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
背景技术:
2.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一般简称为电池。放电后,能够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3.现有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具有多种优点,无游离酸,电池可倒放90度安全使用。极低的电解液比重,延长寿命。严格的选材及进的制造工艺,使自放电极小。极低的浮充电流,保证寿命。密封反应效率高。维护简单充电时电池内部产生气体基本被吸收还原成电解液,基本没有电解液减少。安全性能优越由于过充电操作失误引起过多的气体时可以放出,防止电池的破裂。寿命长、经济性好电池的板栅采用耐腐蚀性的特种铅钙合金,同时采用特殊隔板能保住电解液,再同时用强力压紧正板活性物质,防落,所以是一种寿命长、经济的电池。但由于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的正负线接线端处在实际使用中会由于短路、接触不良等导致电气火灾,因此现有的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不具有防火功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不具有防火功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设计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正负线接线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导电体,所述导电体分别与蓄电池的正负线接线端导通,所述导电体外均套设有导热套筒,所述导热套筒下端固连在蓄电池上,所述导热套筒内设有密封活塞环,所述密封活塞环套设在导电体外,且所述密封活塞环可沿着导热套筒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密封活塞环与导电体之间密封,所述密封活塞环与导热套筒之间密封,所述导热套筒内填充有热敏气体。
7.还包括u形连接杆,所述u形连接杆两端分别插入导热套筒内并与密封活塞环固定连接,所述u形连接杆顶部中央处固定安装有顶块,所述蓄电池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固定安装有储气罐,所述储气罐内存储有被压缩的二氧化碳气体,所述储气罐的出气端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储气罐的出气端连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气管,所述气管端部均连通有喷头,所述喷头分别朝向导电体设置,所述蓄电池上固定安装有l形板,所述l形板上固定安装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与顶块相互配合设置。
8.优选的,所述顶块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且所述顶块可顶住行程开关并使行程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9.优选的,所述导热套筒与蓄电池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10.优选的,所述气管均为硬质管道。
1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有益效果在于:导热套筒受热并将温度传导至热敏气体,热敏气体受热急速膨胀并带动密封活塞环向上运动,从而顶块向上运动,且顶块顶住行程开关并使行程开关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行程开关控制电磁阀打开,储气罐内二氧化碳气体由气管排出并从喷头喷射至电池接线端与导电体处,从而可对火源处进行灭火处理。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的蓄电池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的部分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的储气罐处的放大示意图。
16.图中:蓄电池1、导热套筒2、密封活塞环3、导电体4、热敏气体5、u形连接杆6、顶块7、支撑座8、储气罐9、电磁阀10、气管11、喷头12、l形板13、行程开关14。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参照图1
‑
4,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包括蓄电池1,蓄电池1的正负线接线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导电体4,导电体4分别与蓄电池1的正负线接线端导通,导电体4外均套设有导热套筒2,导热套筒2下端固连在蓄电池1上,导热套筒2内设有密封活塞环3,密封活塞环3套设在导电体4外,且密封活塞环3可沿着导热套筒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密封活塞环3与导电体4之间密封,密封活塞环3与导热套筒2之间密封,导热套筒2内填充有热敏气体5,当电池接线端与导电体4处发生燃烧时,导热套筒2受热并将温度传导至热敏气体5,热敏气体5受热急速膨胀并带动密封活塞环3向上运动。
19.还包括u形连接杆6,u形连接杆6两端分别插入导热套筒2内并与密封活塞环3固定连接,u形连接杆6顶部中央处固定安装有顶块7,蓄电池1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座8,支撑座8上固定安装有储气罐9,储气罐9内存储有被压缩的二氧化碳气体,储气罐9的出气端上安装有电磁阀10,储气罐9的出气端连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气管11,气管11端部均连通有喷头12,喷头12分别朝向导电体4设置,蓄电池1上固定安装有l形板13,l形板13上固定安装有行程开关14,行程开关14与顶块7相互配合设置。顶块7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且顶块7可顶住行程开关14并使行程开关14处于闭合状态。导热套筒2与蓄电池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提高密封性,气管11均为硬质管道。
20.工作原理:当电池接线端与导电体4处发生燃烧时,导热套筒2受热并将温度传导至热敏气体5,热敏气体5受热急速膨胀并带动密封活塞环3向上运动,从而顶块7向上运动,且顶块7顶住行程开关14并使行程开关14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行程开关14控制电磁阀10打开,储气罐9内二氧化碳气体由气管11排出并从喷头12喷射至电池接线端与导电体4处,从而可对火源处进行灭火处理。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1),所述蓄电池(1)的正负线接线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导电体(4),所述导电体(4)分别与蓄电池(1)的正负线接线端导通,所述导电体(4)外均套设有导热套筒(2),所述导热套筒(2)下端固连在蓄电池(1)上,所述导热套筒(2)内设有密封活塞环(3),所述密封活塞环(3)套设在导电体(4)外,且所述密封活塞环(3)可沿着导热套筒(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密封活塞环(3)与导电体(4)之间密封,所述密封活塞环(3)与导热套筒(2)之间密封,所述导热套筒(2)内填充有热敏气体(5);还包括u形连接杆(6),所述u形连接杆(6)两端分别插入导热套筒(2)内并与密封活塞环(3)固定连接,所述u形连接杆(6)顶部中央处固定安装有顶块(7),所述蓄电池(1)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座(8),所述支撑座(8)上固定安装有储气罐(9),所述储气罐(9)内存储有被压缩的二氧化碳气体,所述储气罐(9)的出气端上安装有电磁阀(10),所述储气罐(9)的出气端连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气管(11),所述气管(11)端部均连通有喷头(12),所述喷头(12)分别朝向导电体(4)设置,所述蓄电池(1)上固定安装有l形板(13),所述l形板(13)上固定安装有行程开关(14),所述行程开关(14)与顶块(7)相互配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7)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且所述顶块(7)可顶住行程开关(14)并使行程开关(14)处于闭合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套筒(2)与蓄电池(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11)均为硬质管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聚能新型循环蓄电池,包括蓄电池,蓄电池的正负线接线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导电体,导电体分别与蓄电池的正负线接线端导通,导电体外均套设有导热套筒,导热套筒下端固连在蓄电池上,导热套筒内设有密封活塞环,密封活塞环套设在导电体外,且密封活塞环可沿着导热套筒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密封活塞环与导电体之间密封,密封活塞环与导热套筒之间密封,导热套筒内填充有热敏气体;导热套筒受热并将温度传导至热敏气体,热敏气体受热急速膨胀并带动密封活塞环向上运动,从而顶块向上运动,储气罐内二氧化碳气体由气管排出并从喷头喷射至电池接线端与导电体处,从而可对火源处进行灭火处理。从而可对火源处进行灭火处理。从而可对火源处进行灭火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海 蓝永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商纯电动设备制造(武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31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