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临床微生物检验培养皿转运盒。
背景技术:
2.微生物培养,是指借助人工配制的培养基和人为创造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等),使某些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称为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可分为纯培养和混合培养,前者是指对已纯化的单一菌种进行培养和利用;后者是指对混合菌种或自然样品(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然后根据培养基上所生长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估算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与数量。
3.现有的微生物培养皿转运盒,不能根据需要对不同的培养皿进行固定存放,需要购买不同规格的转运盒,提高了使用成本,而且现有的微生物培养皿转运盒难以对培养皿夹持的程度进行调节,为此,提出一种临床微生物检验培养皿转运盒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微生物检验培养皿转运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微生物培养皿转运盒难以对培养皿夹持的程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床微生物检验培养皿转运盒,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一扶手,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还固定安装有一外部组件,所述外部组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导向杆,所述外部组件的内部且位于两导向杆的上方设有若干调节组件,两相邻所述调节组件之间设有夹持组件,所述外部组件的外侧设有一可调节的拉动组件;
6.所述外部组件包括一“回”字形框,所述“回”字形框的下表面与支撑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回”字形框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一矩形槽,所述“回”字形框上还开设有一“t”形槽,所述“t”形槽与矩形槽连通,所述矩形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若干与调节组件相匹配的齿轮,所述矩形槽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成一字型排列的定位孔;
7.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对称设置的隔板,两所述隔板通过第一弹簧连接,两所述隔板之间转动有一椭圆转板,所述椭圆转板的一端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底块,所述底块的内部开设有一与导向杆相匹配的导向孔;
8.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一外筒,所述外筒的一端面与隔板远离椭圆转板的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筒的另一端面上插接有一插柱,所述插柱位于外筒内部的一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一矩形挡板,所述外筒的内部且位于矩形挡板远离插柱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弹簧,所述插柱位于外筒外侧的一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一弧形夹持板;
9.所述拉动组件包括一与齿轮啮合连接的齿板,所述齿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一与“t”形槽相匹配的“t”形块,所述齿板上螺纹连接有一螺栓,所述螺栓的内端固定安装有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接在定位孔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四个呈矩形排列的移动滚轮,每个所述移动滚轮上均设有一刹车片。
11.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穿过导向孔,且导向杆的周侧面与导向孔的内壁接触。
12.优选的,所述弧形夹持板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为橡胶材质的构件。
13.优选的,所述“t”形块位于“t”形槽的内部,且“t”形块与“t”形槽滑动配合。
14.优选的,所述齿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一拉环。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旋拧螺栓,使螺栓一端的定位柱从定位孔的内部脱离,之后即可移动齿板,齿板的移动将会带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椭圆转板进行转动,从而对两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调整结束后,工作人员旋拧螺栓,使螺栓一端的定位柱插入到相对应的定位孔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对不同尺寸的培养皿进行夹持,而且能够调节夹持的松紧度,避免培养皿滑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持组件的剖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拉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拉动组件的剖视图。
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1‑
支撑底板,2
‑
移动滚轮,3
‑
扶手,4
‑
外部组件,401
‑“
回”字形框,402
‑
矩形槽,403
‑“
t”形槽,404
‑
齿轮,405
‑
定位孔,5
‑
导向杆,6
‑
调节组件,601
‑
隔板,602
‑
第一弹簧,603
‑
椭圆转板,604
‑
底块,605
‑
导向孔,7
‑
夹持组件,701
‑
外筒,702
‑
插柱,703
‑
矩形挡板,704
‑
弧形夹持板,705
‑
第二弹簧,8
‑
拉动组件,801
‑
齿板,802
‑“
t”形块,803
‑
拉环,804
‑
螺栓,805
‑
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请参阅图1
‑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临床微生物检验培养皿转运盒,包括支撑底板1,支撑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四个呈矩形排列的移动滚轮2,每个移
动滚轮2上均设有一刹车片,支撑底板1的上表面一端固定安装有一扶手3,支撑底板1的上表面还固定安装有一外部组件4,外部组件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导向杆5,外部组件4的内部且位于两导向杆5的上方设有若干调节组件6,两相邻调节组件6之间设有夹持组件7,外部组件4的外侧设有一可调节的拉动组件8;
[0028]
外部组件4包括一“回”字形框401,“回”字形框401的下表面与支撑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回”字形框40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一矩形槽402,“回”字形框401上还开设有一“t”形槽403,“t”形槽403与矩形槽402连通,矩形槽40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若干与调节组件6相匹配的齿轮404,矩形槽402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成一字型排列的定位孔405;
[0029]
调节组件6包括两对称设置的隔板601,两隔板601通过第一弹簧602连接,两隔板601之间转动有一椭圆转板603,椭圆转板603的一端与齿轮404固定连接,隔板60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底块604,底块604的内部开设有一与导向杆5相匹配的导向孔605,导向杆5穿过导向孔605,且导向杆5的周侧面与导向孔605的内壁接触;
[0030]
夹持组件7包括一外筒701,外筒701的一端面与隔板601远离椭圆转板603的一表面固定连接,外筒701的另一端面上插接有一插柱702,插柱702位于外筒701内部的一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一矩形挡板703,外筒701的内部且位于矩形挡板703远离插柱702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弹簧705,插柱702位于外筒701外侧的一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一弧形夹持板704,弧形夹持板704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防滑垫,防滑垫为橡胶材质的构件;
[0031]
拉动组件8包括一与齿轮404啮合连接的齿板801,齿板80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一与“t”形槽403相匹配的“t”形块802,“t”形块802位于“t”形槽403的内部,且“t”形块802与“t”形槽403滑动配合,齿板8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一拉环803,齿板801上螺纹连接有一螺栓804,螺栓804的内端固定安装有一定位柱805,定位柱805插接在定位孔405的内部;
[0032]
其中,通过拉动组件8能够对调节组件6进行调节,从而对两夹持组件7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培养皿夹持的松紧度进行调节,避免培养皿滑落。
[0033]
当需要对微生物培养皿进行转运时,首先工作人员根据培养皿的尺寸,首先对两夹持组件7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培养皿的夹持程度进行调节,首先旋拧螺栓804,使螺栓804一端的定位柱805从定位孔405的内部脱离,之后即可移动齿板801,齿板801的移动将会带动齿轮404进行转动,从而使椭圆转板603进行转动,从而对两夹持组件7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调整结束后,工作人员旋拧螺栓804,使螺栓804一端的定位柱805插入到相对应的定位孔405的内部,之后再将弧形夹持板704向后侧推动,使第二弹簧705收缩变短,然后将培养皿放置在两弧形夹持板704之间,由于第二弹簧705的弹力作用,能够将培养皿紧紧的夹持住。
[003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5]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
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0373.html