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水深自主升降的废热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热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随水深自主升降的废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大力推行,以及能源价格节节攀升,用热节能工商领域的影响已经日益扩大。废热,又称余热是指人类在活动中因谋种需要而生产制造的热能在利用结束后所排放的不再利用的热能就叫废热。废热利用最有意义的、最有价值的利用还是发电,但低温废热发电的技术相对落后,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工业生产活动排放大量的废热,正在恶化着我们的生存环境。目前我国能源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在于用能效率底下。我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如本的10.3%、美国的28.6%。我国工业用能中近60~65%的能源转化废热资源。目前废热利用最多的是美国,为60%。欧洲的为50%,而我们国家只有30%。就废热利用现状来看,我国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3.现有的废热利用装置存在着较多的缺陷,例如不方便根据废液高度进行合理的升降调节,废液的利用效率较低,此外,现有的废热利用装置缺少有效的手段来反映储能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随水深自主升降的废热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水深自主升降的废热处理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随水深自主升降的废热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放置有废液箱,所述废液箱上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废液箱内水平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v形轴承,所述第一转轴的正上端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v形轴承,所述第一v形轴承和第二v形轴承之间缠绕连接有镍钛合金丝,所述第二v形轴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的上端啮合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的上端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有发电机。
7.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侧旋转连接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与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轴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发电机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侧旋转连接有第三轴套,所述第三轴套的下端连接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上。
9.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四根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与连接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hmi串口屏、储能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hmi串口屏和储能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采用at89c51单片机。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连接有超声波传感器,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侧端部上
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
11.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底座的顶壁上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下端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四周侧面上均开设有滑槽。
12.优选的,所述液压缸的下端在底座的下表面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四周侧面通过滑块与通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滑槽之间相互配合设置,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万向轮。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装置通过镍钛合金丝受热之后具有恢复型前的驱动力,镍钛合金丝开始向第一v形轴承上进行缠绕,能够带动上端的第二v形轴承发生旋转,从而带动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进行旋转,进而能够使发电机上的轴旋转,发电机能够产生电力,发电机产生的电流通过稳压模块,与电流电压检测器,最后进入储能模块内,hmi串口屏受到控制模块控制并且能够显示储能模块内存储电量的情况,能够有效的从高温废液中回收热量,减少热量的浪费。
15.2.本装置中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废液高度和第一v形轴承高度,同时将数据传入at89c51单片机,超声波传感器28实现液体信号到电压信号的转换,再由8位a/d转换芯片adc0809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随后将处理过的数据输出到hmi串口屏上显示,设置最高液位和最低液位,通过升降气缸进行合理的调节,能够保证装置稳定运行。
16.3.本装置能够通过万向轮进行移动,提高了装置的便利性,在不需要移动的时候,能够通过液压缸将支撑管降下,使支撑管与地面进行接触,使装置在发电的时候能够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上。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发电机的正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的放大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局部剖视图。
24.图中:1、控制模块;2、储能模块;3、支撑板;4、hmi串口屏;5、支撑杆;6、底座;7、废液箱;8、第三轴套;9、第二转轴;10、升降气缸;11、旋转把手;12、连接杆;13、第一轴套;14、第一转轴;15、第一v形轴承;16、镍钛合金丝;17、连接架;18、发电机;19、第一斜齿轮;20、第二斜齿轮;21、第二轴套;22、液压缸;23、支撑管;24、滑块;25、固定板;26、通孔;27、滑槽;28、超声波传感器;29、排水管;30、第二v形轴承;31、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6.如图1

图7所示,一种随水深自主升降的废热处理装置,包括底座6,底座6的上表
面上放置有废液箱7,废液箱7上连接有排水管29,废液箱7内水平设置有第一转轴14,第一转轴1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v形轴承15,第一转轴14的正上端设置有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v形轴承30,第一v形轴承15和第二v形轴承30之间缠绕连接有镍钛合金丝16,第二v形轴承3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19,第一斜齿轮19的上端啮合有第二斜齿轮20,第二斜齿轮20的上端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有发电机18,通过镍钛合金丝16受热之后具有恢复型前的驱动力,镍钛合金丝16开始向第一v形轴承15上进行缠绕,能够带动上端的第二v形轴承30发生旋转,从而带动第一斜齿轮19和第二斜齿轮20进行旋转,进而能够使发电机18上的轴旋转,发电机18能够产生电力。
27.第一转轴14的两侧旋转连接有第一轴套13,第一轴套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套21,第二轴套21与第二转轴9活动连接,第二轴套2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7,连接架17与发电机18固定连接。
28.第二转轴9的两侧旋转连接有第三轴套8,第三轴套8的下端连接有升降气缸10,升降气缸10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底座6的上表面上,通过升降气缸10能够带动第二转轴9进行升降,从而能够改变第一转轴14在废液箱7内的高度。
29.底座6的上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四根支撑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下表面与连接架17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板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hmi串口屏4、储能模块2和控制模块1,控制模块1的输出端与hmi串口屏4和储能模块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模块1采用at89c51单片机,发电机18产生的电流通过稳压模块,与电流电压检测器,最后进入储能模块2内,hmi串口屏4受到控制模块1控制并且能够显示储能模块2内存储电量的情况。
30.第一转轴14的两端连接有超声波传感器28,第二转轴9的一侧端部上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11,当第一转轴14从废液箱7内取出之后,能够通过旋转把手11旋转第二转轴9将镍钛合金丝16重新缠绕到第二v形轴承30上,便于下次的发电操作,超声波传感器28检测废液高度和第一v形轴承15高度,同时将数据传入at89c51单片机,超声波传感器28实现液体信号到电压信号的转换,再由8位a/d转换芯片adc0809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随后将处理过的数据输出到hmi串口屏4上显示,设置最高液位和最低液位,通过升降气缸10进行合理的调节,以便保证其稳定运行。
31.底座6内部中空设置,底座6的顶壁上固定安装有液压缸22,液压缸22的下端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支撑管23,支撑管23的四周侧面上均开设有滑槽27。
32.液压缸22的下端在底座6的下表面上开设有通孔26,通孔26内设置有固定板25,固定板25的四周侧面通过滑块24与通孔2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滑块24与滑槽27之间相互配合设置,固定板25的下表面上安装有万向轮31,装置能够通过万向轮31进行移动,提高了装置的便利性,在不需要移动的时候,能够通过液压缸22将支撑管23降下,使支撑管23与地面进行接触,使装置在发电的时候能够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上。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废液箱7内加入高温废液,将第一转轴14放入到废液中,通过镍钛合金丝16受热之后具有恢复型前的驱动力,镍钛合金丝16开始向第一v形轴承15上进行缠绕,能够带动上端的第二v形轴承30发生旋转,从而带动第一斜齿轮19和第二斜齿轮20进行旋转,进而能够使发电机18上的轴旋转,发电机18能够产生电力,发电机18产生的电流通过稳压模块,与电流电压检测器,最后进入储能模块2内,hmi串口屏4受到控制模
块1控制并且能够显示储能模块2内存储电量的情况,超声波传感器28检测废液高度和第一v形轴承15高度,同时将数据传入at89c51单片机,超声波传感器28实现液体信号到电压信号的转换,再由8位a/d转换芯片adc0809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随后将处理过的数据输出到hmi串口屏4上显示,设置最高液位和最低液位,通过升降气缸10进行合理的调节,以便保证其稳定运行,装置能够通过万向轮31进行移动,提高了装置的便利性,在不需要移动的时候,能够通过液压缸22将支撑管23降下,使支撑管23与地面进行接触,使装置在发电的时候能够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上。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6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