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气管镜检查手持吸痰管。
背景技术:
2.支气管镜检查是将细长的支气管镜经口或鼻置入患者的下呼吸道,即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以及更远端,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病变,并根据病变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为了避免痰液干扰支气管镜检查,需要采用吸痰管对痰液进行处理。
3.目前,吸痰管主要采用具有清洗接口的吸痰管,吸痰操作也主要是医护人员控制吸痰管的进行吸痰,在行支气管镜检查后若患者的呼吸道中仍然存在痰液需要患者自行处理,现有的吸痰管是通过接口与吸痰器连接,在吸痰过程中吸痰口并不能对准吸痰位置,在痰液比较粘稠时,需要调整吸痰口的位置,目前调整吸痰口的位置主要是通过不断的拉伸吸痰管或调整吸痰管体外端的位置,进而调整体内吸痰口的位置,而目前多数吸痰管的吸痰口为倾斜或侧面设置,需要频繁的拉伸吸痰管或调整吸痰管管体外侧的位置才能调整吸痰口的朝向,使用不便,此外在调整吸痰管的位置过程中容易使得吸痰管与吸痰器的脱落,影响吸痰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调整吸痰口位置、便于手持操作的支气管镜检查手持吸痰管,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支气管镜检查手持吸痰管,包括:
7.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上设置有吸痰口;
8.固定件,所述管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密封固定连接;
9.负压接头,负压接头的一端套装于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管体的一端外,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负压接头转动密封连接,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固定件相对所述负压接头转动的指拨部。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固定件能够对管体起到固定作用,并且固定件与负压接头转动密封连接,能够调整管体沿中心线转动,进可以调整吸痰口的朝向,便于吸痰操作,在固定件上设置指拨部能够便于调整管体沿中心轴线转动。
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2.进一步的,所述负压接头包括接头端以及与所述接头端连接为一体的定位端,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定位端转动密封连接,所述定位端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条孔,所述指拨部的一端贯穿所述导向条孔与所述固定件的侧壁固定连接。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固定端上设置导向条孔,配合指拨部能够使得管体在合适的范围内转动。
14.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端背离所述导向条孔一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部,所述防
滑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防滑部沿所述定位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滑部能够提升固定端与手指之间的接触。
16.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端的内侧壁与所述固定件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密封圈能够保证固定件与定位端相对转动过程中的密封性。
18.进一步的,所述指拨部包括指拨片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指拨片与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指拨片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指拨片的两端上设置有压凸,所述定位端的外侧壁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压凸摩擦配合的防滑带。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弹性件能够在指拨片受按压作用时,指拨片上的压凸与防滑带接触,在按压作用减少时,能够使得压凸与防滑带的抵接分离。
20.进一步的,所述指拨片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三角形或梯形结构的指拨片能够便于指部按压指拨片,而在需要拨动指拨片时,能够从侧面产生作用。
22.进一步的,所述吸痰口为倾斜设置。
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吸痰口倾斜设置,能够有效的起到吸痰作用。
24.进一步的,所述吸痰口与所述管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60
°
~70
°
。
2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此夹角设置的吸痰口,吸痰作用好。
26.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管长为90~150mm。
2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管体采用此长度,能够便于手持操作。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3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1.1、负压接头;11、接头端;12、定位端;2、固定件;3、管体;4、吸痰口;5、指拨部;51、指拨片;52、弹性件;53、压凸;54、防滑带;6、导向条孔;7、防滑部。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3.实施例
3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支气管镜检查手持吸痰管,包括:管体3,管体3的一端上设置有吸痰口4;固定件2,管体3的一端与固定件2密封固定连接;负压接头1,负压接头1的一端套装于固定件2远离管体3的一端外,固定件2与负压接头1转动密封连接,固定件2上设置有用于带动固定件2相对负压接头1转动的指拨部5。
35.优选的,负压接头1包括接头端11以及与接头端11连接为一体的定位端12,固定件2与定位端12转动密封连接,定位端12侧壁上设置有导向条孔,指拨部5的一端贯穿导向条孔6与固定件2的侧壁固定连接。
36.需要说明的是,接头端11和固定件2内均设置有与管体3导通的用于输送痰液的通道,定位端12内设置有转动孔,定位件的一端伸入转动孔内,定位件与定位端12转动连接,转动孔的孔径大于通道的直径,使得经管体3吸入的痰液能够通过固定件2和接头端11进入吸痰器中,容易理解的是,吸痰器设置有负压转动,并且通过一管道与负压接头1的接头端11对接,为了保证管道与接头端11之间的防脱性能,接头端11的外侧壁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防脱环,并且接头端11远离定位端12的一端外侧设置为圆台形;此外,为了保证固定件2与定位端12之间的转动的灵活性,固定件2远离管体3的一端设置为半球面形结构,定位件内侧的转动孔的一端与半球面形结构抵接。
37.优选的,定位端12背离导向条孔6一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部7,防滑部7设置有两个,两个防滑部7沿定位端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38.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时,两个防滑部7分别用于定位食指和中指,以增加与食指和中指之间的接触面积,需要调整转动管体3时,通过拇指从侧面拨动指拨部5即可调整管体3,此外导向条孔是沿定位端12的圆周方向延伸为弧形,延伸的长度为定位端12的半圆弧形,从侧面拨动指拨部5时,使得固定件2能够相对定位端12转动180
°
。
39.优选的,定位端12的内侧壁与固定件2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40.优选的,指拨部5包括指拨片51和弹性件52,弹性件52设置于指拨片51与固定件2之间,弹性件52的一端与指拨片51固定连接,弹性件52的另一端与固定件2固定连接,指拨片51的两端上设置有压凸53,定位端12的外侧壁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压凸53摩擦配合的防滑带54。
41.优选的,指拨片51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本实施例中,指拨片51的截面为梯形,梯形的顶面用于拇指按压时提供接触面积,梯形两个侧面分别用于拇指按压时提供接触面积,拇指通过两个侧面拨动指拨片51能够分别传动固定件2相对定位端12正向和反向转动。
42.优选的,吸痰口4为倾斜设置。
43.优选的,吸痰口4与管体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60
°
~70
°
。
44.优选的,管体3的管长为90~150mm,本实施例中,管体的管长为100mm。
45.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以及负压接头1采用硬质塑料制成,以便于在采用手部握持时提供更好的抗变形作用,管体3采用防折叠透明塑料管,采用防折叠透明塑料管具有在较高弯曲的作用下管体3的吸痰通道能够始终打开,保证痰液的正常吸取。
46.本实用新型调整管体3相对负压接头1的原理为:首先使食指和拇指分别与两个防滑部7接触,而后将拇指与指拨部5的侧面接触,用拇指推动指拨部5,使得固定件2相对定位端12转动,在达到目标旋转要求时,用拇指按压指拨部5的顶面,使得压凸53与防滑带54抵接,利用压凸53与防滑带54之间的静摩擦对固定件2与定位端12之间起到锁定作用,拇指的按压作用松开时,在弹性件52的弹性作用下使得压凸53与防滑带54分离,使用拇指从侧面拨动指拨部5进而转动固定件2,使用食指和中指与防滑部7接触,这样能够减少在调整固定件2转动时,固定件2带动负压接头1转动,避免负压接头1与吸痰器对接时因转动形成缝隙,而使得空气通过接头处进入吸痰器中,保障吸痰口4的吸痰压力。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内”、“外”、“周侧”、“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
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