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秧播种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走式田间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播种机分两大类,第一类是直播机,具有省工、省力,生育期缩短、机械化程度高的优点,缺点是难全苗、草害严重、易倒伏。第二类是育秧播种机,通过播种育秧后再机械插秧,其具有以下优点:
①
秧苗分布均匀,插秧质量好;
②
通风透气好,抗倒伏和病虫害;
③
极大地缓解了农忙季节农村人力不足的问题;
④
省时省工,缓解农时,可集中用水、节约成本;
⑤
劳动强度低,栽插效率高;
⑥
与传统水稻插秧相比增产增收;
⑦
有利于水稻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第一类直播机目前生产应用的不多,第二类育秧播种机应用比较多。
3.现有的育秧播种机多数是碎土播种机,以工厂育秧使用为主;其核心技术是通过专用育秧设备在育秧盘内覆土,播种、洒水,然后采用自控电加热设备进行加温快速催芽及出苗;具体为取土
→
碎土过筛
→
配床土
→
种子处理
→
流水线安装
→
装土
→
洒水消毒
→
播种
→
覆盖表土
→
摆盘
→
秧苗管理
→
运秧机插等十二道工序。虽然有育秧集约化程度高、受外界气候影响小、秧苗生长易控制等优势。但由于工厂育秧中存在建造工厂投入大,回本周期长;育秧基质用量大、解决难度大,多次运输成本高、秧苗素质不高、秧到田边遇到不良天气时护秧难等问题,难以大面积推广,推广十多年来成效甚微。近年来,有人发明了类似工厂育秧生产线:田间育秧设备,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运输方便,操作容易,造价低廉,但此类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播种机的驱动轮行走在平轨道上容易打滑,播种不稳定,底土容易浆化,这也是碎土播种机的通病,因为受到育秧基质的限制,实际应用的也不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自走式田间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达到田间自走作业,直接利用稻田中的浆泥作为育秧基质,省去外来育秧基质制作工序,省去了建设育秧工厂等费用,增加液压装置和低压发电机,通过多个方向的动力输出带动各个机构运动,合理优化驱动装置,使其功能更加全面,一次完成填浆施肥播种等水稻秧盘播种全部工序,而且具有播种稳定、均匀、质量好,育秧灵活、秧苗易于养护等特点。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自走式田间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包括机架、发动机、履带底盘,施肥装置、除杂装置、播种装置和输送装置,还包括发电机、上浆装置、灌浆装置和液压装置,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分别与履带底盘、发电机、液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输送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液压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上浆装置、除杂装置、灌浆装置连接。
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泵和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泵的输入
端与液压油箱连通,所述液压泵的输出端通过节流阀与上浆装置、除杂装置、灌浆装置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装置还包括液压油冷却器,所述液压油冷却器的输出端与液压油箱连接,所述液压油冷却器的输入端分别与上浆装置、除杂装置、灌浆装置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浆装置包括刮板链、第一齿轮马达和第一液压缸,所述的第一齿轮马达与刮板链的转轴连接,且所述的第一齿轮马达通过节流阀与液压泵连接,所述刮板链的支架中部铰接在机架上,另一端与第一液压缸的一端铰接相连,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机架铰接相连,且所述第一液压缸通过节流阀与液压泵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浆装置还包括吸浆开关和刮板链摆动开关,所述的吸浆开关分别与发电机、以及第一齿轮马达对应的节流阀电性连接,所述的刮板链摆动开关分别与发电机、以及第一液压缸对应的节流阀电性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的灌浆装置包括浆泥罐、螺旋桨和第二齿轮马达,所述的螺旋桨转动安装在浆泥罐底部,所述的第二齿轮马达与螺旋桨连接,且所述的第二齿轮马达通过节流阀与液压泵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的灌浆装置还包括灌浆开关和行程开关,所述的灌浆开关与行程开关电性连接,且所述的灌浆开关与发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的行程开关与第二齿轮马达对应的节流阀电性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的灌浆装置还包括浆泥罐闸门、浆泥罐闸门开关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的浆泥罐闸门、第二液压缸均安装在浆泥罐一侧,且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与浆泥罐闸门连接,所述的第二液压缸还通过节流阀与液压泵连接,所述的浆泥罐闸门开关分别与发电机、以及第二液压缸对应的节流阀电性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的除杂装置包括除杂筛、第三齿轮马达和第三液压缸,所述的第三齿轮马达与除杂筛连接,且所述的第三齿轮马达通过节流阀与液压泵连接;所述的第三液压缸安装在机架上,且所述第三液压缸的输出端与除杂筛连接,所述的第三液压缸通过节流阀与液压泵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的除杂装置还包括除杂筛振动开关和除杂筛移动开关,所述除杂筛振动开关分别与发电机、以及第三齿轮马达对应的节流阀电性连接,所述的除杂筛移动开关分别与发电机、以及第三液压缸对应的节流阀电性连接。
15.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的自走式田间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发动机输出端同时连接履带底盘、发电机和液压装置,利用履带底盘使播种机可以在田间比较稳定行走,利用低压的直流发电机带动负载较小的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输送装置运动,同时利用行程开关使施肥、播种更精准,利用调速器使施肥、播种更均匀,通过增设液压装置带动负载较大的上浆装置、除杂装置、灌浆装置运动,通过多个方向的动力输出带动各个机构运动,合理优化驱动装置,使其功能更加全面,保证播种过程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均匀度,而且直接利用水田中的浆泥作为育秧基质,一次完成填浆施肥播种等全部工序,省去外来育秧基质制作工序,省去了建设育秧工厂等费用,育秧灵活、秧苗易于养护。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油路示意图。
21.其中:1
‑
机架、2
‑
履带底盘、3
‑
液压泵、4
‑
第二齿轮马达、5
‑
螺旋桨、6
‑
变速箱、7
‑
发电机、8
‑
发动机、9
‑
肥料箱、10
‑
第一滚筒、11
‑
第三液压缸、12
‑
除杂筛、13
‑
第三齿轮马达、14
‑
浆泥罐、15
‑
第一齿轮马达、16
‑
刮板链、17
‑
第一液压缸、18
‑
浆泥罐闸门、19
‑
第二液压缸、20
‑
种子箱、21
‑
第二滚筒、22
‑
皮带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3.参阅图1
‑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走式田间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包括机架1、发动机8、履带底盘2,施肥装置、除杂装置、播种装置和输送装置,还包括发电机7、上浆装置、灌浆装置和液压装置,其中,履带底盘2安装在机架1的底部,发动机8、施肥装置、除杂装置、播种装置和输送装置、发电机7、上浆装置、灌浆装置和液压装置均安装在机架1上,发动机8的输出端分别与履带底盘2、发电机7、液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具体的,该发动机8通过变速箱6与履带底盘2连接,发动机8电性连接有一个启动开关,该启动开关与蓄电池电性连接,发电机7也与蓄电池电性连接,实现储存电能,发电机7的输出端分别与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输送装置电性连接,具体的,发电机7的输出端通过总开关分别与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输送装置电性连接,液压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上浆装置、除杂装置、灌浆装置连接。
24.本实用新型的自走式田间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发动机输出端同时连接履带底盘2、发电机7和液压装置,利用履带底盘2使播种机可以在田间比较稳定行走,利用低压的直流发电机带动负载较小的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输送装置运动,比采用普通发电机更安全,同时利用行程开关使施肥、播种更精准,利用调速器使施肥、播种更均匀,通过增设液压装置带动负载较大的上浆装置、除杂装置、灌浆装置运动,解决低电压功率不足的问题,达到稳定的灌浆效果,通过多个方向的动力输出带动各个机构运动,合理优化驱动装置,保证播种过程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均匀度,而且直接利用水田中的浆泥作为育秧基质,一次完成填浆施肥播种等全部工序,省去了建设育秧工厂和运输育秧基质等费用。
25.优选的,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泵3和液压油箱,其中,液压泵3的输入端与液压油箱连通,液压泵3的输出端与上浆装置、除杂装置、灌浆装置连接。液压泵3将液压油箱的液压油吸出并泵入到上浆装置、除杂装置、灌浆装置中,实现液压带动三者工作。
26.优选的,液压装置还包括液压油冷却器,该液压油冷却器的输出端与液压油箱连接,该液压油冷却器的输入端分别与上浆装置、除杂装置、灌浆装置连接。具体的,液压油冷却器的输入端分别与上浆装置的第一齿轮马达15和第一液压缸17、灌浆装置的第二齿轮马达4和第二液压缸19、以及除杂装置的第三齿轮马达13和第三液压缸11连接,将驱动部件运动后的液压油回流至液压油冷却器中进行冷却降温,保证液压油的使用持续性。
27.优选的,上浆装置包括刮板链16、第一齿轮马达15和第一液压缸17,其中,刮板链16由支架、链条和刮板组成的现有技术的输送机,第一齿轮马达15与刮板链16的转轴连接,且第一齿轮马达15通过节流阀与液压泵3连接,液压泵3向第一齿轮马达15供油,带动第一
齿轮马达15转动,从而带动刮板链16转动,即可将泥浆刮到刮板链16的刮板上并输送至其顶部,进一步地,刮板链16的支架中部铰接在机架1上,另一端与第一液压缸17的一端铰接相连,第一液压缸17的另一端与机架1铰接相连,且第一液压缸17通过节流阀与液压泵3连接。当播种机正常行走时,可通过第一液压缸17调节刮板链16摆动,使刮板链16的底部抬起,防止刮板链16与地面接触,当播种机播种时,再通过第一液压缸17调节刮板链16摆动,使刮板链16与田间的泥浆接触,实现上浆工作,满足行走与吸浆的不同需求。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刮板链16也可以滑动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液压缸17安装在机架1上,同时第一液压缸17的输出端与刮板链16连接,通过第一液压缸17调节刮板链16升降,也可以实现上浆工作,满足行走与吸浆的不同需求。
28.优选的,上浆装置还包括吸浆开关和刮板链摆动开关,其中,吸浆开关分别与发电机7、以及第一齿轮马达15对应的节流阀电性连接,刮板链摆动开关分别与发电机7、以及第一液压缸17对应的节流阀电性连接,具体的,吸浆开关、刮板链摆动开关均是与发电机7对应的总开关连接,方便控制刮板链16的吸浆和摆动。
29.优选的,灌浆装置包括浆泥罐14、螺旋桨5和第二齿轮马达4,其中,螺旋桨5转动安装在浆泥罐14底部,第二齿轮马达4与螺旋桨5连接,且第二齿轮马达4通过节流阀与液压泵3连接。液压泵3向第二齿轮马达4供油,带动第二齿轮马达4工作,从而带动螺旋桨5转动,将浆泥罐14中的泥浆输送到浆泥罐14的出料口。
30.优选的,灌浆装置还包括灌浆开关和行程开关,其中,灌浆开关与行程开关电性连接,且灌浆开关与发电机7电性连接,具体的,灌浆开关是与发电机7对应的总开关电性连接,行程开关与第二齿轮马达4对应的节流阀电性连接。方便控制灌浆动作,实现大功率灌浆需求和准确灌浆。
31.优选的,灌浆装置还包括浆泥罐闸门18、浆泥罐闸门开关和第二液压缸19,其中,浆泥罐闸门18、第二液压缸19均安装在浆泥罐14一侧,浆泥罐14一侧开设有让位口,浆泥罐闸门18将让位口堵住,且浆泥罐闸门18与浆泥罐14之间滑动连接,且第二液压缸19的输出端与浆泥罐闸门18连接,第二液压缸19还通过节流阀与液压泵3连接,浆泥罐闸门开关分别与发电机7、以及第二液压缸19对应的节流阀电性连接,具体的,浆泥罐闸门开关是与发电机7对应的总开关电性连接。在播种完成后,泥浆闸门开关打开,并且第二液压缸19工作,带动泥浆罐闸门18收缩,使让位口露出,方便刮板链16收纳在浆泥罐14中。
32.优选的,除杂装置包括除杂筛12、第三齿轮马达13和第三液压缸11,其中,除杂筛12滑动安装在浆泥罐14的顶部,第三齿轮马达13与除杂筛12连接,且第三齿轮马达13通过节流阀与液压泵3连接,液压泵3向第三齿轮马达13供油,带动第三齿轮马达13转动,从而使除杂筛12震动,实现对泥浆的震动过滤;第三液压缸11安装在机架1上,且第三液压缸11的输出端与除杂筛12连接,第三液压缸11通过节流阀与液压泵3连接。当播种完成后,第三液压缸11工作带动除杂筛12移动收缩,以便于刮板链16收纳在浆泥罐14中。
33.优选的,除杂装置还包括除杂筛振动开关和除杂筛移动开关,其中,除杂筛振动开关分别与发电机7、以及第三齿轮马达13对应的节流阀电性连接,除杂筛移动开关分别与发电机7、以及第三液压缸11对应的节流阀电性连接,具体的,除杂筛振动开关、除杂筛移动开关均是与发电机7对应的总开关电性连接,方便控制除杂筛12的振动和移动。
34.优选的,施肥装置包括肥料箱9和第一滚筒10,第一滚筒10转动安装在肥料箱9底
部,第一滚筒10与调速电机电性连接,调速电机与调速器电性连接,调速器与行程开关电性连接,行程开关与施肥开关电性连接,施肥开关与总开关电性连接,实现控制第一滚筒10转动施肥。
35.优选的,播种装置包括种子箱20和第二滚筒21,第二滚筒21与调速电机电性连接,调速电机与调速器电性连接,调速器与行程开关电性连接,行程开关与播种开关电性连接,播种开关与总开关电性连接,实现控制第二滚筒21转动播种,其中第二滚筒21、调速电机、行程开关以及其对应的调速器均设置两个,使秧盘通过时进行连续两次播种,达到播种更均匀的目的。
36.优选的,输送装置为皮带输送机22,皮带输送机22的主动轴与调速电机电性连接,调速电机与调速器电性连接,调速器与传输开关电性连接,传输开关与总开关电性连接,实现控制皮带输送机22转动输送秧盘。进一步的,皮带输送机22的皮带架由两段支架组成,两段支架之间铰接相连,并且其中一段支架上旋接有反顶螺栓,通过反顶螺栓反顶另一段支架,实现对两段支架的锁定。在不播种时,可以把其中一段折起来,具有节省收纳空间,方便运输的特点,使用十分方便。
37.本实用新型自走式田间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在使用时,将播种机开到提前犁耙好的水田中适当的位置,把肥料(壮秧剂)放入肥料箱9,把种子(芽谷)放入种子箱20,调整好刮板链16和除杂筛12的位置,启动吸浆开关和除杂筛振动开关,田中浆泥通过刮板链16输送到除杂筛12,浆泥通过除杂筛12振动掉落到浆泥罐14,大的泥块和杂物从除杂筛12的斜侧面漏回田中,将秧盘放置皮带输送机22上,依次经过肥料箱9、浆泥罐14、种子箱20所在的位置,并经施肥、灌浆、播种后从皮带输送机22后端输出,然后把播种成品放置田中育秧。该播种机,结构设计合理、播种功能全面,可以在田间自由行走,可以直接抽取稻田浆泥作为育秧基质,一次性完成秧盘输送、施肥、吸浆、除杂、灌浆、播种等全部播种工序,具有播种效率高、播种质量好、育秧灵活、秧苗易于养护、成本低。
3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