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空调加热管自动涂胶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加热管的生产设备,特别涉及ptc空调加热管生产制造中的自动涂胶系统,属于机械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ptc空调加热管是空调加热的部件,在生产装配中需要在加热和散热部件两端套设左支架、右支架(左右为相对概念),然后采用螺钉固定,再在左支架、右支架与加热和散热部件结合处的上下端面上涂胶封装,目前的ptc空调加热管的生产制造采用的还是人工方式,包括涂胶工序,在涂胶工序中工作人员手持工件放到自动涂胶机处对要求部位涂胶,这种方式涂胶均匀性、一致性难以把握,而且人工成本高,胶本身对工人还有一定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ptc空调加热管生产中涂胶工序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ptc空调加热管自动涂胶系统。
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ptc空调加热管自动涂胶系统,包括前后方向运行的工件输送装置,工件位于工件输送装置上,所述的自动涂胶系统从前到后还依次包括第一涂胶工位、第二涂胶工位、第三涂胶工位、第四涂胶工位,每个涂胶工位上均安装有物料检测开关,第二涂胶工位和第三涂胶工位之间安装有翻转机构,各涂胶工位上均配置有一套自动涂胶装置;
5.所述的自动涂胶装置包括龙门架,龙门架下部滑动安装在前后方向的导轨上,龙门架上连接有前后移动驱动装置,在龙门架上安装有自动涂胶机,在自动涂胶机的侧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对面安装有左右方向的顶紧气缸,在工件的上方安装有工件校正装置,所述的工件校正装置包括朝下的校正气缸,校正气缸的缸杆上连接有校正模具,校正模具上具有校正槽;
6.第一涂胶工位与第二涂胶工位上的自动涂胶装置的自动涂胶机位于左右不同的两个侧面、第三涂胶工位与第四涂胶工位上的自动涂胶装置的自动涂胶机位于左右不同的两个侧面;
7.所述的翻转机构包括翻转轴,所述的翻转轴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翻转轴的轴线为左右方向,翻转轴连接有转动驱动机构,在翻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翻转臂,在翻转臂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上固定连接有前后方向的托件气缸,托件气缸的缸杆上固定连接有l形托板,翻转臂位于来料端时,工件输送过来后翻转臂位于工件的下方,托件气缸在缩回状态下,l形托板的水平面在空间上位于工件的上方,托件气缸在伸出状态下,l形托板的水平面位于工件正上,在翻转轴前的机架上安装有工件检测开关;
8.上述的自动涂胶机、前后移动驱动装置、各气缸、工件检测开关、转动驱动机构均连接至控制系统。
9.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为:在翻转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与齿轮配合设置
有前后方向的齿条,齿条位于前后方向的轨道上,齿条与翻转气缸的缸杆之间相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为翻转电机,翻转电机连接至控制系统。
11.进一步的;所述的翻转臂、l形托板均为两道。
12.进一步的;龙门架上连接的前后移动驱动装置为龙门架平移气缸。
13.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涂胶工位的工件检测开关识别到工件后,能够自动完成对工件涂胶,工件的一面完成涂胶后,经过翻转装置后翻转到另一面,完成另一面的涂胶,本系统完全可替代人工涂胶作业,具有涂胶均匀、一致好的优点,而且能够节省人力,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15.图2是自动涂胶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16.图3是校正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17.图4是翻转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18.图5是翻转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机架;2:环形链条;3:支撑块;4:第一涂胶工位;5:第二涂胶工位;6:第三涂胶工位;7:第四涂胶工位;8:导轨;9:龙门架;10:龙门架平移气缸;11:自动涂胶机;12:翻转机构;13:顶紧气缸;14:工件;15:校正气缸;16:校正模具;17:校正槽;18:限位板;31:前支撑块;32:后支撑块;121:翻转轴;122:翻转臂;123:托件气缸;124:l形托板;125:齿条;126:齿轮;127:齿条槽轨;128:翻转气缸。
22.如附图所示,ptc空调加热管自动涂胶系统,包括前后方向运行的工件输送装置,工件位于工件输送装置上,本实施例中,工件输送装置采用环形链条2,环形链条2安装在机架1上,环形链条2上有束缚工件的支撑块3,支撑块3上具有容纳工件14的开口槽,
23.所述的自动涂胶系统从前到后还依次包括第一涂胶工位4、第二涂胶工位5、第三涂胶工位6、第四涂胶工位7,翻转机构12安装在第二涂胶工位与第三涂胶工位之间,每个涂胶工位上均安装有物料检测开关,翻转机构前也安装有物料检测开关,各涂胶工位上均配置有一套自动涂胶装置;物料检测开关可采用光电开关。
24.所述的自动涂胶装置包括龙门架9,龙门架下部滑动安装在前后方向的导轨8上,龙门架上连接有前后移动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中,龙门架上连接的前后移动驱动装置为龙门架平移气缸10,在龙门架上安装有自动涂胶机11,在自动涂胶机的侧安装有限位板18,限位板对面安装有左右方向的顶紧气缸13,在工件的上方安装有工件校正装置,所述的工件校正装置包括朝下的校正气缸15,校正气缸的缸杆上连接有校正模具16,校正模具上具有校正槽17 。工件校正装置可安装在环形链条的上方,也可安装在龙门架上,第一涂胶工位
与第二涂胶工位上的自动涂胶装置的自动涂胶机位于左右不同的两个侧面、第三涂胶工位与第四涂胶工位上的自动涂胶装置的自动涂胶机位于左右不同的两个侧面。
25.本实施例中,第一涂胶工位的自动涂胶机位于左侧,第二涂胶工位的自动涂胶机位于右侧,第三涂胶工位的自动涂胶机位于左侧,第四涂胶工位的自动涂胶机位于右侧。
26.所述的翻转机构包括翻转轴翻转轴121,所述的翻转轴4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翻转轴的轴线为左右方向,翻转轴连接有转动驱动机构,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为:在翻转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126,与齿轮配合设置有前后方向的齿条125,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条位于前后方向的齿条槽轨127中,齿条125与翻转气缸128的缸杆之间相连接。转动驱动机构为还可以为翻转电机,翻转电机连接至控制系统,通过翻转电机正翻转取得翻转轴。除了上述两种取得机构外,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气缸驱动曲柄连杆机构也可以实现翻转。
27.在翻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翻转臂122,在翻转臂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上固定连接有前后方向的托件气缸123,托件气缸的缸杆上固定连接有l形托板124,所述的翻转臂、l形托板均为两道。翻转臂位于来料端时(图4所示的状态),工件14输送过来后翻转臂位于工件的下方,托件气缸在缩回状态下,l形托板的水平面在空间上位于工件的上方,托件气缸在伸出状态下,l形托板的水平面位于工件正上,在翻转轴前的机架上安装有工件检测开关。上述的自动涂胶机、前后移动驱动装置、各气缸、工件检测开关、转动驱动机构均连接至控制系统。自动涂胶机为现有产品,可以通过市购得到。
28.本系统的的工作过程为:工件输送装置输送至第一涂胶工位时,校正气缸下行对工件姿态进行校正后顶紧气缸动作将工件的端部顶在限位板上定位,校正气缸复位,自动涂胶机开启对设定部位进行涂胶,涂胶的过程中龙门架平移气缸驱动龙门架前后移动带动自动涂胶机前后移动以覆盖真个涂胶范围,涂胶完成后,顶紧气缸、龙门架平移气缸复位。下述的各涂胶工位上的工作过程相同。
29.当第二涂胶工位完成涂胶后工件14向后输送,输送至翻转工位前的前支撑块31上(前支撑块31是连接在环形链条上的支撑块),工件检测开关开关探测到工件,托件气缸推出倒l型托板,工件正好处于转臂端部l型托板上方,接着翻转气缸动作,推动齿条齿轮并转动转臂完场180
°
翻转,翻转过程中翻转臂和l形板分别位于工件上下两侧,对工件形成限位,在前90
°
的翻转范围内工件依靠翻转臂支撑,在后90
°
的翻转范围内工件依靠l形板支撑,工件翻转至后支撑块32后(后支撑块32也是连接在环形链条上的支撑块)),托件气缸复位,翻转气缸复位带动转臂回转至接收来料的初始位置。
30.翻转完成后,工件依次经过第三涂胶工位、第四涂胶工位以完成另一个面的涂胶工艺作业。
31.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