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1  18



1.本技术涉及电子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它是一种以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供电驱动雾化器,透过加热油舱中的电子雾化液,将尼古丁等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的一种产品。
3.相关技术中,参照图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中的电源模块4、雾化模块、烟油模块、吸嘴10。其中,雾化模块包括安装套筒2、加热丝3,安装套筒2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加热丝3位于安装套筒2内,安装套筒2上开设有进油孔5和若干出烟孔6;加热丝3与电源模块4电性连接;烟油模块包括电子雾化液瓶7、导油棉套管8、导油棉9,导油棉9设置于导油棉套管8中,导油棉套管8一端与电子雾化液瓶7贯通,另一端与进油孔5贯通,导油棉9套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11,进气口11与透气孔以及吸嘴10贯通。用户吸食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电源模块4可以控制加热丝3的加热,电子雾化液瓶7中的电子雾化液从导油棉9中进入安装套筒2中与高温的加热丝3抵触产生烟雾,烟雾从出烟孔6和透气孔中排出,并通过吸嘴10进入用户口中。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电子雾化液长期与加热丝直接接触,容易将加热丝的表面氧化,加热丝的表面产生大量的氧化物等物质,会加速加热丝的损坏,缩短 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缓加热丝的损坏速度,提高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安装套筒、加热丝、设置于安装套筒上的进油孔,所述安装套筒的内腔中转动连接有传热筒,所述传热筒上绕设有若干导热合金管,所述传热筒沿所述安装套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传热筒环设于所述加热丝的外侧,所述传热筒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套筒的内腔之间形成进油腔,所述导热合金管遮挡于所述进油孔的孔口,所述安装套筒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传热筒的固定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丝加热后将热量传至导热合金管上,当用户吸食时,电子雾化液进入安装套筒的内腔后与高温的导热合金管接触,产生的烟雾从出烟孔进入烟嘴中,这种设置可以减少电子雾化液直接与加热丝接触的情况,有利于对加热丝进行保护,有利于减缓加热丝的损坏速度,提高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寿命。
8.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套筒内壁上的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上的连接块,所述安装套筒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环设于所述安装套筒的外侧壁,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传热筒的周向环设,所述连接
块插接于凹槽中,所述安装块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阻挡连接块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传热筒的周向环设,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连接杆一侧侧壁与所述连接块朝向所述连接杆一侧侧壁贴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插接于凹槽中并且利用限位板对连接块进行限位,从而使传热筒的位置可以固定,并且传热筒在安装套筒内部的气流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转动,有利于增大传热筒与电子雾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电子雾化液的雾化效果。
10.可选的,所述限位板的侧壁上嵌设有若干钢珠一,部分所述钢珠一与所述连接块的侧壁抵触,部分所述钢珠一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抵触。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珠一可以减小限位板与连接块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使传热筒的转动更加流畅,同时,钢珠一与连接杆的侧壁抵触,有利于减少传热筒晃动的情况,有利于传热筒设置更稳定。
12.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嵌设有若干钢珠二,所属钢珠二与所述连接块的侧壁抵触。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珠二的设置有利于使传热筒设置更稳定。
14.可选的,所述传热筒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扇叶,若干所述扇叶沿所述传热筒的周向环设。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在吸食的过程中,安装套筒中存在气流流动,扇叶的设置有利于使传热筒更容易转动,从而使电子雾化液与导热合金管的接触面积更大,使电子雾化液的受热更均匀,雾化更彻底。
16.可选的,所述导热合金管的管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导热片,所述导热片远离所述导热合金管的一端与加热丝抵触。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较于空气传热,导热片可以将加热丝上的热量更快地传至传热筒上,缩短导热合金管自身温度的提升速度,有利于用户在吸食过程中电子雾化液的雾化效果。
18.可选的,相邻两片所述导热片之间固定连接有导热棒。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棒的设置可以提高导热片的导热速度。
20.可选的,所述传热筒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遮挡于所述传热筒的筒口,所述挡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加热丝穿接的通孔一,所述挡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所述导热合金管穿设的通孔二。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设置可以对加热丝产生的热量进行拢聚,有利于加速导热合金管的自身温度提升速度。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传热筒、导热合金管的设置,可以减少电子雾化液直接与加热丝直接接触,有利于对加热丝进行保护,有利于减缓加热丝的损坏速度,提高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寿命;2.通过导热片、导热棒的设置,有利于加快导热合金管自身温度的提升速度,提高电子雾化液的雾化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是相关技术中电子雾化装置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24.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套筒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27.图5是图4中b部放大图的示意图。
28.图6是图4中c部放大图的示意图。
29.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传热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图7中d部放大图。
31.图9是图7中e部放大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安装套筒;3、加热丝;4、电源模块;5、进油孔;6、出烟孔;7、电子雾化液瓶;8、导油棉套管;9、导油棉;10、吸嘴;11、进气口;12、传热筒;13、导热合金管;14、固定组件;141、连接杆;142、连接块;15、安装块;16、凹槽;17、钢珠二;18、限位板;19、滑移槽;20、钢珠一;21、挡板;22、卡块;23、卡槽;24、通孔一;25、通孔二;26、扇叶;27、导热片;28、导热棒。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3-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35.参照图3和图4,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中的电子雾化液瓶7、设置于壳体1中的安装套筒2、设置于安装套筒2中的加热丝3,安装套筒2上开设有出烟孔6和进油孔5。其中,安装套筒2内设置有传热筒12,传热筒12环设于加热丝3的外侧,传热筒12上设置有若干导热合金管13,加热丝3加热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导热合金管13上,从进油孔5进入安装套筒2中的电子雾化液与高温的导热合金管13接触、雾化,产生的烟雾从出烟孔6进入吸嘴10。
36.参照图4和图5,安装套筒2由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个弧形板拼合而成。传热筒12呈圆筒状设置且沿安装套筒2的长度方向设置,传热筒12由两个半圆筒状的拼接板拼合而成。
37.参照图4和图5,安装套筒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传热筒12的固定组件14,其中,固定组件14包括连接杆141、设置于连接杆141上的连接块142。其中,连接杆141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杆141分别位于安装套筒2内腔的两端。连接杆141呈圆柱状设置,连接杆14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套筒2的内壁,连接杆141沿垂直于安装套筒2的中轴线方向设置。
38.参照图4和图5,连接块142为弧形块,连接块142固定连接于连接杆141远离安装套筒2一端,连接块142的凸面与连接杆141固定。
39.参照图4和图5,传热筒12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块15,每个安装块15对应一个连接块142。安装块15呈圆环状设置且沿传热筒12的周向环设。
40.参照图4和图5,安装块15背向传热筒12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16,凹槽16沿传热筒12的周向环设,连接块142可插设于凹槽16中。连接块142的凹面可与凹槽16朝向其槽口的弧面贴合。
41.参照图4和图5,凹槽16的弧面侧壁上嵌设有若干钢珠二17,钢珠二17等间距分布在凹槽16的侧壁上,连接块142的凹面侧壁可与钢珠二17抵触。
42.参照图4和图5,安装块15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8,限位板18呈环状设置且沿安装块15的周向环设,限位板18设置有两块,两块限位板18分别位于凹槽16相对设置的两侧侧壁上,两块限位板18形成圆环状的滑移槽19。
43.参照图4和图5,两块限位板18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嵌设有若干钢珠一20,该侧壁上的钢珠一20可以与连接杆141的侧壁抵触;限位板18朝向凹槽16内腔的侧壁上同样嵌设有若干钢珠一20,该侧壁上的钢珠一20可与连接块142的侧壁抵触。
44.当连接块142插接于凹槽16中后,利用限位板18对连接块142进行限位,防止连接块142从凹槽16中脱离,同时利用限位板18对连接块142的限位可以使传热筒12安装在连接杆141上。传热筒12安装完成后,传热筒12的筒面位于安装套筒2上的进油孔5的孔口处,从进油孔5进入安装套筒2中的电子雾化液可与传热筒12的外筒面接触。
45.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导热合金管13的主要制作材料为铜镍合金,导热合金管13沿传热筒1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传热筒12的内、外筒壁贴合,安装块15上开设有用于导热合金管13穿接的穿接孔,穿接孔不与凹槽16内腔贯通。
46.参照图4和图6,传热筒12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有挡板21,挡板21呈圆形设置并且遮挡于传热筒12的筒口。
47.参照图6、图7和图8,挡板2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卡块22,传热筒12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23,卡块22可塞设于卡槽23中。挡板21上开设有贯通挡板21板面的通孔一24,通孔一24用于加热丝3的穿设。挡板21上同时开设有若干通孔二25,通孔二25用于导热合金管13的穿设。
48.参照图7和图8,位于传热筒12外筒壁上的导热合金管13的管壁上固定连接有6片扇叶26,其中,每3片扇叶26为一组,两组扇叶26分别位于传热筒12的两端。扇叶26为钢结构,每组中的3个扇叶26沿传热筒12的周向环设。用户在吸食的过程中,气流通过安装套筒2的内腔,扇叶26受到气流的冲击可带动传热筒12转动。
49.参照图7和图9,位于传热筒12内筒壁上的导热合金管13的管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导热片27,导热片27为铜片,若干导热片27远离导热合金管13的一端与加热丝3抵触。若干导热片27等间距排布于传热筒12的内腔中。
50.参照图7和图9,相邻两片导热片27之间固定连接有导热棒28,导热棒28为铜棒。
51.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用户在吸食时,加热丝3通电加热温度升高,加热丝3通过导热片27将热量传递至导热合金管13,导热合金管13的表面温度升高,此时,电子雾化液与导热合金管13接触,被导热合金管13表面的高温雾化产生烟雾,烟雾从出烟孔6进入吸嘴10中,从而被用户吸食。
5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561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