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壳体和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2.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流动力源,具有高比能量的特点,而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多采用数量较多的小容量电芯进行串并联成电池模组以满足高能量的要求,这样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问题就不再仅仅是单体电芯的安全问题,而是电池模组的安全问题,在近年发生的汽车动力电池事故中,许多是由于电池模组中的某一个单体电芯发生热失控后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其周围的电芯受热产生热失控,因此,如何降低电池模组的安全隐患,提升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模组的壳体,以提升壳体的安全性。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电池模组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芯容纳槽,所述电芯容纳槽的至少一个槽壁上设置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将所述电芯容纳槽分隔为多个子电芯容纳槽,且所述隔热件与所述槽壁相对的端部伸入所述槽壁内。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热件伸入所述槽壁内的端部外表面与所述槽壁的外表面共面。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容纳槽的底壁设有至少一个所述隔热件。
8.进一步地,所述隔热件朝向所述子电芯容纳槽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适于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底壁。
9.进一步地,所述底壁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与所述第二导热件接触。
10.进一步地,所述底壁设有多个所述隔热件,多个所述隔热件相互平行且依次间隔开。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热件的自由端与所述子电芯容纳槽内的电芯肩部平齐或伸出所述子电芯容纳槽内的电芯肩部。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件和所述第二导热件为硅胶。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热件制造材料为发泡聚丙烯、发泡聚乙烯、发泡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和发泡聚氯乙烯中的一种。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壳体具有以下优势: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壳体,隔热件将电芯容纳槽分隔为多个子电芯容纳槽,且隔热件与槽壁相对的端部伸入槽壁内,以阻隔相邻两个子电芯容纳槽通过电芯容纳槽的槽壁传递热量,从而有利于提升每个子电芯容纳槽的独立性,减少相邻两个容纳槽之
间的热传递,以避免电池模组发生热蔓延,从而有利于提升壳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模组,以提升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1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8.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的壳体。
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具有以下优势:
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其壳体内的隔热件将电芯容纳槽分隔为多个子电芯容纳槽,且隔热件与槽壁相对的端部伸入槽壁内,以阻隔相邻两个子电芯容纳槽通过电芯容纳槽的槽壁传递热量,从而有利于提升每个子电芯容纳槽的独立性,减少相邻两个容纳槽之间的热传递,以避免电池模组发生热蔓延,进而有利于提升电池模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壳体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示意图;
24.图3是图2在a处的放大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俯视图;
26.图5是图4在b处的放大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壳体10、电芯容纳槽1、子电芯容纳槽11、底壁2、侧壁3、隔热件4、第一导热件5、第二导热件6、电芯20、电池模组100。
具体实施方式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0.下面将参考图1
‑
图5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1.参照图1
‑
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壳体10,壳体10可包括底板和多个侧板,壳体10内设有电芯容纳槽1,电芯容纳槽1的槽壁可包括底壁2和多个侧壁3,其中,底板形成底壁2,侧板形成侧壁3,电芯容纳槽1的至少一个槽壁上设置有隔热件4,隔热件4将电芯容纳槽1分隔为多个子电芯容纳槽11,每个子电芯容纳槽11内可固定一个或多个电芯20,隔热件4可以阻隔相邻两个子电芯容纳槽11的热量传递,且隔热件4与槽壁相对的端部伸入槽壁内,以阻隔相邻两个子电芯容纳槽11通过电芯容纳槽1的槽壁传递热量,从而增强了隔热件4对相邻两个子电芯容纳槽11之间的隔热性能,当任一子电芯容纳槽11内的电芯20发生热失控时,其热量难以传递至其他子电芯容纳槽11内,以避免相邻两个子电芯容纳槽11内的电芯20发生热蔓延,进而有利于提升电池模组100的安全性能。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隔热件4设置在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上,且隔热件4与底壁2相对的端部伸入底壁2内,以阻隔相邻的两个子电芯容纳槽11通过
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发生热传递。
3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4设置在电芯容纳槽1的侧壁3上,且隔热件4与侧壁3相对的端部伸入侧壁3内,以阻隔相邻的两个子电芯容纳槽11通过电芯容纳槽1的侧壁3发生热传递。
34.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4设置在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和侧壁3上,且隔热件4与底壁2相对的端部伸入底壁2内,隔热件4与侧壁3相对的端部伸入侧壁3内,也就是说,隔热件4与底壁2和侧壁3配合,完全将相邻的两个子电芯容纳槽11分隔开,以阻隔相邻的两个子电芯容纳槽11通过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和侧壁3发生热传递。
3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壳体10,隔热件4将电芯容纳槽1分隔为多个子电芯容纳槽11,且隔热件4与槽壁相对的端部伸入槽壁内,以阻隔相邻两个子电芯容纳槽11通过电芯容纳槽1的槽壁传递热量,从而有利于提升每个子电芯容纳槽11的独立性,减少相邻两个容纳槽之间的热传递,以避免电池模组100发生热蔓延,从而有利于提升壳体10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4伸入槽壁内的端部外表面与槽壁的外表面共面,从而隔热件4可将相邻的两个子电芯容纳槽11对应的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完全间隔开,以提升对相邻的两个子电芯容纳槽11的隔热效果。例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隔热件4伸入底壁2端部的下表面与底壁2的下表面平齐。
37.参照图1
‑
图5所示,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设有至少一个隔热件4,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内通常设置有电池模组100的散热装置,例如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内设有适于空气流动的风冷空腔,或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内设有适于冷却液流动的水冷管,因此,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是热的优良热体,电芯20充电和工作时产的热量可传递至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进行散热,隔热件4设置在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上,以阻隔相邻的两个子电芯容纳槽11通过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发生热传递,当任意一个子电芯容纳槽11内的电芯20发生热失控时,其热量难以通过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传递至其他子电芯容纳槽11内,从而有利于阻止相邻两个子电芯容纳槽11内的电芯20发生热蔓延。
38.参照图1
‑
图5所示,隔热件4朝向子电芯容纳槽11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一导热件5,第一导热件5适于将热量传递至底壁2,从而有利于减少隔热件4影响子电芯容纳槽11内电芯20的散热性能,也就是说,电芯20朝向隔热件4一侧的热量可通过第一导热件5传递至该电芯20所在的电芯容纳槽1对应的底壁2处,并通过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进行散热,从而实现了可将电芯20的热量快速散发,降低电芯20和电池模组100发生热失控的可能。
39.可以理解的是,隔热件4朝向子电芯容纳槽11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一导热件5包括:隔热件4朝向其左侧的子电芯容纳槽11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热件5、隔热件4朝向其右侧子电芯容纳槽11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热件5、隔热件4朝向其左侧子电芯容纳槽11的一侧和隔热件4朝向其右侧子电芯容纳槽11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导热件5。
4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热件5可以覆盖隔热件4伸入槽壁内的端部,以提升第一导热件5的散热效果。此外,第一导热件5还可以不覆盖隔热件4伸入槽壁内的端部,以保证隔热件4对槽壁的隔热效果。
41.参照图1
‑
图3所示,底壁2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导热件6,第一导热件5与第二导热件6接触,第二导热件6可增大第一导热件5与电芯容纳槽1的底壁2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增
强对电芯20的散热性能,同时,第二导热件6还可以提升电芯20底部与底壁2的换热效率。可选地,第一导热件5与第二导热件6搭接固定或一体成型。
42.参照图1
‑
图3所示,底壁2设有多个隔热件4,多个隔热件4相互平行且依次间隔开,以形成多个子电芯容纳槽11,且子电芯容纳槽11适于容纳方形电芯,例如方形锂电芯,方形锂电芯空间利用率高,能量密度大,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模组100的能量密度。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4的自由端与子电芯容纳槽11内的电芯肩部平齐或伸出子电芯容纳槽11内的电芯肩部,以保证隔热件4阻隔相邻两个子电芯容纳槽11内电芯20的热交换,其中,电芯肩部可以是电芯20的隔离膜与极耳的交界处。例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隔热件4的自由端(上端)与子电芯容纳槽11内的电芯肩部平齐。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5和第二导热件6为具有良好绝缘性能的导热体,例如,第一导热件5和第二导热件6为硅胶,从而既可以防止电芯20发生短路,又可以将电芯20上的热量导出。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4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和绝缘性能,以阻隔相邻的子电芯容纳槽11的热传递和防止电芯发生短路,可选地,隔热件4制造材料为发泡聚丙烯(pp)、发泡聚乙烯(pe)、发泡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et)和发泡聚氯乙烯(pvc)中的一种。
46.参照图1
‑
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壳体10。
4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其壳体10内的隔热件4将电芯容纳槽1分隔为多个子电芯容纳槽11,且隔热件4与槽壁相对的端部伸入槽壁内,以阻隔相邻两个子电芯容纳槽11通过电芯容纳槽1的槽壁传递热量,从而有利于提升每个子电芯容纳槽11的独立性,减少相邻两个容纳槽之间的热传递,以避免电池模组100发生热蔓延,进而有利于提升电池模组100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