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施工电梯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1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捷式施工电梯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施工电梯是施工升降机的一种,施工电梯由轿厢、驱动机构、附墙、底盘、围栏、电气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是建筑中经常使用的载人载货施工机械,其独特的箱体结构使其乘坐起来既舒适又安全。在建设超高层建筑时,需要在核心筒内设置施工电梯,在施工电梯上方为爬模施工吊平台,此平台为结构施工操作平台,在进行结构施工时,时常有模板、木枋等材料从爬模施工吊平台下部的电梯上,造成施工电梯损坏。
3.为了对爬模施工吊平台落下的材料进行阻挡,以防止施工吊平台掉落的杂物砸伤电梯。相关技术中,电梯防护措施为在电梯井道内设置一整块电梯防护板,防护板包括主体板和支撑钢筋,支撑钢筋与主体板固定连接,支撑钢筋有一端位于主体板边沿以外,用于抵接在楼板上,防止防护板发生下滑的现象,防护板可对施工吊平台的坠物进行阻挡,防止坠物继续下落损伤电梯。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由于防护板为一块整体,导致防护板的宽度不能够随井道宽度的变化而变化,存在防护板通用性不高的问题,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防护板通用性不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捷式施工电梯防护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捷式施工电梯防护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便捷式施工电梯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由多块衔架板拼接而成,所述衔架板由防护顶板和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护顶板下端面的钢筋骨架构成;所述衔架板倾斜放置在电梯井道内,所述衔架板的一端抵接在电梯井道的外墙上,另一端抵接在楼层地面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梯井道内的施工电梯上方安装衔架板时,将衔架板竖直放置,使其一端抵接在楼层地面上,然后缓慢将衔架板的另一端向电梯井道的外墙倾斜,使衔架板的另一端抵接在电梯井道外墙上,重复以上过程,将多块衔架板架设在电梯井道内部,拼接成一个整体防护板。使用多块衔架板拼接架设在电梯井道内,可根据井道宽度选择合适数量的衔架板进行拼接布置,提高了衔架板的通用性,衔架板可重复使用,降低了衔架板使用成本。
9.可选的,所述钢筋骨架包括一根上弦钢筋、两根下弦钢筋、以及两根分别连接所述上弦钢筋与所述下弦钢筋的腹杆钢筋,所述钢筋骨架整体呈三棱柱状,所述下弦钢筋靠近所述防护顶板设置,所述腹杆钢筋的周壁与所述防护顶板的底壁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腹杆钢筋、上弦钢筋、以及下弦钢筋构成钢筋骨架,对防护顶板起到加固作用,提高了防护顶板的强度,增加了其抵抗冲击的能力,降低衔架板因受到坠物冲击产生弯曲变形的风险,使其不易从电梯井道内滑落。
11.可选的,所述防护顶板的底部成型有连接凸棱,所述腹杆钢筋与所述连接凸棱相焊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凸棱可降低腹杆钢筋与连接凸棱焊接时,因熔池温度过高,导致防护顶板被焊穿的风险;将连接凸棱与腹杆钢筋焊接连接,提高了钢筋骨架与防护顶板的连接强度。
13.可选的,所述腹杆钢筋靠近所述下弦钢筋的一端朝向两侧分别形成有焊接耳,所述焊接耳与所述连接凸棱相焊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焊接耳增大了腹杆钢筋与连接凸棱的接触面积,方便将腹杆钢筋焊接在连接凸棱上,提高了焊接效率。
15.可选的,所述防护顶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搭接块,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搭接块,所述第一搭接块与相邻所述衔架板的第二搭接块相搭接配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多块衔架板搭接固定时,第一搭接块与相邻衔架板的第二搭接块搭接固定,利用第一搭接块和第二搭接块的搭接配合,使相邻衔架板之间的搭接更加稳定,由多块衔架板搭接形成的防护层整体性更强,降低了因衔架板搭接时出现缝隙而产生衔架板对坠物阻挡不完全的现象。
17.可选的,每块防护顶板的端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钢筋骨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条钢筋骨架共同对一块防护顶板进行加强支撑,提高了衔架板的强度,衔架板的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其抵抗施工吊平台掉落坠物冲击的能力,更好地保护电梯。
19.可选的,所述衔架板远离钢筋骨架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拉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环方便衔架板的拆装和移动,在将衔架板防护平台进行提升时,由两名操作工人站在井筒平台内侧使用长杆拉住拉环,将整块桁架板斜拉至上层,并重新排布,达到提升效果,提高了衔架板的拆装效率。
21.可选的,所述防护顶板为不锈钢钢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顶板材质使用不锈钢钢板,在雨水浸湿,阳光暴晒等自然因素影响下,防护顶板具有寿命长、抗腐蚀性能好的特点。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使用多块衔架板拼接架设在电梯井道内,可根据井道宽度选择合适数量的衔架板进行拼接布置,提高了衔架板的通用性,衔架板可重复使用,降低了衔架板使用成本;
25.2.通过使用腹杆钢筋、上弦钢筋、以及下弦钢筋组成钢筋骨架,钢筋骨架对防护顶板起到加固作用,提高了防护顶板的强度,增加了其抵抗冲击的能力,降低衔架板因受到坠物冲击产生弯曲变形的风险,使其不易从电梯井道内滑落;
26.3.通过在防护顶板的底部设置连接凸棱,连接凸棱可降低腹杆钢筋与连接凸棱焊接时,因熔池温度过高,导致防护顶板被焊穿的风险;将连接凸棱与腹杆钢筋焊接连接,提高了钢筋骨架与防护顶板的连接性能,提高了钢筋骨架与防护顶板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为展示衔架板结构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为展示钢筋骨架结构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防护板;2、衔架板;21、防护顶板;22、钢筋骨架;221、上弦钢筋;222、下弦钢筋;223、腹杆钢筋;3、连接凸棱;4、焊接耳;5、第一搭接块;6、第二搭接块;7、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捷式施工电梯防护装置。
33.参照图1和图2,一种便捷式施工电梯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板1,防护板1由多块衔架板2搭接而成,优选的,衔架板2的数量为4个。衔架板2由不锈钢材质的防护顶板21和焊接在防护顶板21端面的多根钢筋骨架22构成;优选的,每个防护顶板21上钢筋骨架22的数量为3条,且在防护顶板21的下端面上均匀布置;衔架板2倾斜放置在井道内,衔架板2的一端抵接在电梯井道的外墙上,衔架板2的另一端抵接在楼层地面上。
34.在电梯井道内安装防护板1时,将衔架板2竖直放置,使其一端抵接在楼层地面上,然后缓慢将衔架板2的另一端向电梯井道的外墙倾斜,使衔架板2的另一端抵接在电梯井道外墙上,重复以上过程,将多块衔架板2架设在电梯井道内部,使其组成一个防护板1整体。使用多块衔架板2搭接架设在电梯井道内,可根据井道宽度选择合适数量的衔架板2进行搭接布置,提高了衔架板2的通用性,不锈钢材质的防护顶板21使用时间更长,抗腐蚀性更好,可重复使用,降低了衔架板2使用成本。
35.参照图2和图3,防护顶板21的形状为长方体,在防护顶板2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一搭接块5,另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二搭接块6,第一搭接块5和第二搭接块6的厚度均为防护顶板21厚度的一半,且第一搭接块5的上端面与防护顶板21的上端面平齐,第二搭接块6的下端面与防护顶板21的下端面平齐,第一搭接块5与相邻衔架板2的第二搭接块6相搭接配合。
36.将多块衔架板2固定搭接时,第一搭接块5的下端面与相邻衔架板2的第二搭接块6上端面抵接,此时相邻防护顶板21的上、下端面平齐。第一搭接块5和第二搭接块6的搭接配合使相邻衔架板2之间的搭接更加稳定,多块衔架板2搭接形成的防护层整体性更强。
37.每块防护顶板21的上端面焊接固定有多个拉环7,优选的,拉环7的数量为2个,拉环7位于防护顶板21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且关于防护顶板21长度方向二等分面对称设置。在将防护板1进行提升时,由操作工人使用长杆拉住拉环7,将桁架板2斜拉至上层,并重新排布,达到提升效果,拉环7提高了衔架板2的拆装效率。
38.钢筋骨架22包括一根上弦钢筋221、两根下弦钢筋222、以及两根分别连接上弦钢筋221与下弦钢筋222的腹杆钢筋223,钢筋骨架22整体呈三棱柱状,下弦钢筋222靠近防护顶板21设置,腹杆钢筋223的周壁与防护顶板21的底壁固定连接。防护顶板21自身与钢筋骨架22的接触面上一体成型有连接凸棱3,腹杆钢筋223靠近下弦钢筋222的一端朝向两侧分别形成有焊接耳4,焊接耳4焊接固定在连接凸棱3的上端面。
39.钢筋骨架22对防护顶板21起到加固作用,提高了防护顶板21的强度,增加了其抵抗变形的能力;连接凸棱3降低了腹杆钢筋223与连接凸棱3焊接时,因熔池温度过高,导致
防护顶板21被焊穿的风险;焊接耳4增大了腹杆钢筋223与连接凸棱3的接触面积,方便将腹杆钢筋223焊接在连接凸棱3上,提高了焊接效率。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捷式施工电梯防护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对电梯井道进行封堵时,将衔架板2的一端放置在楼层地面上,将衔架板2的另一端向电梯井道方向倾斜,直到其抵接在电梯井道外墙上;重复以上操作步骤,并使衔架板2侧壁的第一搭接块5搭接在相邻衔架板2侧壁的第二搭接块6,第一搭接块5和第二搭接块6搭接配合,使相邻衔架板2之间的搭接更加稳定。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4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