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自动升降的隧道智能施工台车。
背景技术:
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在隧道开凿完成后,需要在隧道内架钢架、打锚杆、铺无纺布、喷涂防水涂料等作业,为了完成上述施工,人们采用隧道施工台车作业。目前,现有的可自动升降的隧道智能施工台车,结构单一,稳定性差,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移动使用,且不便于工作人员对隧道侧壁进行施工,影响工作效率,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可自动升降的隧道智能施工台车,结构单一,稳定性差,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移动使用,且不便于工作人员对隧道侧壁进行施工,影响工作效率,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升降的隧道智能施工台车,它可以实现底板、万向轮、固定架、电动伸缩棒、工作平台与防护装置组成一个整体,整体便于移动,固定架的顶部设置电动伸缩棒,便于工作人员调节工作平台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对隧道高处进行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工作平台的表面设置有防护装置,便于工作人员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防护装置的安装与收纳,工作平台的侧壁设置支撑装置,便于工作人员在侧面站立,对隧道侧壁进行施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满足使用需求。
5.2.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可自动升降的隧道智能施工台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棒,所述电动伸缩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表面设置有防护装置。
8.优选的,所述工作平台的两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立柱套接,所述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的顶部与工作平台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物框,所述储物框的顶部与固定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栏,所述防护栏位于工作平台的上方,所述防护栏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运动杆,所述运动杆与工作平台滑动连接,所述运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侧壁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挡块通过连接螺栓与工作平台的底部相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滑块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远离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与工作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的间隙设置有踏板,所述安装架通过安装螺栓与踏板固定连接。
12.3.有益效果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底板、万向轮、固定架、电动伸缩棒、工作平台与防护装置组成一个整体,整体便于移动,固定架的顶部设置电动伸缩棒,便于工作人员调节工作平台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对隧道高处进行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工作平台的表面设置有防护装置,便于工作人员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防护装置的安装与收纳,工作平台的底部设置滑动杆,滑动杆与固定架进行滑动,提高工作平台运动稳定性,滑动杆同时带动滑块与立柱进行滑动,进一步提高工作平台运动稳定性,底板与固定架的间隙设置储物框,便于携带施工工具,降低整体重心,提高整体稳定性,设置防护装置,当需要对工作平台进行防护时,利用连接螺栓将挡块与工作平台的底部进行安装,带动运动杆向上运动,进而将防护栏升起,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工作平台的两侧设置支撑装置,利用安装螺栓将踏板与安装架进行安装,形成梯子,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上下,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对隧道侧壁进行施工,达到了底板、万向轮、固定架、电动伸缩棒、工作平台与防护装置组成一个整体,整体便于移动,固定架的顶部设置电动伸缩棒,便于工作人员调节工作平台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对隧道高处进行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工作平台的表面设置有防护装置,便于工作人员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防护装置的安装与收纳,工作平台的侧壁设置支撑装置,便于工作人员在侧面站立,对隧道侧壁进行施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满足使用需求的目的。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说明:
18.1、底板;2、万向轮;3、储物框;4、固定架;5、电动伸缩棒;6、工作平台;7、立柱;8、滑动杆;9、滑块;10、支撑装置;101、支撑板;102、安装架;103、加强筋;104、踏板;105、安装螺栓;11、防护装置;111、防护栏;112、运动杆;113、挡块;114、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1:
21.请参阅图1
‑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升降的隧道智能施工台车,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7,立柱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4,固定架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棒5,电动伸缩棒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平台6,工作平台6的表面设置有防护装置11。底板1、万向轮2、固定架4、电动伸缩棒5、工作平台6与防护装置11组成一个整体,整体便于移动,固定架4的顶部设置电动伸缩棒5,便于工作人员调节工作平台6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对隧道高处进行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工作平台6的表面设置有防护装置11,便于工作人员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防护装置11的安装与收纳,对工作人员进行保护。
22.实施例2:
23.请参阅图1,一种可自动升降的隧道智能施工台车,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工作平台6的两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8,滑动杆8与固定架4滑动连接,滑动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9,滑块9与立柱7套接,滑块9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装置10,支撑装置10的顶部与工作平台6固定连接。工作平台6的底部设置滑动杆8,滑动杆8与固定架4进行滑动,提高工作平台6运动稳定性,滑动杆8同时带动滑块9与立柱7进行滑动,进一步提高工作平台6运动稳定性。
24.实施例3:
25.请参阅图1,一种可自动升降的隧道智能施工台车,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物框3,储物框3的顶部与固定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底板1与固定架4的间隙设置储物框3,便于携带施工工具,降低整体重心,提高整体稳定性。
26.实施例4:
27.请参阅图3,一种可自动升降的隧道智能施工台车,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防护装置11包括防护栏111,防护栏111位于工作平台6的上方,防护栏1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运动杆112,运动杆112与工作平台6滑动连接,运动杆1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块113,挡块113的侧壁设置有连接螺栓114,挡块113通过连接螺栓114与工作平台6的底部相连接。设置防护装置11,当需要对工作平台6进行防护时,利用连接螺栓114将挡块113与工作平台6的底部进行安装,带动运动杆112向上运动,进而将防护栏111升起,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
28.实施例5:
29.请参阅图2,一种可自动升降的隧道智能施工台车,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支撑装置10包括支撑板101,支撑板101与滑块9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板101远离滑块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02,安装架102的顶部与工作平台6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1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03,加强筋103与安装架102固定连接,安装架102的间隙设置有踏板104,安装架102通过安装螺栓105与踏板104固定连接。工作平台6的两侧设置支撑装置10,利用安装螺栓105将踏板104与安装架102进行安装,形成梯子,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上下,同时支撑装置10随着工作平台6运动而运动,方便工作人员站立,对隧道侧壁进行施工。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