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型椅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51



1.本实用新型属于椅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风型椅垫。


背景技术:

2.现有椅垫主要有海绵等蓬松填充物制成,弹性较好,但通风性较差,散热不佳,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使用,效果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主动散热的一种通风型椅垫。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通风型椅垫,包括海绵主体、设于所述海绵主体上部的接触面、设于所述海绵主体的下部的安装面、设于所述海绵主体中间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主体内部设有多个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包括设于所述海绵主体内部的多个排气孔、连通所述排气孔与所述通孔的被动散热通道和设于所述排气孔的主动散热组件;多个排气单元增加了椅垫内部的空隙,在使用时排气孔会受到挤压,压迫其中的空气进入海绵的细小空间中或者通过被动散热通道释放到通孔中,在排气孔释放时,外界空气以及海绵内部的气体会进入排气孔,增强了椅垫的通风性。
5.所述主动散热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排气孔下部的底座、设于所述底座的储气仓、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压力盖、连接所述压力盖与底座的回复弹簧、设于所述海绵主体的多个通气孔、固定连接于所述压力盖且滑动连接于所述通气孔的气嘴、连通所述储气仓的进气孔、滑动连接于所述进气孔的进气阀、设于所述进气阀的间隙孔、设于所述进气孔的阶梯槽、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气阀且滑动连接于所述阶梯槽的堵头、套设于所述进气阀的进气弹簧、储气仓下部的第一输出孔和与所述海绵主体连接的增强散热组件;使用者坐在椅垫上时,海绵主体向下运动,收到压力的排气孔中的压力盖沿着储气仓下滑,储气仓内部的气压增大,堵头与阶梯槽扣合,进气阀向上关闭,储气仓中气体通过第一输出孔逐渐排出;当使用者调整坐姿,压力盖上部的压力消失时,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压力盖向上弹起,进气阀向下打开,气嘴开始吸气,周围海绵中的空气通过间隙孔进入储气仓中,外界空气进入海绵中的空隙,进行主动的空气置换,同时,将热量同步带走,根据使用者的坐姿变化,可以动态给椅垫进行区域性散热,增强了座椅的通风性和使用舒适性;同时,压力盖和底座的配合可以增强椅垫的弹性,减少变形。提高耐久度。
6.所述增强散热组件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输出孔的第一回流管、设于所述海绵主体的第二回流管、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与所述排气孔的第二输出孔、连接所述第一回流管与所述第二回流管的调整筒、设于所述调整筒的调整仓、滑动连接于所述调整仓的第一活塞、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塞的增压筒、固定连接于所述调整仓上部且滑动连接于所述增压筒的增压活塞、设于所述调整筒下部的释放仓、连通所述增压筒与所述释放仓的细孔、连通所述调整仓与所述释放仓的平衡孔、滑动连接于所述平衡孔的单向阀、固定连接于所述释放仓下部的过滤块和设于所述释放仓的平衡弹簧;所述第一回流管连通所述增压筒;所述第二
回流管连通所述调整仓;所述第一回流管与所述第二回流管为轴向可以弯曲的硬质橡胶管;储气仓中的气体通过第一回流管到达增压筒中,使增压筒中的气压增大,带动增压筒及第一活塞向下运动,直至调整仓中的气压减小,排气孔中的气体通过第二回流管流入调整仓中进行补充,进一步,排气孔中的气压减小,周围海绵主体中的气体开始流向排气孔中进行补充,外界气体进入海绵进行置换,形成全局的气体定向流动,进一步,增强椅垫的通风和散热效果;设置了细孔进行压力释放,可以是增压筒的高压缓慢释放,进而提高调整仓中主动吸气的持续时间;平衡弹簧可以在椅垫未在使用时,将椅垫的各项机构恢复状态。
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动散热组件,增强了椅垫的通风性,提升了椅垫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0.图3为图2沿a

a剖开的剖视图。
11.图4为图2沿b

b剖开的剖视图。
12.图5为图2沿c

c剖开的剖视图。
1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4.图7为图6为沿d

d的剖视图。
15.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图。
16.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图。
17.图10为图6沿e

e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19.如图1

10所示,一种通风型椅垫,包括海绵主体1、接触面11、安装面12、通孔13;所述接触面11设于所述海绵主体1上部;所述安装面12设于所述海绵主体1的下部;所述通孔13设于所述海绵主体1中间;所述排气单元2所述海绵主体1内部;所述排气单元2包括排气孔21、被动散热通道22、主动散热组件3;所述排气孔21设于所述海绵主体1内部;所述被动散热通道22连通所述排气孔21与所述通孔13;所述主动散热组件3设于所述排气孔。
20.所述主动散热组件3包括底座31、储气仓32、压力盖33、回复弹簧34、通气孔35、气嘴36、进气孔37、进气阀38、间隙孔39、阶梯槽310、堵头311、进气弹簧312、第一输出孔313、增强散热组件4;所述底座31固定连接于所述排气孔21下部;所述储气仓32 设于所述底座31;所述压力盖33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31;所述回复弹簧34连接所述压力盖33与底座31;所述通气孔35设于所述海绵主体1;所述气嘴36固定连接于所述压力盖33且滑动连接于所述通气孔35;所述进气孔37连通所述储气仓32;所述进气阀38滑动连接于所述进气孔37;所述间隙孔39设于所述进气阀38;所述阶梯槽 310设于所述进气孔37;所述堵头311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气阀38且滑动连接于所述阶梯槽310;所述进气弹簧312套设于所述进气阀38;所述储气仓32下部的;所述增强散热组件4所述海绵主体1连接。
21.所述增强散热组件4包括第一回流管41、第二回流管42、第二输出孔43、调整筒44、调整仓45、第一活塞46、增压筒47、增压活塞48、释放仓49、细孔410、平衡孔411、单向阀412、过滤块413、平衡弹簧414;所述第一回流管41连通所述第一输出孔313;所述第二回流管42设于所述海绵主体1;所述第二输出孔43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42与所述排气孔21;所述调整筒44连接所述第一回流管41 与所述第二回流管42;所述调整仓45设于所述调整筒44;所述第一活塞46滑动连接于所述调整仓45;所述增压筒47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塞46;所述增压活塞48固定连接于所述调整仓45上部且滑动连接于所述增压筒47;所述释放仓49设于所述调整筒44下部;所述细孔410连通所述增压筒47与所述释放仓49;所述平衡孔411 连通所述调整仓45与所述释放仓49;所述单向阀412滑动连接于所述平衡孔411;所述过滤块413固定连接于所述释放仓49下部;所述平衡弹簧414设于所述释放仓49的;所述第一回流管41连通所述增压筒47;所述第二回流管42连通所述调整仓45;所述第一回流管 41与所述第二回流管42为轴向可以弯曲的硬质橡胶管。
22.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23.多个排气单元2增加了椅垫内部的空隙,在使用时排气孔会受到挤压,压迫其中的空气进入海绵的细小空间中或者通过被动散热通道 22释放到通孔13中,在排气孔21释放时,外界空气以及海绵内部的气体会进入排气孔21,增强了椅垫的通风性。
24.使用者坐在椅垫上时,海绵主体1向下运动,收到压力的排气孔 21中的压力盖33沿着储气仓32下滑,储气仓32内部的气压增大,堵头311与阶梯槽310扣合,进气阀38向上关闭,储气仓32中气体通过第一输出孔313逐渐排出;当使用者调整坐姿,压力盖33上部的压力消失时,在回复弹簧34的作用下,压力盖33向上弹起,进气阀38向下打开,气嘴36开始吸气,周围海绵中的空气通过间隙孔 39进入储气仓32中,外界空气进入海绵中的空隙,进行主动的空气置换,同时,将热量同步带走,根据使用者的坐姿变化,可以动态给椅垫进行区域性散热,增强了座椅的通风性和使用舒适性;同时,压力盖33和底座31的配合可以增强椅垫的弹性,减少变形。提高耐久度。
25.储气仓32中的气体通过第一回流管41到达增压筒47中,使增压筒47中的气压增大,带动增压筒47及第一活塞46向下运动,直至调整仓45中的气压减小,排气孔21中的气体通过第二回流管42 流入调整仓45中进行补充,进一步,排气孔21中的气压减小,周围海绵主体1中的气体开始流向排气孔21中进行补充,外界气体进入海绵进行置换,形成全局的气体定向流动,进一步,增强椅垫的通风和散热效果;设置了细孔410进行压力释放,可以是增压筒47的高压缓慢释放,进而提高调整仓45中主动吸气的持续时间;平衡弹簧414可以在椅垫未在使用时,将椅垫的各项机构恢复状态。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1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