,连接管202的一端与固定管201的端部铰接,导热环30的外壁上设有可供连接管202的端部嵌入的卡槽301,卡槽301的内壁可与连接管202的端部相抵,导热片40位于座椅本体10内,且导热片40的一端与导热管20焊接,一部分导热片40均匀安装在底座101内,另一部分导热片40均匀安装在椅背102内,同时导热管20水平焊接在底座101的左侧内,且椅背102内的导热片40与底座101内的导热片40错位设置。
23.如图2所示,温控单元包括处理器、伸缩杆50以及控制伸缩杆50伸长或缩短的控制器,固定管201的前端内胶接有测温模块60,测温模块60和控制器均与处理器电联接,固定
管201的另一端与导热环30的外壁卡扣连接,伸缩杆50的一端与车体1固定链接,伸缩杆50的另一端与连接管202靠近导热环30的一端铰接;伸缩杆50位于连接管202的上侧,伸缩杆50为气压伸缩杆50,伸缩杆50外界有气压泵(未画出),气压泵与控制器电联接。
24.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器在使用时,当需要对座椅本体10进行加热时,处理器接收到加热信号,此时处理器向控制器发出连接信号,控制器控制气压泵启动且控制控制伸缩杆50伸长,此时伸缩杆50伸长后面,推动连接管202的端部嵌入到卡槽301内,使得连接管202与导热环30连接,此时导热环30导出的热量传递至连接管202上,连接管202将热量传递至固定管201处,此时固定管201将热量传递至若干导热片40上,导热片40将热量均匀的传递至底座101内和椅背102内,实现对汽车座椅的加热。
25.此过程中,测温模块60能对固定管201的温度进行测定,测温模块60将温度实时的传递至处理器中,当测得的固定管201的温度大于45℃时,处理器向控制器发出断开信号,此时控制器控制气压泵控制伸缩杆50缩短,使得连接管202与导热环30的连接处断开;当固定管201的温度大于20℃时,处理器向控制器发出连接信号,可实现对连接管202与导热环30连接处的再次连接,进而可对导热片40的导热温度进行控制,能够有效控制汽车座椅的加温范围,相应的温度不过高也不过低,且实现对汽车尾气热能的充分利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