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下料的铜棒矫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2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棒矫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方便下料的铜棒矫直装置。


背景技术:

2.铜棒矫直机是用于矫正铜棒直线度的机器,矫直机通常通过矫直辊对棒材等进行挤压使其改变直线度。
3.现有的钢棒铜矫直机不具有下料装置,在钢棒铜棒矫结束后,需通过人工手动进行下料,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降低了铜棒矫直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其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下料的铜棒矫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方便下料的铜棒矫直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一侧上设置有矫直机构;所述工作台远离矫直机构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下料柜;所述下料柜内平行转动安装有一组主动轴和多组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均通过履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主动轴远离矫直机构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下料柜靠近矫直机构的一侧均布设置有多组进料口;所述下料柜靠近矫直机构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下部内转动安装有第四转轴,且第四转轴与主动轴垂直设置;所述第四转轴上均布固定安装有多组第二滚轮;所述第四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电机。
7.进一步,所述第四转轴传动连接的电机固定安装在u形板的一侧上;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下料柜远离矫直机构的一侧上;所述第二电机和第四转轴均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在工作台的一侧上。
8.进一步,所述矫直机构包括安装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一滚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电机和第三滚轮;所述工作台远离下料柜的一侧上方均布设置有多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转轴或第三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共设有一组;所述第三转轴共设有多组;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的两端均转动安装在安装板内;所述安装板平行对称设置在工作台远离下料柜的一侧上方两端上;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的一端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且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的两组第一齿轮之间传动啮合;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均通过链条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轴靠近第二齿轮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上均布固定安装有多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底端滑动设置在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槽设置在第三滚轮的外侧中部上;所述第三滚轮共设有多组;所述第三滚轮均布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上。
9.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相邻的一组安装板上,且第一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0.进一步,所述工作台的下方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四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滑动设置在支撑座内;所述支撑杆上滑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工作台和支撑座活动相抵。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第二滚轮滚动带动矫直后的钢棒向远离矫直机构的一侧移动,使钢棒在矫直后可完全进入下料柜内,然后通过履带对钢棒的传送,实现自动下料的功能,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了铜棒矫直的工作效率,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

a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

a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区域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

工作台,2

安装板,3

第一转轴,4

第二转轴,5

第三转轴,6

第一滚轮, 7

第一齿轮,8

第二齿轮,9

第一电机,10

控制器,11

下料柜,12

主动轴,13

从动轴,14

第二电机,15

履带,16

u形板,17

第四转轴,18

第二滚轮,19

进料口,20

支撑座, 21

支撑杆,22

弹簧,23

第三滚轮,24

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1
20.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方便下料的铜棒矫直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一侧上设置有矫直机构;所述工作台1远离矫直机构的一侧上固定安装有下料柜11;所述下料柜11内平行转动安装有一组主动轴12和多组从动轴13;所述主动轴12和从动轴13均通过履带15传动配合连接;所述主动轴12远离矫直机构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二电机14;所述下料柜11靠近矫直机构的一侧均布设置有多组进料口19;所述下料柜11靠近矫直机构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u形板16;所述u形板16 的下部内转动安装有第四转轴17,且第四转轴17与主动轴12垂直设置;所述第四转轴 17上均布固定安装有多组第二滚轮18;所述第四转轴17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电机。钢棒矫直后,钢棒靠近矫直机构的一端还未进入下料柜11内,第四转轴17连接的电机顺时针转动带动第四转轴17和第二滚轮18顺时针转动,第二滚轮18顺顺时针转动与钢棒相抵带动钢棒向远离矫直机构的一侧移动,即可使钢棒在矫直后可完全进入下料柜11内,第二电机14转动即主动轴12转动,主动轴12转动通过履带15带动从动轴13转动,即实现履带15对钢棒的传送,即实现自动下料的功能,极大的减少了人工工作量。
21.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所述第四转轴17传动连接的电机固定安装在u形板16的一侧上;所述第二电机14固定安装在下料柜11远离矫直机构的一侧上;所述第二电机14 和第
四转轴17均电性连接有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的一侧上。
22.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矫直机构包括安装板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第三转轴5、第一滚轮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第一电机9和第三滚轮23;所述工作台1远离下料柜11的一侧上方均布设置有多组第二转轴4;所述第二转轴4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转轴 3或第三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3共设有一组;所述第三转轴5共设有多组;所述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和第三转轴5的两端均转动安装在安装板2内;所述安装板2平行对称设置在工作台1远离下料柜11的一侧上方两端上;所述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和第三转轴5的一端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7,且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的两组第一齿轮7之间传动啮合;所述第一转轴3和第三转轴5远离第一齿轮7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8,且第二齿轮8均通过链条传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靠近第二齿轮8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转轴3和第三转轴5上均布固定安装有多组第一滚轮6;所述第一滚轮6的底端滑动设置在环形槽24内;所述环形槽24设置在第三滚轮23的外侧中部上;所述第三滚轮23共设有多组;所述第三滚轮23均布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4上。第一电机 9顺时针转动即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上的第二齿轮8和第一转轴3上的第一滚轮6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3上方的第二齿轮8顺时针转动通过链条带动第三转轴5上的第二齿轮8顺时针转动,即使得第一转轴3、第三转轴5、第一滚轮6、第一转轴3上的第一齿轮 7和第三转轴5上的第一齿轮7均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3上的第一齿轮7和第三转轴5 上的第一齿轮7带动第二转轴4上的第一齿轮7逆时针转动,即使得第三滚轮23逆时针转动,将多组弯曲的钢棒一端放入环形槽24的顶端内,即实现第一滚轮6和第三滚轮23 转动对钢棒进行矫直工作并使钢棒向靠近下料柜11的一侧移动,可依次进行多组钢棒矫直工作,效率较高。
23.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电机9固定安装在相邻的一组安装板2上,且第一电机9与控制器10电性连接。
24.实施例2
25.请参阅图1,所述工作台1的下方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四组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 的底端滑动设置在支撑座20内;所述支撑杆21上滑动套设有弹簧22;所述弹簧2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工作台1和支撑座20活动相抵。装置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可通过弹簧22对产生的震动进行减震处理,极大的减少了震动对装置产生的伤害。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7.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器10启动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4和第四转轴17连接的电机,第一电机9顺时针转动即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上的第二齿轮8和第一转轴3上的第一滚轮6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3上方的第二齿轮8顺时针转动通过链条带动第三转轴5上的第二齿轮8顺时针转动,即使得第一转轴3、第三转轴5、第一滚轮6、第一转轴3上的第一齿轮7和第三转轴5上的第一齿轮7均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3上的第一齿轮7和第三转轴5上的第一齿轮7带动第二转轴4上的第一齿轮7逆时针转动,即使得第三滚轮23 逆时针转动,将多组弯曲的钢棒一端放入环形槽24的顶端内,即实现第一滚轮6和第三滚轮23转动对钢棒进行矫直工作并使钢棒向靠近下料柜11的一侧移动,钢棒矫直后,钢棒靠近安装板2的一端还未进入下料柜11内,第四转轴17连接的电机顺时针转动带动第四转轴17和第二滚轮18顺时针转动,第二滚轮18顺顺时针转动与钢棒相抵带动钢棒向远离安装板2的一侧移动,即可使钢棒在矫直后可完全进入下料柜11内,第二电机14转动即主动轴12转动,主动轴12转动通过履
带15带动从动轴13转动,即实现履带15对钢棒的传送,即实现自动下料的功能,极大的减少了人工工作量。
28.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2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5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