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堤坝护坡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2.目前,为保证岸坡稳定,并防止水土流失,通常会在河道堤坝边坡处设置护坡结构。
3.现有的河道护坡结构主要包括有网格植被护坡结构,通过在修整好的边坡坡面上拼装混凝土砖框形成网格,在网格内铺填种植土,再在砖框内种植植被,从而形成对河道边坡的防护。
4.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遇雨天或者河床水位升高时,雨水或者河水会流入砖框内难以排出,当降雨停止或者河床水位下降后,砖框内的水难以排出,植被受水的浸泡易发生腐烂,使得植物根系对河道边坡的锚固力减弱,降低河道边坡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
6.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包括铺设在边坡上的固定网片、铺装在固定网片上的种植砖,和铺装在种植砖上的防护砖,所述防护砖底部开设有导水槽;沿边坡方向,相邻防护砖的导水槽从边坡顶部沿边坡方向向下延伸。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网片为种植砖和防护砖提供稳定的铺装基础,植物栽种于种植砖内,防护砖铺装在种植砖上,对植物进行包围式防护,保障植物生长;防护砖上导水槽的设置,使防护砖中的积水能及时排出,避免植物根系长时间浸泡,影响植物根系对河道边坡的锚固力,从而保障河道边坡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种植砖中部具有贯通的种植口,所述种植砖底部具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上开设有与固定网片的钢筋卡接配合的连接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物栽种在种植砖的种植口中;种植砖的连接台插入到边坡本体中,通过连接槽挂接在相邻的钢筋上,实现种植砖在固定网片上的安装。
11.可选的,所述固定网片包括边框和沿边坡方向间隔排列在边框中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杆身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卡杆,两卡杆沿安装杆轴线布置有多组;所述种植砖通过连接槽挂设在卡杆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杆与卡杆配合,将矩形边框内部划分为网格状的种植区域,为种植砖提供铺装基准。
13.可选的,述防护砖中部贯穿开设有让位口,所述让位口的尺寸大于种植口尺寸,所述导水槽与让位口相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位口的设置使防护砖围设在植物周边,实现对植物的包围式防护。
15.可选的,所述防护砖的底部固接有套管,所述种植砖上开设有供套管插入的连接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砖通过套管与连接孔配合,安装在种植砖上;如有单块防护砖出现破碎后,直接拔出防护砖即可进行后续的更换步骤。
17.可选的,所述套管端部固接有圆周分布的弹片,所述弹片整体朝远离套管轴线的方向弯曲。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片伸入到连接孔中,待防护砖支撑在种植砖上后,弹片内撑于连接孔中,或弧形弹片的自由端穿出连接孔,倒钩在种植砖上,从而提高防护砖安装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弹片外侧套设有用于临时约束弹片的限位环;所述连接孔直径与套管外径相同。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滑至弧形弹片自由端时,将弧形弹片临时约束成管状结构,弹片伸入连接孔的过程中,限位环与种植砖顶面相抵接,被拦截在连接孔外;随着限位环与弧形弹片分离的越来越远,弧形弹片逐渐解除约束,通过弹力对防护砖进行限位。
21.可选的,所述连接孔于入口处设置有倒角结构。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孔的入口端倒角设置,一方面方便套管及弹片进入连接孔中,另一方面使连接孔入口处能容纳限位环,使防护砖完全支撑在种植砖上,保障防护砖安装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防护砖上开设导水槽,导水槽将防护砖中的积水及时排出,避免植物根系长时间浸泡,影响植物根系对河道边坡的锚固力,从而保障河道边坡的稳定性;
25.2、防护砖通过套管和弹片可拆卸安装在种植砖上,如防护砖出现单块破损的情况,可直接单独更换。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种植砖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护砖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网片;11、边框;12、安装杆;13、卡杆;2、种植砖;21、种植口;22、连接孔;3、防护砖;31、让位口;32、导水槽;4、连接台;41、连接槽;5、套管;6、弹片;7、限位环;8、边坡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参照图1,河道堤坝生态护坡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分布在边坡本体8上的固定网片1、种植砖2和防护砖3。
32.其中,固定网片1包括矩形边框11、多个安装杆12和多个卡杆13,安装杆12的轴向与矩形边框11的长度方向相同,多个安装杆12平行且间隔布置在矩形边框11中;卡杆13两
两为一组,沿安装杆12径向相对布置在安装杆12杆身上,每个安装杆12上沿轴向布置有多组卡杆13;矩形边框11长边的内侧也布置有卡杆13;安装杆12与卡杆13配合,将矩形边框11内部划分为网格状的种植区域。矩形边框11通过锚固件固定在边坡本体8上,矩形边框11的长度方向与边坡方向一致。
33.参照图1和图2,种植砖2主体为矩形体,其中部竖向贯穿开设有种植口21;种植砖2底部的边角处垂直固接有连接台4,连接台4的四周侧壁上均水平开设有连接槽41;种植砖2均匀铺装在矩形边框11中,并与网格状的种植区域一一对应;具体的,种植砖2的连接台4插入到边坡本体8中,通过连接槽41挂接在相邻的卡杆13上,实现种植砖2在固定网片1上的安装。
34.参照图1和图3,防护砖3主体也为矩形体,其中部竖向贯穿开设有让位口31,让位口31的尺寸大于种植口21的尺寸;防护砖3底部的边角处垂直固接有套管5,种植砖2上竖向贯穿开设有供套管5插入的连接孔22,防护砖3通过套管5与连接孔22配合,安装在种植砖2上;防护砖3依次排列,即实现防护砖3在种植砖2上的铺装。
35.防护砖3的底部还开设有与让位口31相通的导水槽32;沿边坡方向,相邻防护砖3的导水槽32从边坡顶部沿边坡方向向下延伸。
36.本技术的河道堤坝生态护坡,固定网片1为种植砖2和防护砖3提供稳定的铺装基础,种植砖2铺装在固定网片1的种植区域中,植物栽种于种植砖2中部的种植口21内;防护砖3铺装在种植砖2上,对每块种植砖2的种植口21进行包围式防护,保障植物生长;防护砖3上导水槽32的设置,使让位口31中的积水能及时排出,避免植物根系长时间浸泡,影响植物根系对河道边坡的锚固力,保障河道边坡的稳定性。
37.进一步的,在套管5远离防护砖3的一端固接有圆周分布的弧形弹片6,弧形弹片6整体朝远离套管5轴线的方向分布。套管5的外部套设有限位环7,限位环7与套管5滑动配合;当限位环7滑至弧形弹片6自由端时,将弧形弹片6临时约束成管状结构,以便弧形弹片6伸入到连接孔22中。
38.连接孔22的直径与套管5的外径相同。防护砖3铺装时,先将弧形弹片6围成的管状结构伸入到连接孔22中,限位环7与种植砖2顶面相抵接,被拦截在连接孔22外;随着限位环7与弧形弹片6分离的越来越远,弧形弹片6逐渐解除约束,待套管5伸入到连接孔22中,防护砖3支撑在种植砖2上后,弧形弹片6内撑于连接孔22中,或弧形弹片6的自由端穿出连接孔22,倒钩在种植砖2上,从而提高防护砖3安装的稳定性。
39.连接孔22的入口端倒角设置,使连接孔22于入口处形成有导向斜坡;如此,一方面方便套管5及弹片6进入连接孔22中,另一方面使连接孔22入口处能容纳限位环7,使防护砖3完全支撑在种植砖2上,保障防护砖3安装的稳定性。
40.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