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散热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1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散热的灯具。


背景技术:

2.led灯作为一种新型光源在照明领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具有体积小、寿命长、节能环保能诸多优点,但led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功率越大,热量越高,温度过高,也会直接影响到led灯的使用寿命。
3.现有的led散热装置一般都采用的风扇或散热器,风扇的散热效果好,但噪音太大,影响使用;散热片的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安装不便,不易不利于多次的拆装和灵活使用。特别是对于舞台使用的led灯,体积较大,而且为了满足不同角度的投射,多是采用可调节高度或者角度的,因此对灯具各部件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
4.对比文件cn202021067254.2公开了一种柔光全彩led灯,其后盖采用多个散热模块拼装,散热模块的背面竖直平行设置多个散热翅片,通过散热翅片组合进行散热,散热模块的两侧通过卡条和卡槽的对应装配实现了散热模块的安装,该种安装方式只是将散热模块卡左右两侧卡接在壳体上,若在调整灯具的角度和高度时,由于散热模块没有固定,很容易发生晃动甚至滑落,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散热的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不够稳定,影响使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散热的灯具,包括壳体、散热单元、卡接机构和固定机构;
7.所述壳体用于安装led光源模组,所述壳体后端卡接所述散热单元;
8.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若干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包括长散热鳍片和短散热鳍片,所述长散热鳍片和短散热鳍片交错设置,所述长散热鳍片和短散热鳍片的两侧面均为波浪状;
9.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条,所述卡条分别设置散热单元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卡条对应的卡槽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
10.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卡条内设置有用于将卡条固定在对应卡槽上的弹簧定位销,与弹簧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设置在对应的壳体上。
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内均设有供所述卡条由上向下装入的卡槽,所述卡槽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卡条向下脱落的挡板。
12.进一步地,所述卡条移动至所述卡槽底端时,所述弹簧定位销的一端能伸出所述定位孔。
13.进一步地,所述卡条的下端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便于卡条进入所述卡槽。
14.进一步地,位于控制单元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用于固定所述控制单元的固定鳍片,所述固定鳍片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单元卡接的卡头。
1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前侧的四边分别铰接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可通过铰接部件调整角度。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方便散热的灯具,包括壳体、散热单元、卡接机构和固定机构;壳体用于安装led光源模组,壳体后端卡接散热单元;散热单元用于为led光源模组散热,散热单元包括若干交错设置的长散热鳍片和短散热鳍片,长散热鳍片和短散热鳍片的两侧面均为波浪状,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散热模块通过卡接机构卡设到壳体的后端,卡接机构包括卡条,卡条分别设置散热单元的左右两侧,与卡条对应的卡槽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卡条内均设置有弹簧定位销,通过弹簧定位销与壳体上对应的固定孔配合通过固定机构将散热模块与壳体固定到一起,提高整个灯具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单元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卡接结构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单元固定在壳体上时的前后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各标记对应的名称:1、壳体,11、led光源模组,12、遮光板,13、悬挂杆,2、散热单元,21、散热鳍片,211、长散热鳍片,212、短散热鳍片,213、固定鳍片,214、卡头,22、控制单元,3、卡接机构,31、第一卡条,32、第二卡条,33、第一卡槽,34、第二卡槽,4、固定机构,41、第一弹簧定位销,42、第二弹簧定位销,43、第一定位孔,44、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

图5所示,一种方便散热的灯具包括壳体1、散热单元2、卡接机构3和固定机构4。壳体1内的前侧安装有led光源模组11,后端卡接散热单元2。壳体1的左右两挡板外侧设置有可升降的悬挂杆12,用于将灯具设置在固定悬挂在支撑物上。
25.散热单元2包括若干竖直设置在壳体1后端的散热鳍片21,散热鳍片21包括交错设置的长散热鳍片211和短散热鳍片212,长散热鳍片211和短散热鳍片212均相互平行。每个长散热鳍片211和短散热鳍片212的两侧面均呈波浪状,用于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散热单元2上还设置有两个固定鳍片213,两个固定鳍片213对称相同,且后端设置有卡头214,用于固定控制单元22。
26.控制单元22设置在散热单元2的后侧,控制单元2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与卡头214对应装配的固定槽,通过两个卡头214和固定槽的配合,将控制单元22固定在两个固定鳍片213之间。控制单元22设置有控制面板,用于调节和显示灯具的参数。
27.卡接机构3包括卡条和与卡条对应的卡槽,卡条包括分别设置在散热单元2左右两侧的第一卡条31和第二卡条32,卡槽包括分别与第一卡条31和第二卡条32对应的第一卡槽33和第二卡槽34,第一卡槽33和第二卡槽34分别对应设置在壳体1的左右两侧板内侧。第一卡条31和第二卡条32的下端的前后两侧面设置为倾斜的导向面,便于第一卡条31和第二卡条32能顺利插设到对应的第一卡槽33和第二卡槽34内,第一卡槽33和第二卡槽34的下端设置有防止第一卡条31和第二卡条32滑出的挡板。
28.固定机构4包括第一弹簧定位销41和第二弹簧定位销42,第一弹簧定位销41和第二弹簧定位销42相同,且对称设置在第一卡条31和第二卡条32的上部,此处以位于右侧的第一弹簧定位销41为例陈述,第一弹簧定位销41设置在第一卡条31的内部,第一弹簧定位销41的右端可以伸出第一卡条31右侧,或者收缩至第一卡条32内部。与第一弹簧定位销41配合的第一固定孔43设置在壳体1的右侧板上,当第一弹簧定位销41右端伸出第一卡条31时,可以从左至右穿过第一固定孔43。相同的与第二弹簧定位销42对应的第二固定孔44设置在壳体的左侧板上,第二弹簧定位销可42从右至左穿过第二固定孔44。通过第一定位销41和第二定位销42将散热单元2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在壳体1左右侧板之间。
29.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卡条31和第二卡条32从壳体1的上端向下分别插入到第一卡槽33和第二卡槽34内,并向下滑动,第一弹簧定位销41和第二弹簧定位销42在受到对应的第一卡槽33和第二卡槽34内壁的压力时,分别收缩至第一卡条31和第二卡条32内,当散热单元2下滑至壳体1的最下端时,第一定位销41和第二定位销42分别与第一固定孔43和第二固定孔44对应,此时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第一弹簧定位销41和第二弹簧定位销42伸出对应的第一卡条31和第二卡条32,并穿设到对应的第一固定孔43和第二固定孔44内,以此将第一卡条31和第二卡条32分别与第一卡槽33和第二卡槽34固定,从而将散热单元2固定在壳体1的后端,提高散热单元2的稳定性。通过波浪状的长散热鳍片211和短散热鳍片312的交错设置,增大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8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