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声表面波电子雾化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频声表面波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它是一种以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供电驱动雾化器,透过加热油舱中的烟油,将尼古丁等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的一种产品。
3.公开号为cn10803015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声表面波电子雾化装置系统,包括压电基底和导液腔,导液腔包括第一叉指换能器、储液仓和微流道,储液仓和微流道相通,储液仓的顶部开有注液口,第一叉指换能器激发的行波模式声表面波将储液仓内存放的雾化液主动送至微流道内。
4.使用者使用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时,储液仓通常保持竖向。由于电子雾化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储液仓内的雾化液逐渐减少至液面低于微流道,因此第一叉指换能器激发的行波模式声表面波可能难以将储液仓内剩余的雾化液送入微流道内,导致使用者需要频繁的补充雾化液,存在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使用者需要频繁补充雾化液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变频声表面波电子雾化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变频声表面波电子雾化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变频声表面波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压电基底、竖向设置在所述压电基底上的储液仓,所述储液仓的顶部开有注液口,所述储液仓的一侧连通有微流道,所述压电基底上设置有横向储液板,所述横向储液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微流道内腔的底壁齐平,所述横向储液板背向所述压电基底的一侧连接有竖向储液板,所述竖向储液板与所述储液仓内腔相对所述压电基底的一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竖向储液板和所述横向储液板的端部均与对应的所述储液仓内壁紧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液仓内雾化液使用至液面低于微流道时,使用者将雾化装置翻转,原本储液仓底部的雾化液通过竖向储液板与储液仓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动至储液仓内相对注液口的一端,此后再将雾化装置回转,使得储液仓相对注液口一端的雾化液流动至横向储液板、竖向储液板和储液仓内壁形成的空腔内,以此有利于提高对储液仓内雾化液的使用量,进而减小使用者补充雾化液的频率。
8.可选的,所述横向储液板的下表面沿着所述压电基底至所述竖向储液板的方向朝向上倾斜。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此将雾化装置翻转后,原本储液仓底部的雾化液能够更完全的流入横向储液板、竖向储液板和储液仓内壁形成的空腔内。
10.可选的,所述储液仓内设有斜向储液板,所述斜向储液板的底部设置于所述竖向储液板的顶部,所述斜向储液板的顶部设置于所述储液仓内壁向相对所述压电基底的一侧,所述斜向储液板的端部均与对应的所述储液仓内壁紧贴,所述斜向储液板上开有通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本储液仓底部的雾化液通过通孔流入空腔内,通孔的孔径较小,因此与斜向储液板配合,能够减小空腔内的雾化液因人体动作而回流至储液仓底部的可能性。
12.可选的,所述通孔靠近所述斜向储液板的顶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空腔可装载雾化液的量。
14.可选的,所述横向储液板上连通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底端靠近所述储液仓的底部,所述储液仓的底部滑动穿设有气塞柱,所述气塞柱位于所述储液仓内的一端用于插入所述导气管的底端,所述气塞柱的外侧壁与所述导气管的内壁紧贴,所述气塞柱上设有顶撑环,所述顶撑环与所述储液仓内腔的底壁之间顶撑有压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翻转雾化装置后,手动向储液仓外拉动气塞柱,气塞柱的顶端与导气管的底端分开,以此空腔内的气体能够运动至储液仓原本的底部,进而使得储液仓原本底部的雾化液能够大量的流入空腔内。
16.可选的,所述顶撑环背向所述储液仓内腔底壁的一侧设置有呈环型的弹性密封垫,所述弹性密封垫抵触于所述导气管的底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导气管底端与气塞柱顶端之间的密封性能,进而减小了空腔内的雾化液通过导气管和气塞柱顶端之间的缝隙漏至储液仓底部的可能性。
18.可选的,所述气塞柱的顶端呈圆锥台型设置,所述导气管底端的内侧壁设有密封圆锥面,所述密封圆锥面的直径沿着从上往下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密封圆锥面与所述气塞柱顶端的外侧壁相适配。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塞柱的顶端呈圆锥台型设置与密封圆锥面配合,方便了实现气塞柱与导气管之间的密封。
20.可选的,所述气塞柱位于所述储液仓外的柱身上开有卡槽,所述卡槽在所述气塞柱上关于其轴线对称开有两个。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将指甲尖卡入对应的卡槽内,以此方便了使用者拉动气塞柱。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储液仓内雾化液使用至液面低于微流道时,使用者将雾化装置翻转,原本储液仓底部的雾化液通过竖向储液板与储液仓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动至储液仓内相对注液口的一端,此后再将雾化装置回转,使得储液仓相对注液口一端的雾化液流动至横向储液板、竖向储液板和储液仓内壁形成的空腔内,以此有利于提高对储液仓内雾化液的使用量,进而减小使用者补充雾化液的频率;2.当使用者翻转雾化装置后,手动向储液仓外拉动气塞柱,气塞柱的顶端与导气管的底端分开,以此空腔内的气体能够运动至储液仓原本的底部,进而使得储液仓原本底部的雾化液能够大量的流入空腔内。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25.图3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26.图4是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压电基底;2、第一叉指换能器;3、微流道;4、储液仓;41、注液口;5、横向储液板;6、竖向储液板;7、斜向储液板;71、通孔;8、导气管;9、气塞柱;91、卡槽;10、顶撑环;11、压簧;12、弹性密封垫;13、密封圆锥面。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变频声表面波电子雾化装置。参照图1,可变频声表面波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压电基底1、竖向设置在压电基底1上的储液仓4、开设在储液仓4顶部的注液口41,使用者可通过注液口41向储液仓4内加入雾化液。
30.储液仓4一侧的压电基底1上设置有第一叉指换能器2、另一侧连通有微流道3,微流道3水平设置,第一叉指换能器2激发的行波模式声表面波能够将储液仓4内存放的雾化液主动送至微流道3内。
31.参照图2和图3,压电基底1上设有横向储液板5,横向储液板5平行于微流道3,横向储液板5的上表面与微流道3内腔的底壁齐平,横向储液板5的端部与对应的储液仓4内壁一体设置。
32.横向储液板5背向压电基底1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竖向储液板6,竖向储液板6平行于微流道3,竖向储液板6与储液仓4相对压电基底1的一侧之间具有间隙,竖向储液板6的端部与对应的储液仓4内壁一体设置。
33.参照图2和图3,横向储液板5、竖向储液板6和储液仓4内壁配合,能够形成一个高度与微流道3相对且顶部开口的空腔,空腔与微流道3相通。
34.参照图1和图3,使用者使用电子雾化装置时,储液仓4内的雾化液会逐渐减少。当上述空腔内的雾化液全部雾化后,使用者可将雾化装置颠倒,以此原本储液仓4底部的雾化液能够通过竖向储液板6与储液仓4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动至储液仓4相对注液口41的一端。
35.此后,再将雾化装置重新转正,储液仓4相对注液口41一端的雾化液能够流动至上述的空腔内,以此第一叉指换能器2激发的行波模式声表面波能够将空腔内的雾化液主动送至微流道3内。
36.通过上述翻转雾化装置的方式,使得储液仓4内的雾化液运动至空腔内,以此提高了对储液仓4内雾化液的使用量,进而降低了使用者对雾化液的补充频率。
37.参照图3,横向储液板5的下表面沿着压电基底1至竖向储液板6的方向朝向上倾斜,以此将雾化装置颠倒后,原本储液仓4底部的雾化液能够更完全地流入空腔内。
38.参照图2和图3,当空腔内残留有雾化液时,空腔内的雾化液比较容易因为使用者的人体动作而重新流回储液仓4的底部。
39.为此,储液仓4内设有斜向储液板7,斜向储液板7的底部一体成型与竖向储液板6的顶部,斜向储液板7的顶部一体成型于储液仓4内壁相对压电基底1的一侧。
40.斜向储液板7的端部均与对应的储液仓4内壁一体成型,斜向储液板7上开有通孔71,注液孔位于斜向储液板7的上方。颠倒雾化装置时,原本储液仓4底壁的雾化液通过通孔71流入空腔内。
41.斜向储液板7的设置,能够增大上述空腔能够存储雾化液的量,且由于通孔71的孔径较小,因此空腔内的雾化液不容易通过通孔71重新流回储液仓4的底部。
42.参照图2,通孔71靠近斜向储液板7的顶部,以此进一步增大了空腔能够存储雾化液的量。
43.参照图2和图3,上述的空腔通过通孔71与储液仓4的底部相通,当雾化装置颠倒,流入空腔内的雾化液淹没通孔71时,空腔内的气体可能会无法排出,导致其余的雾化液难以进入空腔内。
44.参照图2和图4,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横向储液板5上连通有竖向设置的导气管8,导气管8的底端靠近储液仓4的底部,储液仓4的底部滑动穿设有气塞柱9,气塞柱9平行于导气管8。
45.气塞柱9位于储液仓4内的一端用于插入导气管8的底端,气塞柱9的外侧壁与导气管8的内壁紧贴,气塞柱9上一体成型有顶撑环10,顶撑环10与储液仓4内腔的底壁之前顶撑有压簧11。
46.当空腔内装有雾化液时,压簧11对顶撑环10的顶撑力,使得气塞柱9的顶端插入导气管8内,以此对导气管8的底端实现封闭。
47.当雾化装置颠倒时,使用者向储液仓4外拉动气塞柱9,顶撑环10对压簧11实现挤压,气塞柱9的顶端与导气管8的底端分离。
48.此时,空腔内的气体能够通过导气管8运动至储液仓4的底部,进而使得原本储液仓4底部的雾化液能够大量的流入空腔内,有利于减少使用者颠倒雾化装置来实现向空腔转移雾化液的频率。
49.参照图4,气塞柱9的顶端呈圆锥台型设置,导气管8底端的内侧壁设有密封圆锥面13,密封圆锥面13的直径沿着从上往下的方向逐渐变大,密封圆锥面13与气塞柱9顶端的外侧壁相适配。
50.气塞柱9的顶端呈圆锥台型设置与密封圆锥面13配合,方便了实现气塞柱9与导气管8之间的密封。
51.参照图4,顶撑环10背向储液仓4内腔底壁的一侧粘接有呈环型的弹性密封垫12,弹性密封垫12抵触于导气管8的底面。
52.弹性密封垫12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导气管8与气塞柱9之间的密封性能,进而减小了空腔内的雾化液从导气管8与气塞柱9之间的缝隙流入储液仓4底部的可能性。
53.参照图1和图4,为了方便雾化装置的携带和美观性,露出储液仓4外气塞柱9的长度较短,因此对使用者拉动气塞柱9带来一定的不便。为此,气塞柱9位于储液仓4外的柱身上开有卡槽91,卡槽91在气塞柱9上关于其轴线对称开有两个。
54.参照图1和图4,使用者可以将指甲尖卡入卡槽91内,以此方便了使用者拉动气塞柱9。
5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变频声表面波电子雾化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储液仓4内雾化液使用至液面低于微流道3时,使用者将雾化装置翻转,原本储液仓4底部的雾化液通过
竖向储液板6与储液仓4内壁之间的间隙和通孔71流动至储液仓4内相对注液口41的一端,使用者手动向储液仓4外拉动气塞柱9,气塞柱9的顶端与导气管8的底端分开,以此空腔内的气体能够运动至储液仓4原本的底部,进而使得储液仓4原本底部的雾化液能够更多的流入空腔内。
56.此后再将雾化装置回转,使得储液仓4相对注液口41一端的雾化液流动至横向储液板5、竖向储液板6和储液仓4内壁形成的空腔内,以此有利于提高对储液仓4内雾化液的使用量,进而减小使用者补充雾化液的频率。
5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56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