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面板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在空调运行过程中,蒸发器形成的凝露若不能及时排出,在影响空调器运行的同时会降低空调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在蒸发器下侧设置接水盘,实现对凝露的排出。
3.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空调机身的厚度,节省制造成本,在安装时会尽量将面板靠近接水盘,但同时为避免接水盘与面板接触受力,接水盘与面板之间会存在必要的间隙,故在制造过程中,会将面板支撑筋对应接水盘位置设置为凹陷,即形成了避让处,且通常支撑筋会有横板与竖板组成,竖板用于连接面板,横板用于增强面板的支撑强度,但在此过程中,由于支撑筋对应接水盘位置避让处有凹陷形成,使支撑筋横板与面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较小,在制造空调的过程中,会增加模具的出模难度,且会造成模具在避让处的强度较小,进一步的会在出模时对模具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空调底座与面板之间由于避让而使得出模难度较高以及模具强度较弱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面板,所述空调器面板包括:支撑件,设于所述面板内侧面,所述支撑件包括横板与竖板;避让部,设于所述支撑件;模具加强部,位于所述支撑件,且与所述避让部相邻设置。
6.由于在所述避让部处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面板之间的距离较小,模具出模难度较高,通过在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所述模具加强部以及模具在对应的在所述模具加强部处设置加强结构,使得所述支撑件与模具结构在所述避让部处的改进,实现了增强模具的强度的目的,同时进一步的也降低了模具的出模难度。
7.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横板与竖板,所述模具加强部为在所述横板上开设的缺口;其中,所述竖板与所述面板内侧面连接,所述横板连接在所述竖板远离所述面板内侧面的一端,且所述竖板延伸方向与所述面板侧面垂直,所述横板延伸方向与所述竖板垂直。其中,所述竖板与所述面板内侧面连接,所述横板连接在所述竖板远离所述面板内侧面的一端。
8.所述模具加强部可以为直接在所述横板开设的缺口,通过所述缺口的设置,可以使得在所述模具上形成对应缺口部分的加强部,该加强部提高模具的强度,实现了降低了模具的出模难度的目的。
9.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口包括开口部以及缺口根部。
10.通过对所述开口部以及所述缺口根部的设定,能够降低所述模具的难度,进一步的增强模具在此处的强度。
11.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缺口根部通过侧壁
连接,且所述侧壁设置为圆弧。
12.通过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缺口根部之间侧壁设置为圆弧结构,方便了出模,降低了出模难度。
13.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部的长度h1大于等于所述缺口根部的长度h2。
14.所述开口部的长度h1在不小于所述缺口根部的长度h2的前提下,使得该缺口形成扩口状,进而使得对应模具处的加强部出模时比较方便,且设置所述缺口,增强了所述模具的出模效率。
15.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部的长度h1∈[10mm,25mm];所述缺口根部的长度h2∈[5mm,10mm]。
[0016]
所述开口部以及所述缺口根部在所述h1以及所述h2的取值范围内,有效的加强了模具的强度。
[0017]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底座;中框,套设于所述底座;面板,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空调器面板,所述面板安装至所述中框;其中,所述避让部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避让。
[0018]
所述面板安装至中框后,通过所述避让部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避让,具有了上述事实施例中所述面板的所述技术特征,实现了所述面板的所有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0019]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包括:出风口与进风口,所述支撑件沿着所述出风口向所述进风口的方向设置。
[0020]
所述支撑件由所述出风口沿所述进风口设置,增强了所述面板的强度,提升了所述面板的使用寿命。
[0021]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在所述进风口侧设置有栅格,所述栅格包括横筋与竖筋,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竖筋上。
[0022]
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连接在栅格的所述竖筋上,增强了所述中框的所述进风口侧的强度,提高了所述中框的使用寿命。
[0023]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与所述面板一体成型。
[0024]
所述中框与所述面板设为一体,方便了所述空调的安装与制造,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效率。
[0025]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0026]
通过所述避让部设置所述模具加强部,实现了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避让,提高了空调的排水效率,增强了模具的强度,降低了所述模具的出模难度,提高了用户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200的示意图。
[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面板100的示意图。
[0029]
图3为图2中圈示部分a处的放大视图。
[0030]
图4为图2中空调器面板100另一角度示意图。
[0031]
图5为图4中圈示部分c处的放大视图。
[0032]
图6为图4中沿b
‑
b方向的剖视图。
[0033]
图7为图6中圈示部分d处的放大视图。
[0034]
图8为空调器面板100中支撑筋1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5]
图9为中框100与模具110时的示意图。
[0036]
图10为图9中圈示部分e处的放大视图。
[0037]
图11为图9中模具110与支撑筋10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0038]
图12为图11中圈示部分f处的放大视图。
[0039]
附图标记说明:
[0040]
100
‑
中框;10
‑
支撑筋;1
‑
避让部;2
‑
缺口;3
‑
开口部;4
‑
缺口根部;5
‑
第一加强筋;6
‑
第二加强筋;7
‑
第三加强筋;8
‑
竖板;9
‑
横板;20
‑
中框本体;21
‑
出风口;22
‑
进风口;23
‑
栅格;231
‑
横筋;232
‑
竖筋;30
‑
面板;110
‑
模具;111
‑
模具凸块;112
‑
模具缺口;113
‑
第一模具;114
‑
第二模具;115
‑
第三模具;120
‑
蒸发器;130
‑
接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42]
【第一实施例】
[0043]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200,所述空调器200例如包括:蒸发器120、底座(图中未示出)、面板30以及中框100,中框100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了安装空间,面板30安装至中框100;其中,在底座上设置有接水盘130,蒸发器120与接水盘130安装至所述安装空间,且蒸发器120位于靠近进风口22的一侧,接水盘130位于靠近出风口21的一侧。
[0044]
优选的,在蒸发器120靠近接水盘130的位置,接水盘130的上端与蒸发器120的下侧对应,通过接水盘130与排水管道的连接,实现了对空调器200中产生冷凝水的排放,避免了蒸发器120冷凝水因排出不充分对空调运行效率的产生影响。
[0045]
进一步的,为了减少空调器200机身的厚度,降低空调器200的制造成本,会将空调面板30设置于尽量靠近接水盘130的位置,但同时为避免接水盘130与面板30接触受力,接水盘130与面板30之间会存在必要的间隙,故在制造过程中,会将面板30的支撑件对应接水盘130的位置设置为凹陷,即形成了避让部1,如图1所示的避让部1的位置处,以此达到面板30与接水盘130之间避让的同时,提高接水盘130的排水效果。
[0046]
【第二实施例】
[0047]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中框100,中框100包括:支撑件、中框本体20以及面板30;中框本体20设有出风口21以及进风口22;所述支撑件设置于面板30内侧面,支撑筋10位于出风口21与进风口22之间,且由图1可知,所述支撑件沿着出风口21向进风口22的方向设置;所述支撑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中框本体20上,另一端延伸设置在所述面板30内侧面;且,面板30与中框本体20一体成型,面板30与中款本体20设为一体,降低的空调器200的安装复杂度,提高了面板30以及中框本体20的强度;具体的,中框100在进风口22侧设置有栅格23,栅格23包括横筋231与竖筋232,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连接在竖筋232上,另一端则沿着面板30内侧面连接至出风口21一侧,从而增强了面板30以及中框
100的强度,提高了使用寿命。
[0048]
优选的,参见图3
‑
图5,所述支撑件靠近出风口21的一端设有避让部1以及模具加强部;其中,所述模具加强部位于所述支撑件,且与所述避让部相邻设置,所述模具加强部为在所述支撑件上开设的缺口2,所述支撑件为支撑筋10;支撑筋10通过避让部1的设置实现了与空调底座之间的避让;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将蒸发器120产生的凝露完全排出,接水盘130会设置于尽量靠近面板30的一侧,故在接水盘130靠近蒸发器120的位置,接水盘130会向面板30一侧凸出,为避免所述支撑件对接水盘130的影响,所述支撑件会朝向面板30的一侧凹陷,故才会有避让部1的形成。
[0049]
进一步的,缺口2包括:开口部3以及缺口根部4,且开口部3与缺口根部4之间通过侧壁连接,且所述侧壁设置为圆弧,进一步的,开口部3开口长度h1大于等于缺口根部4根部的长度h2,其中,h1∈[10mm,25mm],h2∈[5mm,10mm],可根据空调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确定中框100中开口部3的大小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将开口部3朝向所述缺口根部4的之间的侧壁设置为圆弧,且开口部3的长度在不小于缺口根部4长度的前提下,使得缺口2形成扩口状,进而使得对应模具110处的加强部出模时比较方便,使得模具110在避让部1处的出模更加便捷;当然了,当开口部3开口长度h1等于缺口根部4根部的长度h2时,同样能够实现模具110的出模效率的提高以及出模难度的降低,但相对于当开口部3开口长度h1大于缺口根部4根部的长度h2的条件来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欠佳,故在设置缺口2时,尽量考虑开口部3处的长度大于缺口根部4的长度。
[0050]
举例来说,如在一定条件下,空调器200的需求较低且空调器200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凝露较少时,为保证支撑筋10的强度较高,则可以适当的调整加强筋10的缺口较小;若在空调器200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凝露较多且空调使用需求较高时,在不影响加强筋10所提供的强度范围内,则可设置缺口2中开口部3的值为最大值,以此满足空调的运行需求。
[0051]
优选的,参见图5
‑
图7,支撑筋10包括:横板9与竖板8;竖板8连接在面板30内侧面,横板9连接在竖板8远离面板30内侧面的一端,且竖板8延伸方向与面板30内侧面垂直,横板9延伸方向与竖板8垂直。
[0052]
进一步的,为减少支撑筋10在空调器200中的占用空间的同时,保证中框100以及面板30的支撑强度,设置支撑筋10的横板9宽度为h4,且h4∈[8mm,10mm],最优值选取9mm;其中,在缺口2中,缺口2中缺口根部4根部的宽度为h3,且h3∈[2mm,8mm],可以理解的是,根部宽度h3与开口宽度h5之和即为横板9的宽度h4,显而易见的是,当根部宽度h3在2mm与8mm时,与之相对应的开口宽度h5分别为7mm与1mm,具体的根部宽度以及开口宽度的大小,可根据空调器200的实际运行条件而定,只要在不影响空调的运行且能够降低模具110的出模难度即可。
[0053]
优选的,缺口2可位于避让部1的上侧,和/或,避让部1的下侧;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避让部1设置于靠近出风口21的一侧,当缺口2设置于避让部1上侧时,缺口2位于支撑筋10的偏上方的位置,即支撑筋10在面板30中间时,会影响支撑筋10的强度;当缺口2设置于避让部1下侧时,缺口2距离出风口21较近,在起到避让空调底座的同时,对于中框100以及支撑筋10的强度影响较小。
[0054]
进一步的,缺口部2开设于横板9,在避让部1处,横板9与面板30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h6,即在避让部1处竖板8的宽度为h7;为保证空调中框100在制造以及使用过程中,空调中
框以及模具的强度,设置避让部1处的横板9距离面板30内侧面的距离为h6∈[5mm,7mm],而在除避让部1之外的其他位置,设定横板9与面板30内侧面的距离为h7,且h7设置在10mm左右,支撑筋10与面板30之间的距离设置在h7左右,在保证了中框100支撑强度的同时,成功的实现了中框100与底座接水盘之间安装时的避让,提升了空调的运行效率,增强了中框100的使用寿命。
[0055]
进一步的,缺口2只是所述模具加强部保证增强模具110的一种方式,还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横板9朝向面板30内侧面的一侧相对面板30内侧面倾斜设置,并在横板9远离竖板8的一端形成尖端,即横板9成为楔形结构,使得对应该位置的模具110厚度由顶端到根部逐渐增大;或者,可通过楔形结构与缺口2的结合的方式,即,在避让部1上侧设置楔形结构,在避让部1下侧开设缺口2,通过二者的结合,增强了模具的强度。
[0056]
优选的,参见图8,在另一种情形下,支撑筋10还可以通过只设置竖板8的方式,即此时可看作,横板9与竖板8设为一体,且横板9与竖板8的宽度一致,缺口2开设于竖板8靠近避让部1的位置,在此情形下,由于横板9与竖板8一体,故支撑筋10的强度较高,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减小支撑筋10的宽度,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0057]
优选的,参见图9与图10,由于加强筋10的避让部1的设置,使避让部1与面板30内侧面之间的距离较小,由于避让部1距离面板30内侧面的距离为h6∈[5mm,7mm],而在此处的模具110在避让部1的位置的厚度在4mm左右,故增加了出模的难度,且模具110在此处的强度较小。
[0058]
优选的,参见图11与图12,模具110在注模时,由于加强筋10避让部1的存在,使得模具110在此处的厚度较薄,从而降低了模具110的强度;图中可以看出的时,模具110中的模具下端113与加强筋10对应,模具中部112与加强筋10的缺口2对应,通过在模具中部112上端设置凸块111,一方面增强了模具110在此处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通过凸块111方便了模具的出模,降低了在出模时,对模具110造成的损坏。而对应的,在凸块111对应的加强筋10的位置处,在加强筋10上则形成对应的缺口2。
[0059]
进一步的,在注模完成时,由图10可以看出的是,第一模具113与成品后的第一加强筋5对应,第二模具114与第二加强筋6对应,第三模具115与第三加强筋7对应。
[0060]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模具110设置的凸块111与加强筋10设置的缺口2之间的配合,在增强了模具110强度的同时,实现了对蒸发器120凝露的排出,进一步的提高了空调的使用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0061]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