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真空绝热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地下人防工程的真空绝热板。
背景技术:
2.真空绝热板是一种新型板材,指代两层或数层板材之间设置真空结构的板材,由于热量的传播在不同的条件下方式和效率都各有不同,而在真空环境下,热量只能通过热辐射的形式进行传播,传播效率较低,同时速度也较慢,因此基于这个原理设置的真空绝热板材是一种保温能力较高的材料,也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保温隔热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个领域。
3.在人防工程领域,由于人防工程大多建设在地面下,又由于外界环境中地面下大多充斥着泥土,这些泥土比热容较低,在夏天时温度较高,而由于人防工程设施位于地面下方,导致周围的泥土会将热量传递至人防设施内部,而在冬季时,温度又会变得非常低,又将会通过泥土将人防工程设施内部的热量吸走,导致人防设施内部温度较低难以使用的情况发生,因此为了提升人防工程的适用性,现代建设过程中大多会使用使用真空绝热板来将人防工程设施内部与泥土相阻断隔开,避免热量传播。
4.但是,由于地面内的泥土具有沉降效应,随着人防工程的建设年限的增长,泥土下沉给予人防工程外围真空绝热板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而市面上常见的真空绝热板大多都没有设置应对压力的方法,导致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真空绝热板会慢慢损坏,进而失去对地下人防工程设施的温度保护功能,同时市面上常见的真空绝热板没有设置抗震结构,导致当受到自然灾害时容易在晃动中损坏,导致使用寿命较短,在受灾时难以为地下人防工程内的避难者提供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地下人防工程的真空绝热板,通过复位弹簧能够将夹板向远离预留仓的方向推动,避免在外部气压的作用下将夹板推动至与预留仓贴合使装置内部的真空隔热作用消失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避震块、套筒和螺纹柱对主体进行牵引,降低其晃动的幅度,以此减缓外部震动对装置晃动的力度与冲击力,以此提高装置的抗灾能力。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下人防工程的真空绝热板,包括主体、隔热组件和避震组件;
7.所述主体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扣板,所述主体一侧设置有预留仓,所述主体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块远离主体一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一侧设置有配合块,所述配合块与安装槽卡合连接;
8.所述主体一侧设置有隔热组件,用于避免热量透过主体进行传播;
9.所述安装块内部设置有避震组件,用于降低减少主体受到的冲击力。
10.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组件包括预留仓、夹板和隔热板,所述主体一侧设置有预留仓,所述预留仓一侧设置有夹板,所述预留仓两侧内壁上设置有隔热板,且所述预留仓内部真空。
11.进一步的,所述避震组件包括避震块、套筒和螺纹柱,所述安装槽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避震块,所述避震块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部套设有螺纹柱,所述套筒内壁上设置有螺纹一,所述螺纹柱外表面上设置有螺纹二,且所述套筒通过螺纹一和螺纹二与螺纹柱螺纹转动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夹板一侧设置有托干个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与主体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扣板靠近预留仓一侧均设置有凸块,且两个所述凸块处于同一垂线上。
14.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内部套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一端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夹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插孔,且所述插杆一端穿过插孔凸出于夹板外表面,所述插杆与插孔滑动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位于预留仓内部。
1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定位弹簧,所述定位弹簧一侧与安装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安装板远离定位弹簧一端与配合块相贴合。
17.进一步的,所述配合块靠近定位柱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配合齿,所述安装槽靠近定位柱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咬合齿,且所述咬合齿与配合齿啮合连接。
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人防工程的真空绝热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发明优点在于,通过复位弹簧能够将夹板向远离预留仓的方向推动,避免在外部气压的作用下将夹板推动至与预留仓贴合使装置内部的真空隔热作用消失的情况发生。
20.2、其次,通过避震块、套筒和螺纹柱对主体进行牵引,降低避震块的移动速度进而对安装块及主体形成牵引,降低其晃动的幅度,以此减缓外部震动对装置晃动的力度与冲击力,以此提高装置的抗灾能力。
21.3、进一步的,通过插杆穿过插孔并探出一部分插入泥土内部,进而通过插杆将主体与外部泥土进行固定,防止倾倒的情况出现,此时外部泥土沉降造成的压力越大,推动夹板移动距离越长,则伸出夹板插入泥土内的插杆的长度越长,进而通过插杆提供给主体的支撑力便越大,以此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
22.4、进一步的,通过在预留仓内设置的限位块对夹板进行卡合,能够避免夹板与主体直接接触贴合,保证预留仓能够持续为装置提供隔热能力。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的插杆结构卡合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的插杆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的减震块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的安装块结构侧视剖面图。
29.图7为本发明的安装块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发明的定位柱结构俯视图。
31.图9为本发明的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32.图1-9中:1、主体;101、扣板;102、预留仓;103、夹板;104、隔热板;105、复位弹簧;106、插杆;107、限位块;2、安装块;201、安装槽;202、咬合齿;3、安装板;301、定位弹簧;302、避震块;303、套筒;304、螺纹柱;4、定位柱;401、配合块;402、配合齿。
具体实施方式
33.实施例:
34.请参阅图1-9中,
3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地下人防工程的真空绝热板,包括主体1、隔热组件和避震组件;
36.主体1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扣板101,主体1一侧设置有预留仓102,主体1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安装块2,安装块2内部开设有安装槽201,安装槽201内部滑动连接有安装板3,安装块2远离主体1一侧设置有定位柱4,定位柱4一侧设置有配合块401,配合块401与安装槽201卡合连接;
37.主体1一侧设置有隔热组件,用于避免热量透过主体1进行传播;
38.安装块2内部设置有避震组件,用于降低减少主体1受到的冲击力。
39.进一步的,隔热组件包括预留仓102、夹板103和隔热板104,主体1一侧设置有预留仓102,预留仓102一侧设置有夹板103,预留仓102两侧内壁上设置有隔热板104,且预留仓102内部真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热量传播的过程需要经过媒介,对应不同的媒介便有不同的传播效果,真空状态中热量只能够通过热辐射进行传播,当人防工程中环境的热量传播至主体1上时,热量的传播将会被隔热板104所阻断,通过隔热板104能量难以传播至预留仓102内部,即使有少量热量传播至预留仓102内部也会由于热量过难以形成热辐射的原因难以将热量传播到夹板103上辐射至外部空间中,反之在夹板103处设置隔热板也能够防止外部环境中的热量传播至底下人防工程设施中,以此将人防工程设施内外部的热量隔绝能够将人防工程设施内部温度保持在一定的区间内,避免人防工程设施内部出现夏季闷热,冬季寒冷的情况发生。
40.进一步的,避震组件包括避震块302、套筒303和螺纹柱304,安装槽201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避震块302,避震块302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套筒303,套筒303内部套设有螺纹柱304,套筒303内壁上设置有螺纹一,螺纹柱304外表面上设置有螺纹二,且套筒303通过螺纹一和螺纹二与螺纹柱304螺纹转动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外部遭遇地震等极端环境导致人防工程设施整体晃动时,主体1将会产生晃动或倾斜,在晃动过程中将会带动安装块2进行晃动,此时能够通过配合块401与安装槽201的卡合使定位柱4能够通过配合块401对安装块2提供支撑力,当安装块2晃动时将会下压或上台避震块302,此时由于避震块302底部的套筒303与螺纹柱304螺纹转动连接,因此每当避震块302需要上抬或下移时,套筒303将会相应的在螺纹柱304上旋转数圈,当避震块302上抬或下移速度过快,套筒303的旋转速度更不上避震块302的移动速度时将会通过螺纹柱304与套筒303给予避震块302一个相反的推力
或牵引力,进而降低避震块302的移动速度,通过对避震块302进行牵引,降低避震块302的移动速度进而对安装块2及主体1形成牵引,降低其晃动的幅度,以此减缓外部震动对装置晃动的力度与冲击力,以此提高装置的抗灾能力。
41.进一步的,夹板103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复位弹簧105,且复位弹簧105另一端与主体1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在安装主体1时,由于预留仓102内部为真空状态,因此外界气压将远远大于预留仓102内部气压,进而外界的气压将会不断给予预留仓102压力,此时预留仓102一侧的夹板103将会不断受到压力,通过复位弹簧105能够将夹板103向远离预留仓102的方向推动,避免在外部气压的作用下将夹板103推动至与预留仓102贴合使装置内部的真空隔热作用消失的情况发生。
42.进一步的,两个扣板101靠近预留仓102一侧均设置有凸块,且两个凸块处于同一垂线上,在使用过程中,当复位弹簧105能够将夹板103向远离预留仓102的方向推动时,由于复位弹簧105的力大于外界气压的力,因此会造成夹板103不断向远离预留仓102方向移动,此时通过两个凸块对夹板103的最大退离位置进行限位,防止夹板103脱离扣板101导致外界气体从扣板101与夹板103之间的缝隙进入预留仓102内部,影响预留仓102内部真空状态的情况出现,以此提升装置的实用性。
43.进一步的,复位弹簧105内部套设置有插杆106,插杆106一端与主体1固定连接,夹板103上开设有若干个插孔,且插杆106一端穿过插孔凸出于夹板103外表面,插杆106与插孔滑动连接,由于地下人防工程大多位于土地内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不断的会有外界泥土沉降并向地下人防工程的外壁造成压力,此时外界的泥土能够推动夹板103向预留仓102内部移动,同时不断通过夹板103一侧的复位弹簧105为夹板103提供推力与外部泥土的压力相抵消,通过能够滑动的夹板103提供一个能够适应泥土沉降增多的活动范围,避免沉降过程中外界泥土直接将压力作用在主体1上,推动主体1倾斜变形的情况发生,同时当夹板103在被推动的过程中,泥土将会牢牢依附在夹板103一侧,此时插杆106将会穿过插孔并探出一部分插入泥土内部,进而通过插杆106将主体1与外部泥土进行固定,防止倾倒的情况出现,此时外部泥土沉降造成的压力越大,推动夹板103移动距离越长,则伸出夹板103插入泥土内的插杆106的长度越长,进而通过插杆106提供给主体1的支撑力便越大,以此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
44.其中插杆106为钛合金材料制成,钛合金材料具有强度高和抗蚀性好的特点,使得插杆106在对主体1进行支撑时,能够抵御泥土中的各种杂质的侵蚀,延长插杆106的使用寿命,且强度高的特点,能够承重支撑主体1时的反作用力,避免插杆106在使用过程中受损;
45.同时插杆106还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进行制作,合金钢同样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而插杆106在材料的选择上,优先选择强度高且耐腐蚀的材料进行制作,不锈钢材料和钛合金材料同样符合要求,但是不锈钢材料的进行强度比钛合金的低,使得不锈钢材料在长时间对主体1进行支撑时,容易出现损坏,使得主体1稳定性下降因此选择钛合金材料作为插杆106的制作材料。
46.进一步的,主体1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块107,且限位块107位于预留仓102内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夹板103将会不断的被外部泥土向主体1方向推动,进而有可能导致夹板103与主体1贴合,预留仓102消失,装置隔热能力下降的情况发生,此时通过在预留仓102内设置的限位块107对夹板103进行卡合,能够避免夹板103与主体1直接接触贴合,保证预
留仓102能够持续为装置提供隔热能力。
47.进一步的,安装槽201内部设置有定位弹簧301,定位弹簧301一侧与安装板3固定连接,且安装板3远离定位弹簧301一端与配合块401相贴合,在安装过程中,使用者能够上抬安装板3挤压定位弹簧301并在安装槽201内部腾出一定的空间,此时再推动主体1将安装块2套在定位柱4顶部,使配合块401与安装槽201相卡合,此时使用者松开手即可让安装板3在定位弹簧301的推动下向配合块401方向移动,并与配合块401相贴合,通过安装板3对配合块401的夹持能够将主体1稳稳安装在定位柱4上,以此提升装置的安装便捷性。
48.进一步的,配合块401靠近定位柱4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配合齿402,安装槽201靠近定位柱4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咬合齿202,且咬合齿202与配合齿402啮合连接,当主体1安装完成后,配合块401上的配合齿402将会与安装槽201内部的咬合齿202相互咬合,进而对主体1进行限位,避免使用过程中主体1偏移的情况发生,以此提升安装的稳定性。
49.在使用本发明时,首先使用者需要将定位柱4预先与地基或预制钢结构相连接,之后使用者能够上抬安装板3挤压定位弹簧301并在安装槽201内部腾出一定的空间,此时再推动主体1将安装块2套在定位柱4顶部,使配合块401与安装槽201相卡合,此时使用者松开手即可让安装板3在定位弹簧301的推动下向配合块401方向移动,并与配合块401相贴合,通过安装板3对配合块401的夹持能够将主体1稳稳安装在定位柱4上,以此提升装置的安装便捷性,当主体1安装完成后,配合块401上的配合齿402将会与安装槽201内部的咬合齿202相互咬合,进而对主体1进行限位,避免使用过程中主体1偏移的情况发生,以此提升安装的稳定性,此时由于预留仓102内部为真空状态,因此外界气压将远远大于预留仓102内部气压,进而外界的气压将会不断给予预留仓102压力,此时预留仓102一侧的夹板103将会不断受到压力,通过复位弹簧105能够将夹板103向远离预留仓102的方向推动,避免在外部气压的作用下将夹板103推动至与预留仓102贴合使装置内部的真空隔热作用消失的情况发生,当复位弹簧105能够将夹板103向远离预留仓102的方向推动时,由于复位弹簧105的力大于外界气压的力,因此会造成夹板103不断向远离预留仓102方向移动,此时通过两个凸块对夹板103的最大退离位置进行限位,防止夹板103脱离扣板101导致外界气体从扣板101与夹板103之间的缝隙进入预留仓102内部,影响预留仓102内部真空状态的情况出现,以此提升装置的实用性,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下人防工程设置内部与外界将会有一定量的热量差异,此时热量将会从热量高的位置传播至热量低的位置,由于热量传播的过程需要经过媒介,对应不同的媒介便有不同的传播效果,真空状态中热量只能够通过热辐射进行传播,当人防工程中环境的热量传播至主体1上时,热量的传播将会被隔热板104所阻断,通过隔热板104能量难以传播至预留仓102内部,即使有少量热量传播至预留仓102内部也会由于热量过难以形成热辐射的原因难以将热量传播到夹板103上辐射至外部空间中,反之在夹板103处设置隔热板也能够防止外部环境中的热量传播至底下人防工程设施中,以此将人防工程设施内外部的热量隔绝能够将人防工程设施内部温度保持在一定的区间内,避免人防工程设施内部出现夏季闷热,冬季寒冷的情况发生,而由于地下人防工程大多位于土地内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不断的会有外界泥土沉降并向地下人防工程的外壁造成压力,此时外界的泥土能够推动夹板103向预留仓102内部移动,同时不断通过夹板103一侧的复位弹簧105为夹板103提供推力与外部泥土的压力相抵消,通过能够滑动的夹板103提供一个能够适应泥土沉降增多的活动范围,避免沉降过程中外界泥土直接将压力作用在主体1
上,推动主体1倾斜变形的情况发生,同时当夹板103在被推动的过程中,泥土将会牢牢依附在夹板103一侧,此时插杆106将会穿过插孔并探出一部分插入泥土内部,进而通过插杆106将主体1与外部泥土进行固定,防止倾倒的情况出现,此时外部泥土沉降造成的压力越大,推动夹板103移动距离越长,则伸出夹板103插入泥土内的插杆106的长度越长,进而通过插杆106提供给主体1的支撑力便越大,以此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由于夹板103将会不断的被外部泥土向主体1方向推动,进而有可能导致夹板103与主体1贴合,预留仓102消失,装置隔热能力下降的情况发生,此时通过在预留仓102内设置的限位块107对夹板103进行卡合,能够避免夹板103与主体1直接接触贴合,保证预留仓102能够持续为装置提供隔热能力,以此通过以上结构使装置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安全稳定的地下人防工程用隔热功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57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