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标识印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标识印制机构。
背景技术:
2.国内外二极管器件的标识印制方法大多采用移印的方式,主要步骤是通过移印胶头蘸取移印钢片上具有特定图形的油墨,将胶头上的图形转印到二极管器件上,此方式针对平面移印可以满足较高的精度和图形一致性,此外直插轴向二极管和圆头二极管,由于其易于滚动,较易实现环状标识,但是针对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进行玻璃环状标识印制存在一定难度,主要受制于平面移印的方式,需要经过翻转叠加移印,不仅步骤繁琐,还会造成图形拼接偏差;若通过滚动方式移印,方形电极又不易于滚动,极大阻碍了胶头进行360
°
环状印制;并且由于油墨的存在,硅胶头与玻璃二极管接触滚动过程中极易打滑,无法实现滚动印刷。目前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标识大多采用纯手工制作,存在效率低、一致性差、良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标识印制机构,通过轨道工装的限位和配合,使硅胶头带动二极管实现方形滚动印刷,攻克了自动化环状标识印制的瓶颈,从而克服了手工制作效率低、一致性差、良率低的缺点。
4.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标识印制机构,包括:硅胶头、阵列轨道工装、钢片、清洁区、x方向伺服机构、y方向伺服机构和工作平台;其中,所述阵列轨道工装、所述钢片、所述清洁区和所述y方向伺服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硅胶头与所述x方向伺服机构相连接,所述硅胶头能够沿着x方向伺服机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x方向伺服机构与所述y方向伺服机构相连接,所述x方向伺服机构能够沿着y方向伺服机构长度方向移动;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放置于阵列轨道工装内;硅胶头蘸取钢片上的油墨;硅胶头通过x方向伺服机构和y方向伺服机构移动至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上方,向下压住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硅胶头与阵列轨道工装的配合带动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滚动,完成环状标识印制。
5.上述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标识印制机构中,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主体由两端方形铜电极和中间圆柱形玻封体组成;其中,方形铜电极的边长为1.5mm~5mm,方形铜电极的厚度为0.5mm~0.7mm,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的长度为4mm~6mm。
6.上述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标识印制机构中,所述阵列轨道工装包括上层板、中间层和下层板;其中,上层板为铝板、不锈钢板或塑料板;下层板为铝板、不锈钢板或塑料板;中间层为防静电橡胶材质。
7.上述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标识印制机构中,上层板的长度为250mm~400mm,宽度为150mm~300mm,厚度为1mm~4mm;中间层的长度为250mm~400mm,宽度为150mm~300mm,
厚度为1mm~4mm;下层板的长度为250mm~400mm,宽度为150mm~300mm,厚度为1mm~4mm。
8.上述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标识印制机构中,硅胶头的长度为3cm~10cm,宽度为1cm~4cm,高度为2cm~5cm,硬度为4h~6h。
9.上述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标识印制机构中,钢片长度为20cm~25cm,宽度为10cm~15cm;钢片的印制图形的宽度为0.1mm~1mm,印制图形的开槽深度为9μm~20μm。
10.上述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标识印制机构中,所述油墨包括玻璃油墨和稀释剂,其中,玻璃油墨的重量比为25%~75%。
11.上述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标识印制机构中,硅胶头与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的相对压入量为0.3mm~2mm。
12.上述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标识印制机构中,硅胶头的移动速度为5cm/s~30cm/s。
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发明采用方形滚动标识印制方式,突破现有移印打标无法实现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的标识印制工艺瓶颈;
15.(2)本发明通过移印钢片和图形控制,对油墨用量及厚度良好把控,标识印制效果及一致性大大提升;
16.(3)本发明通过定制阵列式轨道进行限位,使得标识印制边缘整齐,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滚动过程平稳,方向可控。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18.图1为标识印制机构示意图;
19.图2为印制单元侧面结构(侧视图);
20.图3为定制轨道工装示意图(俯视图);
21.图4为钢片示意图(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23.图1为标识印制机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标识印制机构包括:硅胶头1、阵列轨道工装2、钢片3、清洁区4、x方向伺服机构5、y方向伺服机构6和工作平台7。其中,
24.所述阵列轨道工装2、所述钢片3、所述清洁区4和所述y方向伺服机构6均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7上;所述硅胶头1与所述x方向伺服机构5相连接,所述硅胶头1能够沿着x方向伺服机构5长度方向移动;所述x方向伺服机构5与所述y方向伺服机构6相连接,所述x方向
伺服机构5能够沿着y方向伺服机构6长度方向移动。
25.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放置于阵列轨道工装2内;硅胶头1蘸取钢片3上的油墨;硅胶头1通过x方向伺服机构5和y方向伺服机构6移动至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上方,向下压住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硅胶头1与阵列轨道工装2的配合带动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滚动,完成环状标识印制。
26.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采用的标识印制机构示意图。主要由硅胶头1,用于油墨转印;定制阵列轨道工装2,用于二极管定位、限位,实现方形滚动以及阵列式自动化加工;钢片3,用于特殊线条加工,使得硅胶头可以蘸取相应线条。清洁区4,清洁每次印制后硅胶头上残留的油墨,避免印制图案出现异常。x方向伺服5,y方向伺服6,用于控制硅胶头移动,便于自动化加工。
27.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印制单元侧面结构。主要由硅胶头1、上层板13、橡胶层14、下层板15组成。具体的印制方式为硅胶头11蘸取油墨后,通过伺服移动至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12上方,令硅胶头11相对二极管有一定的压入量,之后使其沿x方向平移。由于橡胶材质的弹性及摩擦特性,二极管的方形电极可以在橡胶层14上实现方形滚动,与此同时,硅胶头11上的油墨与二极管的玻璃表面充分接触并完成环形油墨转印。
28.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定制轨道工装示意图。由阵列式轨道21,固定孔22组成,工装共分为三层,上层板13、橡胶层14、下层板15,上层板13通过机加工方式开出阵列式开孔,再由固定螺栓通过固定块22将三层板材进行固定。该轨道工装单次可以放置多只二极管,轨道的设计能够确保二极管在滚动过程中路径一致、状态稳定,非常适合自动化加工。
29.阵列式轨道21的详细描述为该轨道主要由上层板13和橡胶层14通过一定数量螺栓紧固而成,在上层板加工出阵列式贯穿矩形孔,开孔数量为40~80个,用于实现自动化步进式加工。该工装具备易拆装性,可同时准备多套工装,在进行自动化标识印制过程中可提前将玻璃二极管摆放于工装内,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玻璃二极管摆放方式为铜电极两端与轨道上下两个侧壁相贴,以轨道中心处为起点摆放,确保玻璃二极管与轨道方向垂直。
30.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钢片示意图。主要由印制图形31、固定孔32组成,印制图形31可以为二极管标识印制的特殊性、准确性、一致性提供保障,还可以通过控制图形开槽深度来控制油墨印制厚度。
31.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主体由两端方形铜电极和中间圆柱形玻封体组成。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方形铜电极边长为1.5mm~5mm,厚度为0.5mm~0.7mm,整体长度为4mm~6mm。有利于散热、尺寸小、易于进行表面贴装。
32.阵列轨道工装的上下层板材选用铝板、不锈钢板或塑料板,其长度为250mm~400mm,宽度为150mm~300mm,厚度为1mm~4mm。使得板材易于加工、成本低、材质较轻且对玻璃二极管不易造成划伤。
33.阵列轨道工装的中间层选用防静电橡胶材质,其长度为250mm~400mm,宽度为150mm~300mm,厚度为1mm~4mm。该材质防静电、易于加工、抗划伤、摩擦系数大、易于实现玻璃二极管滚动。
34.定制轨道工装可装载40~80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轨道长度为5cm~12cm,宽度为3.5mm~6.5mm。相对应的好处为单板装载数量多、可匹配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35.硅胶头长度为3cm~10cm,宽度为1cm~4cm,高度为2cm~5cm,硬度为4h~6h。相对
应的好处为硅胶头尺寸适用于小尺寸移印过程,胶头硬度易于实现滚动转印。
36.钢片长度为20cm~25cm,宽度为10cm~15cm,图形宽度为0.1mm~1mm,开槽深度为9μm~20μm。相对应的好处为该钢片适用于移印图形的转印,通过控制开槽深度可调控标识印制厚度。
37.油墨为玻璃油墨 稀释剂,玻璃油墨占比为25%~75%。相对应的好处为油墨黏度适中,易于实现滚动印制,可提高标识印制一致性。
38.硅胶头与二极管的相对压入量为0.3mm~2mm。压入量适中,可防止玻璃二极管由于压入量过大导致损伤;防止相对压力过大导致玻璃油墨出现过度侧溢,从而降低标识印制精度。
39.硅胶头移动速度为5cm/s~30cm/s。易于实现滚动印制,避免移动速度过快导致硅胶头与玻璃二极管间出现打滑的现象。
40.本发明采用方形滚动标识印制方式,突破现有移印打标无法实现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的标识印制工艺瓶颈;本发明通过移印钢片和图形控制,对油墨用量及厚度良好把控,标识印制效果及一致性大大提升;本发明通过定制阵列式轨道进行限位,使得标识印制边缘整齐,方形电极玻璃二极管滚动过程平稳,方向可控。
41.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56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