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室内整体装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框架墙面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墙面装修采用湿法施工,将水电管线预埋在墙体里,需要用腻子、水泥找平,施工噪声大、垃圾多、粉尘多、环境差。在二次拆除和改造的时候,隔墙无法移动,拆改过程容易损伤结构墙体,不符合百年建筑的要求。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工序较为复杂,施工效率低下,污染环境,且不利于二次拆除与改造,容易破坏结构墙体,造成严重的质量缺陷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现墙面快速安装与安全拆除,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框架墙面安装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框架墙面安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装配式框架墙面安装结构包括墙体与装饰板,在所述墙体上设置有多个龙骨,在龙骨上设置有多个将自身与装饰板连接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在龙骨上的固定槽与固接在装饰板上的连接件,固定槽与连接件一一相对。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饰板作为墙面通过龙骨安装在墙体上,龙骨采用轻钢材质制作,轻钢龙骨拥有质量轻、抗震性能好,安装精度高,表面平整等优点。龙骨固定在墙体上,装饰板在通过固定组件内的连接件插接在龙骨的固定槽内,使装饰板固定在龙骨上,从而实现装饰板与墙体的快速安装与拆卸。
8.优选的,多个所述龙骨分成若干组,同组内的龙骨同轴设置,且若干组龙骨分别沿墙体的高度方向均匀排布。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龙骨均匀的分布在墙体上,装饰板固定在龙骨上,龙骨能够均匀分散受力,使装饰板固定更加稳定,降低装饰板倾斜的可能性。
10.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l形设置,连接件由长杆与短杆构成,短杆的一端固接在装饰板上,短杆的另一端与长杆相连接,所述长杆与龙骨相互平行,所述龙骨为两端封闭的中空方管,固定槽与长杆相互平行并可容纳长杆的插入,短杆的长度与龙骨的壁厚相同。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的长杆插接在固定槽内,再将装饰板向长杆与装饰板形成空间开口的方向一定,长杆固定在龙骨的内壁上,装饰板抵接在龙骨的侧壁上,大大提高了装饰板向远离墙体偏移的可能,从而使装饰板在龙骨上固定更加牢固。装饰板的移动距离是长杆的长度,可以调整装饰板与装饰板之间的距离,使装饰板更加平整美观。且轻钢龙骨的空腔内可以敷设管线设备,实现了管线与墙体结构完全分离。在需要进行二次拆改时,龙骨可回收利用,避免材料的浪费。
12.优选的,在所述龙骨的两端设置有安装架,且两个相邻的龙骨安装在同一安装架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龙骨固接在安装架上,安装架的设置能够增加龙骨与墙体的接触面积,使龙骨的固定强度得以提高,从而使装饰板偏移滑脱的可能性降低,保证安全。
14.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纵截面为四边形设置,在安装架的四角开设有通孔,且安装架通过膨胀螺栓穿过通孔将自身固定在墙体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为2
‑
3cm厚的薄板,纵截面为四边形,四颗膨胀螺栓穿过安装架四角的通孔,在利用螺母将安装架固定在墙体上,实现快速安装,增加固定稳定性,保证安全。
16.优选的,在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龙骨的支座,所述支座由横板与竖板构成,横板与地面相互平行,竖板固接在横板远离地面一侧,横板用以承接支撑龙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板与横板相互垂直且焊接连接,且竖板与横板的侧壁相互齐平,竖板将横板一分为二,两个龙骨放置在同一个支座的横板上,两个龙骨的端部分别抵接在竖板的两侧,两个龙骨一侧的侧壁抵接在安装架的侧壁上,且龙骨的上表面与竖板的上表面齐平,龙骨远离安装架的一侧与竖板远离安装架的侧壁齐平。
18.优选的,所述支座与龙骨为销连接,在所述竖板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半键槽,两个半键槽以竖板的中心轴线相互对称,在所述龙骨两端分别开设有半键槽,竖板上的半键槽与龙骨上的半键槽形成容纳空间,在容纳空间内插设有销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龙骨由横板支撑,由装饰板的重力作用,龙骨与横板抵接更加紧密,在通过竖板与龙骨的销连接,降低龙骨向远离墙体的方向偏离的可能,从而使龙骨与支座固定更加稳定。
20.优选的,龙骨封闭端的厚度大于半键槽的厚度。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龙骨为轻钢制作而成,在保证龙骨强度的同时减小龙骨的壁厚,龙骨两端封闭的厚度大于半键槽的开设尺寸,防止销键在连接时进入龙骨的内部而导致支座与龙骨连接不稳定的可能。
22.优选的,在所述销键远离横板的一侧设置有圆环形的把手。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环形的把手,便于工作人员的滑移插入与拔出,另外可以用绳线穿过把手的圆环将销键绑扎在一起,便于储存,降低销键丢失的可能。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5.1.装配式的墙面安装,装配精度高,施工速度快,效率高,易于控制工程质量,实现标准化作业;
26.2.装配式的安装可以根据住宅空间布局或者功能需求变化,可灵活变动;二次拆除和改造维修时,产生的垃圾少,符合绿色建筑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一种装配式框架墙面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3是图1中为了展示龙骨与装饰板连接的剖视示意图。
30.图中,1、墙体;2、安装架;21、支座;211、横板;212、竖板;22、通孔;23、膨胀螺栓;231、螺母;3、龙骨;31、半键槽;4、销键;41、把手;5、固定组件;51、固定槽;52、连接件;521、
长杆;522、短杆;6、装饰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框架墙面安装结构,包括墙体1与装饰板6。
33.在墙体1上固接有多个安装架2,多个安装架2平均分为若干组,每组内的安装架2沿墙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且安装架2在同一水平面上,每组安装架2相互平行且每组安装架2沿墙体1的竖直方向均匀排布。安装架2为正方体设置,在安装架2上的四角分别开设有供膨胀螺栓23穿过的通孔22,膨胀螺栓23上螺接有螺母231,膨胀螺栓23上远离螺母231的一端放置在墙体1内,通过螺母231与膨胀螺栓23的配合使用,将安装架2固定在墙体1上。
34.在安装架2上焊接有支座21,支座21由互相垂直的横板211与竖板212组成,竖板212放置在横板211上表面的中心线处,横板211的宽度与竖板212的宽度相同,在横板211上放置有龙骨3,受重力的作用,使龙骨3抵接在横板211的上表面,龙骨3采用轻钢材质制作,轻钢的龙骨3拥有质量轻、抗震性能好,安装精度高,表面平整等优点。且龙骨3为长方体内部中空两端封闭的设置,再保证龙骨3强度的同时减小龙骨3的壁厚,进而减轻龙骨3的重量。两个龙骨3放置在同一个支座21上,两个龙骨3的端部分别抵接在竖板212相向的侧壁上,龙骨3的上表面与竖板212的上表面相互齐平,龙骨3的侧壁与安装架2远离墙体1的侧壁相互抵接,且龙骨3远离安装架3的侧壁与横板211远离安装架3的侧壁相互齐平。
35.竖板212与龙骨3为销连接,在竖板212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半键槽31,两个半键槽31向下延伸至竖板212的一半处,两个半键槽31以竖板212的中心轴线相互对称,在龙骨3两端的封闭处分别开设有半键槽31,竖板212上的半键槽31与龙骨3上的半键槽31相互对应,且竖板212上的半键槽31与龙骨3上的半键槽31形成用于容纳销键4的空间。销键4滑移插接在两个半键槽31形成的空间内,减小龙骨3向远离安装架2移动的可能,在销键4的上方固接有圆环形的把手41,把手41便于操作人员将销键4在半键槽31内的插入与拔出,另外,可以用绳线穿过圆环形的把手41,从而便于销键4的储存,减小销键4丢失的可能。
36.参照图3,在龙骨3的远离安装架2的侧壁上开设多固定槽51,固定槽51沿龙骨3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固定槽51从龙骨3的侧壁延伸至龙骨3的内腔,在装饰板6上固接有与固定槽51相互配合使用的连接件52,连接件52为l形设置,且连接件52由长杆521与短杆522构成,短杆522的一端固接在装饰板6上,短杆522的另一端与长杆521相连接,长杆521的长度与固定槽51的长度相适配,且长杆521与装饰板6相互平行,且短杆522的长度与龙骨3的壁厚相同。
37.当龙骨3固定在安装架2后,将连接件52的长杆521插接在固定槽51内,此时装饰板6与龙骨3远离墙体1的侧壁相互抵接,再将装饰板6向连接件52开口的方向移动,长杆521朝向装饰板6的侧壁抵接在龙骨3内腔的侧壁上,进而使装饰板6固定在龙骨3上,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现场的需要,控制装饰板6在龙骨3上的移动距离,从而减小装饰板6与装饰板6之间的缝隙,进而使安装装饰板6后更加美观。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装配式框架墙面安装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墙体1上规划确定尺寸后,利用电锤在墙体1上打孔,将膨胀螺栓23远离螺母的一端放置在孔内,再将安装架2
放置在膨胀螺栓23上,膨胀螺栓23穿过安装架2四角的通孔22,将螺母231向安装架2的方向进行旋转,使得螺母231抵接在安装架2的侧壁上,从而实现安装架2固定在墙体1上。然后将龙骨3放置在横板211上,龙骨3的侧壁分别与横板211、竖板212、安装架2相互抵接,再将销键4插接在竖板212与龙骨3的半键槽31内,通过销键4的连接,从而使龙骨3固定在安装架2上。再将装饰板6抵接在龙骨3远离墙体1的侧壁上,此时连接件52插接在固定槽51内,继续向连接件52开口的方向移动装饰板6,此时长杆521的侧壁抵接在龙骨3内腔的侧壁上,从而使装饰板6固定在龙骨3上。应用本实施例一种装配式框架墙面安装结构可以实现装饰板6快速安装在墙体1上,施工速度快,效率高,易于控制工程质量,在二次拆除和改造维修时,产生的垃圾少,大部分的装修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符合绿色建筑环保要求。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